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 年夏,我來到北京工作,租住一間建于2005 年的公寓。但是,住了還不到一個月,我就漸漸地感覺到這棟公寓和日本公寓的不同。
有時,我打開房間的門,門板竟然會從門框上脫落;打開窗簾,窗簾竟然會掉下來;窗戶的拉手貌似堅固,可用不了多久就會壞掉,窗戶怎么也打不開;淋浴噴頭有時不出熱水,有時熱水直接向四周飛濺而不是向下流;房間的隔音效果很差;公寓還會突然停電;報警裝置偶爾會莫名其妙地響起;3 臺電梯經常只有2 臺能夠正常使用。
雖然號稱是一棟建成時間只有4 年的“新公寓”,但是墻壁和樓道的天花板已經出現裂縫。按照日本人的感覺來判斷,這棟公寓應該有50 年的歷史了。
2012 年夏,我回到日本,準備在東京買房,所以實地考察了大約20 多套房子。看著眼前的房子,我越發體會到中國和日本在技術方面的差距。
日本人十分注重房屋的“抗震性”,尤其是在2011 年3 月東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人在建房時更是將“如何增強房屋的抗震性”放在了首要位置。通過“耐震構造”技術和“免震構造”技術的同時使用,即使再發生劇烈地震,日本的房屋也能“巋然不動”。
當然,日本的房屋建筑技術并沒有停留在“應對地震”的階段。比如,在盛夏時節,當您還有5 分鐘就到家的時候,可以遙控房間里的空調按鈕,打開冷氣。您一進家門,房間里就已經十分涼爽了。
另外,當您快要到達公寓一樓大門口的時候,鑰匙會自動發出指令,您不必將鑰匙插入鎖孔,大門就會自動打開。電梯也會自動設定到您居住的樓層,并提前打開電梯門迎接您。走出電梯,房間的鑰匙會再次發出指令,房間會自動打開。房間里也有很多全自動設備:窗簾會自動打開和合上;廚房洗碗池下方裝有自動分解機,可以將廚余垃圾分解成細小顆粒。
我在北京工作的時候,經歷過一次辦公室搬遷。當時,我們向兩家日本的裝修公司和一家中國的裝修公司索要了報價單。
對比了3 家公司的報價之后,我們發現,如果中國公司報價100 元,日本公司報價一般會在120 元或130 元。不過,兩家日本公司都略帶警告地說:“我們公司的報價的確比中國公司高二三成,但裝修質量是中國公司望塵莫及的。”最終,經過辦公室5 位領導的投票表決,我們最終選擇了稍微便宜一點的中國裝修公司。
我不想說別人的壞話,但這次不得不說,這家中國裝修公司真是太過分了!自從他們交工之后,電燈不亮、地板松動等情況就接連出現。向他們投訴,每次都要爭執很久,有時甚至要惡語相向,他們才會來維修。另外,按照合同規定,我方會在裝修開始前、過程中和結束后分3 次付款。結果,他們又旁生了不少事端,造成了很多不愉快。
一年半之后,我在東京買了一套二手房,準備請裝修公司做內部裝修。和上次一樣,我也索要了一份報價單。看完報價單我不得不承認,再沒有比這更詳細具體的報價單了。而且在協商好的為期兩周的施工時間里,這家裝修公司會在每天傍晚通過郵件向我詳細匯報當天的裝修進度和第二天的裝修內容,并附上當天裝修位置的細節圖片。房間裝修結束后的樣子也和我的預期分毫不差。
工期結束前一天,當我去驗收的時候,裝修公司的人發現墻上有一個直徑大約兩毫米的污點,他誠惶誠恐地對我說:“我對我們公司的技術有絕對的信心,但是出了這樣的問題,真是太對不起了。我們明天為您重新粉刷。”“就這么小一個點,算了。”我回絕了他的請求。與此同時,我再次深切地感受到日、中兩國技術方面的差距。
在日本,裝修費一般都是裝修完成后才付。這意味著如果客戶對裝修效果不滿意,客戶可以要求重新裝修。
事實上,中國的很多寫字樓都在使用日本的技術。走進北京新建的高層寫字樓,您就會發現,大樓的電梯一般都是日立、三菱、東芝等日系品牌,洗手間的便器上也印著“TOTO”的商標。“TOTO”(東洋陶器)是1917 年于福岡創立的日本最大的水洗機器制造商。該公司于1980 年推出的“自動水洗坐便器”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銷售了3000 萬臺,如今主攻中國市場。
“自動水洗坐便器”的發明,使洗手間變成了一個舒適的空間。坐便器可以設定溫度,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通過按鍵調整沖洗臀部的水流速度、流量以及溫度,甚至可以用水給臀部按摩。羞于被人聽到如廁聲音的女性可以通過“音姬”按鍵播放流水的聲音。
在2010 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日本館內展示的日本最新科技成果之一就是“TOTO”公司的“未來型洗手間”——當感應到使用者靠近時,坐便器會自動打開蓋子,然后提供一系列無微不至的服務。我也采訪了幾個剛剛走出日本館的中國游客,他們都說:“里面的洗手間真是太棒了!”
再說一個聽上去特別“假”的真事吧。最近,在到中國旅行或者出差的日本人中流行一種“便攜式自動水洗坐便器”。據說因為中國的大部分酒店沒有配備自動水洗坐便器,日本人“忍無可忍”之下,只好帶著這種小型的坐便器來到中國。
通過這樣的反差,來到中國之后的我體會到了很多日本的“細膩的技術”。
另外,我解開了一個2009 年我剛來中國時一直無法解開的關于“牙簽”的謎團。我一直有飯后剔牙的習慣。不過,每次在中國餐館打開裝牙簽的小紙袋時,我都會發現,里面必定裝著兩根牙簽。
一開始,我覺得一定是工作人員在包裝的時候弄錯了。可是,后來每次都看到一個牙簽袋里裝著兩根牙簽,我的腦海里就浮現出一個問題:這是為什么呢?每個人都只有一張嘴,嘴里都只有一口牙,在日本一個牙簽袋里肯定只有一根牙簽。終于有一次,我在剔牙的時候,突然聽見“咔”的一聲,牙簽斷了。在那一瞬間我恍然大悟,可能是因為中國的牙簽容易斷。
日本的牙簽質量過硬,不論怎么剔牙都不會斷;為了防滑,用手指捏住的一端凹凸有致;剔牙的一端雖然細得不到1 毫米,但是依然很難折斷。相比之下,中國的牙簽不過就是一根細木條,兩根牙簽中的一根是“備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