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塞爾維亞、德國、俄羅斯特約記者 趙墾迪 青木 王臻

塞爾維亞最近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第一個批準接種中國疫苗的歐洲國家。塞學者認為,“在應對疫情上,北京是貝爾格萊德迄今為止最引人注目的伙伴”。塞爾維亞有8個陸上鄰國,號稱“歐洲的十字路口”,無論是借鑒中國的防疫經驗,還是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巴爾干半島上的這個重要國家近些年與中國的關系都備受外界關注。盡管像德國《焦點》周刊、瑞士《新蘇黎世報》等歐洲媒體還是熱衷于談論中國的“疫苗外交”,但也不得不感慨中國軟實力在塞爾維亞和東南歐國家的與日俱增。
借中國“大船”,塞成接種疫苗“優等生”
“去年疫情開始時,中國是第一個幫助我們的國家。現在,中國仍是第一個向我們提供最多數量疫苗的國家。”1月16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在貝爾格萊德機場迎接滿載中國國藥集團疫苗的飛機時動情地說,“塞是歐洲第一個收到且將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我們從其他地方獲得的疫苗都很少,但中國現在向我們提供100萬劑疫苗”。對于人口約700萬的塞爾維亞來說,這個數量的疫苗意味著這個國家最需要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以及部分民眾可在近期獲得急需的保護。
塞領導人的話讓《環球時報》駐塞記者想起去年3月22日的一幕。當載有中國醫療專家和裝滿中國捐贈的呼吸機、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的飛機抵達貝爾格萊德機場時,記者在現場看到,武契奇總統深情親吻五星紅旗。一國總統在公開場合如此直接地表達對中國的感謝,也讓記者和在場的中國人感到十分激動。這一幕也被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月29日的一篇文章再次提到。文章說:“塞接種疫苗的規模將僅次于英國,這主要歸功于中國的幫助。去年3月,武契奇迎接中國的防疫物資時親吻中國國旗讓歐洲很是驚訝。如今,甚至許多之前堅決反對塞總統的人都說,他與北京建立良好關系的努力已見成效。這也清楚地表明,中國是救世主,而歐盟是困境中的失敗者。”
由于塞爾維亞并非歐盟國家,所以塞政府只能與生產疫苗的國家通過雙邊合作購買疫苗。大批中國疫苗的運抵給塞爾維亞民眾帶來了希望。當地有數十家媒體均以“百萬劑疫苗抵達”為標題報道中國疫苗抵塞的情況。據塞爾維亞B92新聞網報道,“塞將在1月底基本用完已收到的約140萬劑疫苗,而目前歐盟總共才接種了900萬劑疫苗。”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地區研究中心主任伊沃娜·拉杰瓦茨1月29日接種了中國疫苗,感覺良好。伊沃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塞政府1月10日開通疫苗接種預約網站當天,我就上網注冊和預約接種中國疫苗。根據我對各國研制疫苗的研究以及對中國的了解,我本人最相信中國疫苗。事實上,滅活疫苗也是以前南斯拉夫時期大家最常采用的疫苗。”她還說,塞爾維亞很幸運,由于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因此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大量中國疫苗。她表示,目前巴爾干地區好幾個沒有加入歐盟的國家,基本得不到疫苗,而塞國家通訊社日前還報道“歐盟正極力防止已獲得的疫苗流出歐盟”。目前塞爾維亞成為接種疫苗的“優等生”,無疑得益于與中國開展的全方位合作。
