□ 尹淑婷
目前,世界各國對青年群體的年齡范圍還沒有統一明確的界定。1982年,聯合國將14至34周歲的人群定義為青年,而我國共青團和國家統計局等都有其各自劃定的年齡范圍。這里參照《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將研究對象青年群體確定為14至35周歲的人群。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10至39周歲網民占比達到51.8%,其中,14至35周歲的人群大都屬于互聯網原住民,網絡活躍度和參與度較高,且積極主動地接受和掌握新的傳播方式,是新興媒介推廣和數字反哺不可忽視的力量。
田園短視頻的田園,是廣義的田園,泛指風光自然的鄉村,是可以給現代人群“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感慨的自然景色。田園短視頻不僅包含李子柒發布的牧歌式生活短視頻,還包含以丁真為主角的高原雪域短視頻。近年來,田園短視頻發展速度很快,在青年群體中廣受好評。研究田園短視頻的特征及其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原因,能促進田園類短視頻良性發展,并帶給其他類型短視頻一定的啟示。
現今,視頻傳達和表現技術不斷發展,我們的感官享受需求不斷提高,逼真和生動的畫面是田園短視頻在眾多短視頻中脫穎而出的前提條件,但僅僅做到這點還不夠。“短視頻與視頻直播早期的主要賣點是生活化質感,但是過于日常化的呈現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僅僅是日常化的生活直播或短視頻,難以產生持續的吸引力和維系力。于是,在新一輪的用戶生產視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創作成分。”田園短視頻在這方面表現明顯,此類短視頻追求打造具有美感的媒體空間,它具體表現為畫面質量的提升、敘述方式上的藝術化以及傳達價值觀境界的提升等。以李子柒短視頻為例,畫面色調總體偏冷且干凈清晰,內容返璞歸真展現自然,聲音疏離現實生活卻又貼近自然鄉村,鏡頭流暢切換自然,總體傳達出中華民族傳統的恬淡自然的處事追求。李子柒的“短視頻不僅展示了精美絕妙的‘田園景觀’,也講述了當代都市人早已陌生的中國傳統生活形態——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中國傳統農耕生活。”李子柒的短視頻貼近農耕社會成員直接或間接的集體記憶,是構建在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基礎上的令人向往的媒體空間。田園短視頻內容越來越多地含有濾鏡化色彩,展現出歲月靜好的生活畫卷。短視頻從原來的低成本和對生活直接甚至是夸大的呈現發展到現在,逐漸搭建起更美好的媒體空間。
情感按摩的概念是由馬歇爾·麥克盧漢在《媒介即按摩:麥克盧漢媒介效應一覽》一書中提出的,他認為,媒介將信息傳遞給受眾,于受眾而言,就好像享受情感上的按摩一般。最終媒介這種不易被覺察的作用會在個人、道德和社會等不同方面產生實際影響。
當下的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每人時時刻刻都需要接收許多訊息,而且社會步調不斷加快,內卷現象等導致青年群體越來越焦慮,田園短視頻通過媒介的按摩作用緩解青年群體負面情緒的功效日漸明顯。“觀看與閱讀是一種情緒、一種迷戀,其所提供的瞬時的快感有效地緩解了現代人的生存壓力。”爆炸的信息使青年群體的時間碎片化,相較而言,短視頻時長有限且畫面沉浸感強,是實現情感按摩的更好選擇。青年群體觀看短視頻多是為了娛樂和放松,緩解現實生活壓力,暫時逃避生活中的負擔,實現心緒轉換。田園短視頻多展現一種慢生活,是短視頻中最有情感按摩功效的一類。李子柒視頻傳達出的溫柔舒緩以及丁真視頻展現的廣闊自由,都試圖用遠離塵世、展現世外桃源的方式,帶給青年群體愉悅的心理享受,在情感上起到舒緩焦慮的作用。由此可見,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田園短視頻之情感按摩功能愈加明顯。
田園短視頻的流行也是基于短視頻本身所處時代技術和社會條件的成熟。視頻編解碼、網絡傳輸等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移動端硬件的改良,推進了短視頻的普及和發展。隨著AI和5G技術在媒介領域的進一步推廣,視聽類媒介將可以在互動性和現場感等深度上持續發展,視聽傳播還將迎接下一個發展契機,短視頻在今后也大有可為。從受眾上看,短視頻傳播條件也很成熟。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較2020年3月增長7633萬,占網民整體的93.7%;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73億,占網民整體的88.3%。短視頻用戶數量基礎龐大,活躍度高。田園類短視頻數據也十分可觀:李子柒短視頻平均播放量超千萬,《面包窯》的觀看次數更是多達1.4億;丁真憑借不到十秒的短視頻一夜爆紅,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無論從哪方面考慮,田園短視頻都處在一個市場傳播便利、發展前景可觀的時代。
