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豫 李江雁 趙建林 周艷紅 隨華
(新鄉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河南 新鄉 4530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種肝實質細胞發生脂質貯積及脂肪變性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其發病率逐年增加。2型糖尿病(T2DM)與肥胖是NAFLD的重要危險因素,同時胰島素抵抗、氧化應激、炎癥反應等多種因素均參與NAFLD形成〔1,2〕。利拉魯肽是人胰高血糖素樣肽-1類似物,可以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的體重指數(BMI)、胰島素抵抗及脂肪沉積。有氧間歇訓練(AIT)是新興的運動訓練方式,對心血管疾病及肥胖疾病具有明顯效果〔3,4〕。本研究擬分析AIT結合利拉魯肽對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肝臟脂肪沉積及抗氧能力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取新鄉市中心醫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104例,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脂肪肝診斷標準〔5〕與《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中T2DM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均符合T2DM、NAFLD診斷標準且經二甲雙胍治療后血糖仍舊控制不佳者;②年齡60~70歲;③BMI≥28 kg/m2;④二甲雙胍治療時間超過2個月;⑤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維持在7.5%~10.0%。排除標準:①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②由酒精、藥物及庫欣綜合征所引起的肝脂肪疾病;③含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者;④有嚴重感染,惡性腫瘤,心、腦、腎及內分泌疾病者;⑤近3個月有服用過減肥藥物史者;⑥精神病者。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2例。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60~70歲,平均(65.41±3.75)歲;BMI 28~31 kg/m2,平均(29.14±1.11)kg/m2;T2DM病程0.5~10.0年,平均(2.42±0.31)年;NAFLD病程0.5~8.0年,平均(2.12±0.23)年。觀察組男29例,女23例;年齡60~70歲,平均(65.41±3.42)歲;BMI 28~31 kg/m2,平均(29.20±1.03)kg/m2;T2DM病程0.5~10.0年,平均(2.52±0.28)年;NAFLD病程0.5~8.0年,平均(2.23±0.18)年。兩組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比例、年齡、BMI及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進行血糖、血壓等常規治療,包括二甲雙胍血糖藥物治療。對照組采用利拉魯肽注射液(諾和諾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60037)治療,開始治療前2 w藥物劑量為0.6 mg/d,隨后根據患者個人情況將藥用劑量調節至1.2~1.8 mg/d,但每日劑量不能超過1.8 m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AIT方案為:熱身運動10 min;85%~90%最大攝氧量(VO2max)強度運動4次,7 min/次;50%~60%VO2max強度運動4次,3 min/次;放松10 min;每周AIT 5 d,共訓練8 w。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FPG)、HbA1c、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抽取患者清晨6~7點空腹靜脈血以制備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丙二醛(MDA)、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功能指標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所用ELISA試劑盒購于上海易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各組治療后脂肪受控衰減參數(CAP)及肝臟硬度(LSM)情況。
1.4隨訪 患者自病理確診之日起開始門診復查或電話隨訪,治療后半年內每1個月門診復查1次,1年內半年復查1次,以后至少每年復查1次,隨訪截至2018年9月,共隨訪7~19個月,平均隨訪(11.01±2.37)個月。隨訪記錄患者血糖水平及肝功能情況等。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Mann-WhitneyU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HbA1c、FPG及HOMA-IR水平低于對照組,而FINS含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bA1c、FPG及胰島素水平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TC、TG、LDL-C含量均低于對照組,而HDL-C含量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2.3兩組治療前后血清ALT、AST、ALP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ALT、AST、AL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ALT、AST、ALP水平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MDA、IL-6及TNF-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而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5兩組治療前后肝臟脂肪沉積情況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CAP和LSM水平分別為(201.33±21.67)dB/m和(5.63±2.03)kPa,均低于對照組〔(249.86±20.69)dB/m和(8.79±2.41)kP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肥胖、飲食不調、內分泌疾病等因素均會促使NAFLD發生,最終會向肝纖維化、肝硬化的方向發展〔7〕。本研究結果顯示AIT結合利拉魯肽治療可以顯著降低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體內過高的FPG、HOMA-IR、TC、TG、LDL-C、HbA1c水平。HOMA-RI、BMI、TG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且與T2DM合并NAFLD發生發展具有一定作用〔8〕,利拉魯肽可以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及HOMA-IR能力〔9,10〕,且運動訓練可以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謝狀況,本文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可能是利拉魯肽作用胰島β細胞來促進胰島素分泌并加速胰島細胞增殖、分化,從而調節血糖水平,AIT增加機體VO2max以提高脂肪代謝、加速血糖消耗,最終降低血糖血脂水平。
T2DM合并NAFLD患者體內的脂代謝紊亂對肝臟的功能也會造成損傷,ALT、AST、ALP是診斷肝臟損傷程度指標〔11〕。本研究結果提示,AIT結合利拉魯肽可以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肝損傷。利拉魯肽可以減低糖尿病大鼠肝臟脂肪病變程度〔12,13〕,AIT可以降低代謝綜合征患者體脂含量及代謝水平〔14,15〕,本研究結果與其一致,提示利拉魯肽可能通過提高T2DM患者肝酶活性,AIT加速脂肪代謝來減輕肝臟脂肪代謝負荷以提高肝功能。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也參與NAFLD發生與發展,本文結果顯示AIT結合利拉魯肽治療后,T2DM合并NAFLD患者IL-6、TNF-α、MDA水平顯著降低,SOD活性明顯升高。SOD、MDA均是氧化應激的標志物,IL-6、TNF-α是炎癥反應中的重要因子〔16〕,提示可能是AIT結合利拉魯肽治療降低患者體內血糖血脂水平,使機體的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減弱,導致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降低,抗氧能力增加。
綜上,AIT結合利拉魯肽治療可以降低老年T2DM合并NAFLD患者HOMA-IR、血糖血脂水平來減少機體氧化應激及炎癥反應,提高機體抗氧能力,減輕肝臟脂肪沉積,改善肝功能狀態。本研究結果僅基于臨床研究,對其中AIT與利拉魯肽對肝功能影響的分子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