伊沃娜說,大量中國疫苗的到來讓塞看到漫長抗疫斗爭結束的希望,用塞醫療專家的話說,就是“看到隧道盡頭的一點亮光”。她還提到,中國不但率先控制住疫情,還大量生產疫苗,已在抗疫斗爭的“下半場”中占據優勢,而塞借中國這艘“大船”,也將更快地恢復經濟發展。武契奇總統去年年底定下2021年塞經濟增長要達到歐洲第一的目標,而更快完成疫苗接種將讓塞經濟發展“距離目標更近”。▲
“反對塞中合作,會失去民心”
塞爾維亞與金磚國家合作組織主席約萬諾維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于塞爾維亞緊密與中國開展合作,并不是所有國家都滿意。事實上,部分西方國家一直對塞施加重重壓力,壓制其對華合作。但是,塞政府并沒有屈從于這種壓力,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通過對華合作,塞民眾看到實際好處。塞經濟過去幾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塞GDP增長4.4%,在歐洲國家中名列前茅。受疫情影響,塞2020年度GDP預計將縮水1.8%左右,但該數據遠遠好于歐洲平均水平,也比所有周邊國家要好。
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體現就是塞民眾收入的提高。《環球時報》記者駐塞工作四五年來的直觀感受是,街上跑的名車越來越多,城市中到處是正在建的住宅,而房地產價格的“溫和”上漲也與經濟增長相對應。約萬諾維奇說,沒有與中國開展全面務實合作,塞經濟不可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百姓受益,從根本上給塞領導人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下“挺直腰板”提供了強大的助力。他說,雖然一些國家在選舉過程中總拿中國說事,但在塞國內,就連反對黨也不反對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因為這么做會失去民心。就拿防疫舉措來說,當時武漢封城時,塞國內一些有西方背景的媒體也以所謂“人權、自由”進行批評,并對塞政府聽取中國專家意見在塞出現疫情之初堅決實施宵禁和封城等政策有所質疑,但事實勝于雄辯,中國方案是正確的,塞對疫情的控制要遠遠好于大多數歐洲國家。
在塞爾維亞國際媒體發展學院的米爾科·姆基奇教授看來,一些塞讀者看到媒體報道“中國在幾天內對上千萬人進行核酸檢測”這樣的消息會感到驚訝,因為對于從沒有去過中國的人來說,這些數字離他們很遙遠,但只要他們與自己生活的國家和城市進行對比,就能立刻感覺到中國政府行政效率之高,中國民眾團結思想之強。米爾科非常贊同中國政府的做法,而很多歐洲國家的政府沒有這么高的組織動員能力,民眾也沒有這么好的配合度。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表現展現了中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擁有強大的國家領導力和執行力,這是一種無可比擬的軟實力。他認為,很多塞爾維亞人網上報名時準備接種中國疫苗,是因為他們覺得中國能控制好疫情,中國的疫苗也可靠。
中國醫療專家去年在塞爾維亞的努力得到塞方認可。據中國援塞醫療組組長彭志強介紹,塞政府高度重視中國專家的意見,每一次開會不是總理就是國防部長或衛生部長參加,塞方醫療專家在征詢中方意見時問得很細,如方艙醫院怎么建隔離區、學校到底如何開展防疫、對密切接觸人群如何管控等。更為關鍵的是,塞方在了解這些信息后,根據實際情況很快就制定出相應對策并實施下去。▲
75%的人認為中國幫助最大
塞爾維亞政治安全研究所去年10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塞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進一步提升,認為“中國是近年來對塞幫助最大國家”的人占被調查人群的75%。巧合的是,隨著塞中兩國在共建“一帶一路”領域合作的不斷加深,中國元素近年來在塞的比重越來越大。除已建成的跨多瑙河大橋、連接塞爾維亞與鄰國的高速公路,正在興建的匈塞鐵路、貝爾格萊德環城高速,以及計劃開工的貝爾格萊德地鐵等,都由中國企業施工建設。中國河鋼集團收購的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紫金礦業集團收購的塞爾維亞博爾銅礦,以及正在建設的玲瓏輪胎生產廠等,都會是塞工業領域長期存在的明星企業,并給當地帶來很多就業機會。