田園短視頻創作者正努力契合青年群體心理,打造濾鏡化生活。這與受眾主動性的增強密切相關。
流量是短視頻的生命線,現今,受眾能夠主動選擇傳播市場中的內容。網絡傳播形式為受眾掌握信息傳播中的主動權提供了更多可能,“網絡作為由人拓展的另一個生存空間,使傳統媒介中處于失語狀態的大多數人可以通過這個全新的話語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最大程度地擁有了對其關心的國家事務與社會事務以及各種社會現象提出建議和發表意見的權利,打破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的‘話語’侵略和剝奪。”也就是說,擁有主體性的受眾擁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和自主性,這種主動性不僅僅表現在提出建議和發表建議方面,還表現在對接收信息內容、載體和渠道的選擇上。青年群體對短視頻的選擇傾向,較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傳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決定了其是否能在短視頻市場上獲得繼續發展的機會。
當下,社會步調不斷加快,海量的信息如潮水般涌向大眾。作為田園短視頻重要受眾的青年群體多暴露在現代生活的壓力下,使青年群體傾向于選擇有放松情緒作用的視頻,重視其心緒轉換功能。田園短視頻并不是對生活簡單的呈現,而是經過美化和選擇的。此類短視頻多展現令人向往的生活,生動逼真、貼近現實的畫面帶給青年群體沉浸感,有明顯的去焦慮效果和情感按摩功效,這使青年群體熱衷于觀看短視頻。同時,青年群體還掌握了主動轉發傳播的權利,田園短視頻受眾群體不斷擴大,最終贏得可觀的流量。在網絡傳播形式中,認識到受眾的主體性并尊重受眾的主體性,是田園短視頻制勝的關鍵。
空間互動包含傳播者從事田園短視頻創作時在現實空間搭建媒體空間的過程,也包括青年群體在進行反饋時因對媒體空間的向往到達相應的現實空間并對該空間產生實際影響的過程。
短視頻時長不一,基本都在15分鐘以內,但互聯網中短視頻數量巨大,大量的碎片化短視頻實現了全景呈現,共同搭建了它的媒體空間。媒體打造出的空間是被凝視的空間,在此前提下,媒介展現的生活并非是現實空間的直接反映,而是經過選擇和加工后結構化的呈現。田園短視頻構建出的媒體空間也是如此。
田園短視頻的內容經過選擇、美化等濾鏡化手段,但其內容仍根植于現實物理空間,這也是由視頻類媒介本身性質決定的:“視頻則直接地映射了現實生活和物質世界,它需要現實影像作為素材,不管這些素材是直接來源于真實生活,還是對現實的再加工。”事實上,由于田園短視頻呈現內容的生動性,加之青年群體很難意識到媒體空間選擇性呈現的過程,所以在其認知中,媒體空間和現實物理空間是重合的。青年群體把媒體空間當作實際物理空間,在當下交通便捷的社會中,青年群體不斷試圖跨越媒體空間,直接到達現實空間,尋找曾經在田園短視頻中享受到的美景和心情上的愉悅。田園類短視頻的實際互動性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加強,較為突出的表現是出現了媒體朝圣現象。丁真走紅后,后續短視頻不斷出現,營造了充滿自由純真味道的媒體空間,激發了青年群體的探索欲,增強了網友在現實空間中對丁真家鄉——四川理塘的向往。這種存在于媒體空間和現實物理空間之間的互動增加了以展現鄉村生活和景色為主的田園短視頻的經濟價值,也帶給青年群體更具有沉浸式意味的享受,田園短視頻得以脫穎而出,在青年受眾群體中發展迅速。
從2016年短視頻元年至今,短視頻發展迅猛,田園類短視頻只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類。在5G、AI等眾多新技術的支持下,短視頻的未來仍舊是值得期待的。在受眾主體性不斷增強的當下,青年群體作為短視頻受眾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對短視頻的未來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想要更好地擁抱視頻化時代,需探討田園短視頻的特征并研究其在青年群體中流行的原因,提高短視頻的情感按摩功能,汲取打造具有雙向互動性和經濟價值的短視頻內容之經驗,促進短視頻持續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