中塞兩國的旅游合作在疫情暴發前幾年也有很大發展。自2017年1月15日起,中塞互免簽證正式生效,塞爾維亞成為首個對中國游客免簽的中東歐國家。2018年中國赴塞游客首次突破10萬人次。2019年,中國游客在塞爾維亞的外國游客數量排名中名列榜首。《環球時報》記者4年前曾在貝爾格萊德一家小租車公司租過一輛車,當時該公司只有兩個員工,10輛車。現在,該公司已有上百輛車,辦公地點也從郊區搬到市中心。負責租車公司經營的克里斯蒂奇說,這與過去幾年中國游客不斷增多有直接關系。他們通過平臺在中國的旅游網站上直接做廣告,吸引的中國客戶越來越多,生意越做越大,記者的鄰居馬琳娜女士表示:“在南斯拉夫時期,我們是歐洲強國,可惜由于西方國家的侵略和制裁,今天的塞爾維亞已大不如前。不過,由于中國的幫助,塞爾維亞也將馬上擁有自己的高鐵、地鐵,也將普及移動支付,這些將幫助我們更快地重新變成領先國家。所以我本人非常支持塞政府領導人積極開展對華合作。”
2017年前,塞爾維亞開設中文本科專業課程的只有貝爾格萊德大學的中文系,到2020年,塞已有近十所大學開設中文課,有近五十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語言興趣課程。塞爾維亞懂中文的學生比較好找工作,薪水也不錯,這讓一些年輕人相信“會中文能帶來人生轉機”。4年前從貝爾格萊德大學中文系畢業的亞絲娜,目前在一家中企的薪水已漲到每月1500歐元。近些年,到中國的塞爾維亞人也在增多,有的商家到中國尋找合作機會,更不會錯過廣交會、進博會這樣的盛會。▲
帶動巴爾干國家 對華合作
去年9月,塞爾維亞總統訪問美國后,俄科學院斯拉夫研究所專家艾恩格里加爾特曾這樣寫道:“美國開始積極重返巴爾干地區,貝爾格萊德也積極昭示其與北京的友好和特殊關系,中國則高度評價與塞方建設性和富有前景的關系。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為塞提供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派去醫生,整個國家都懸掛感謝中國的標語。中國作為外交伙伴和抗疫援助國,在宣傳領域占據首位,超過俄羅斯和歐盟。”
約萬諾維奇認為,塞通過對華合作獲得快速發展,還帶動了周邊國家加速與中國的合作步伐。如克羅地亞、黑山、斯洛文尼亞等國近年來也紛紛上馬與中國合作的項目,就是不想錯過中國這列快速發展的列車。同樣,瑞士《新蘇黎世報》1月26日刊文,不僅談及中國在塞爾維亞擁有更多軟實力,而且強調中國過去10多年一直努力擴大在巴爾干地區的影響,稱“該地區是通往中歐的重要走廊,中國承建匈塞鐵路,中歐班列也抵達這里”。文章還援引貝爾格萊德安全政策中心一位專家的話說:“武契奇總統與中國建立友誼,也將塞政府塑造成可以解決問題的政府,加強了政府在國際談判中的地位。”德國《焦點》周刊近日評論說,除了在巴爾干半島不斷增加的戰略經濟利益外,中國在該地區的軟實力也不斷提升。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在東南歐國家影響力正在增長,媒體之間的合作也加強了中國在這些國家的軟實力。俄羅斯《消息報》評論說,“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相關大型項目對在歐洲基礎設施相對不發達的巴爾干地區國家來說頗具吸引力。俄漢學家梅利尼丘克表示,這些國家對中國感到滿意,原因之一是中國在經濟合作中沒有提出任何政治要求。
伊沃娜認為,中國的硬實力不斷增強,軟實力也通過與不同國家的合作不斷體現出來。同時,她也為塞爾維亞在中國媒體上“露臉”的機會越來越多而感到高興。她相信,隨著疫情的逐漸結束,塞中合作會進一步深化,而中國也將在世界格局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環球時報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