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蓉
(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福州 350004)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城鎮功能在高速公路網絡的延伸,是高速公路體系的重要附屬設施。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目標消費群體的需求更為多樣。 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服務功能逐漸由保障基本需求向多元功能方向發展,服務區對周邊產業和社會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大多數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現狀已不滿足去求。 如何通過拓展現狀服務區的功能,提高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服務質量、水平,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與地方協同發展值得探討。
中國高速公路經過20 多年的發展, 總里程數位居全球第一。 隨著高速公路的飛速發展,高速公路服務區在功能定位上存在明顯的薄弱環節。 在高速公路建設發展初期,服務區的建設多為相互借鑒和參考,設計理論、功能定位、服務設施及經營模式等方面往往大同小異,缺乏特性,與所處城鎮地方特色銜接較弱,與地方經濟發展缺乏關聯性[1]。
目前,高速公路服務區現有的服務功能大多局限于加油(加氣)、車輛檢修、餐飲購物、停車、休息、公廁及住宿等基本功能,雖能夠滿足司乘人員的基本需求,卻并未突破其作為附屬設施的功能,開發力度不足,未能形成相關產業鏈和功能升級,同時在地域性、 文化性及休閑性等方面很難自成特色。此外,高速公路服務區還常常呈現出與其周邊環境脫節、功能混亂等弊端,使其無法作為區域或沿線交通的招牌,無法滿足新時代高速公路司乘人員多層次的消費需求。
針對上述高速公路服務區的現狀,重新定位和拓展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多元功能十分必要。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的多元化已成為發展趨勢,如何拓展服務區的功能定位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結合服務區所處路網交通流量, 發揮區位優勢,綜合考量其功能等級、服務水平、地方共享可能性及遠期發展方向。 基于高速公路條帶狀走向特點,服務區需要充分考慮與周邊自然環境及區域道路網絡之間的銜接, 凸顯服務區的區域地理特性,并考慮與地方文化相融合,設計時融入當地風俗傳統、宗教元素等人文符號,凸顯服務區的人文歷史特性[2]。
調研服務區所在高速公路沿線居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費水平,合理劃定服務區的服務范圍,充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分對象、分角度地展現服務質量。 在進行服務區功能定位拓展時,應當以服務區業態開發經營方式及規模為主要判斷依據,以確保服務區功能定位的科學性[2]。
明確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的根本目的——保障行車安全,優化高速公路沿線景觀環境,提高公路配套服務水平,保證高速公路的建設與周圍環境和諧共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因此,應當妥善處理好服務區與區域產業之間的協調性,結合服務區有效影響范圍內的優勢產業, 調整服務策略,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與區域優勢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
福泉高速公路赤港服務區地處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K2146, 座落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石庭鎮境內,距離莆田市區約16 km,2001 年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赤港服務區總占地面積約為13.093 hm2,其中A 區約6.573 hm2,B 區6.52 hm2;總建筑面積為15973 m2,其中A 區6877 m2,B 區9096 m2;停車位共246 個,其中A 區小車位97 個、大車位41 個,B區小車位57 個、大車位51 個。 赤港服務區A 區北側東港路與B 區南側錦江大道暫未連通,需通過架設跨越沈海高速及服務區的高架橋實現兩條道路之間的銜接, 將對服務區內部設施造成一定的破壞。 借此機會,擬對服務區整體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功能的重新整合,打造服務區品牌,凸顯標桿作用,使赤港服務區成為涵江區乃至莆田的展示窗口,與區域協同發展。
(1)地理位置優越
赤港服務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沈海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出莆田市區的重要交通設施,其地理位置優越,地處莆田高新區腹部,北承江口鎮南聯濱海產業新城,處在擴區后的高新區發展中軸線上,地理區位如圖1 所示。

圖1 赤港服務區地理區位
(2)沿線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根據《福建省統計年鑒》2019 年的數據顯示,莆田涵江區常駐人口有48.7 萬人,赤港服務區處在擴區后的高新區發展中心,周邊人口稠密、居民點豐富,缺乏實質性的中心發展點。
赤港服務區周邊路網密布,往北可直通涵江動車站,往北可與沈海擴容二期相連。 A 區毗鄰東港路、涵港東路,B 區毗鄰聯十一連接線、錦江大道,從交通網來看,基地整體交通便利(圖2)。 目前,赤港服務區所處沈海高速莆田段斷面流量43829 輛/日,日常日均入區車流5700 輛,其中客、貨車比為0.74∶0.26, 重大節假日入區車流量可達到1.2 萬輛/日,在福建省服務斷面流量中位居前列。

圖2 周邊交通分析
(3)歷史積淀厚重,文化底蘊深厚
眾所周知,莆田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是“海峽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稱。 這些稱譽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化涵蓋先賢留下的著作、傳說、遺跡、故居、陵墓等,具有一定的旅游吸引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莆田又先后榮獲“鞋城”“啤酒城”“田徑之鄉”“戲劇之鄉”“繪畫之鄉”等稱譽,歷史上眾多的僑民也使莆田形成“僑鄉文化”;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莆仙文化,孕育了不少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文化資源。
(4)周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涵江區是福建四大重鎮之一,素有“風光小吳越,財貨甲章泉”的美譽,風光秀麗,文物古跡資源豐富。 同時,涵江區也是福建省定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區,也是省實施星火技術密集區。
赤港服務區A 區毗鄰赤港華僑農場經濟區,周邊環境優美;B 區毗鄰國家級新能源示范區——濱海產業新城、普洛斯物流園區、網紅海灘、雁陣塔等,具備豐富的旅游資源,途經荔海大道(雪津大道延伸線)可至英博百威啤酒廠(啤酒博物館)及啤酒小鎮(規劃中)。
高速公路服務區是人流、車流、物流、信息流等交匯的節點,是地區重要的對外形象宣傳窗口。
通過對赤港服務區基礎條件的綜合分析,明確其客戶群體主要為廣大年輕人,因此將赤港服務區的主題定位為商旅生態圈——以文化為主導的旅游目的地。 以“服務區+旅游”為主線,進行“人文、山水”混搭,在此基礎上對服務區功能進行拓展,打造具備多元功能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在產生社會效益的同時,發揮杠桿作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保留基本功能,融入人性化與現代化元素
高速公路服務區作為交通沿線面向公眾服務的公共產品,應當以“服務導向”為主軸,完善服務區的基本功能,向司乘人員提供周到的、人性化的、符合時代發展的服務。
通過升級服務區形象和功能, 對新時代、新趨勢下服務區進行全新的詮釋和打造(圖3)。 優化空間設計,融入現代化元素,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滿足百姓出行舒適性需求;結合電商物流背景下大量長途貨運司機的需求, 打造司機之家, 為物流等長途運輸司機提供舒適的休息場所;創新餐飲業態模式,結合地方特色或引進知名連鎖品牌,提供豐富的餐飲選擇,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2)拓展文化功能,融合傳統文化與詮釋新文化
文化是旅游最具魅力的賣點, 服務區作為高速公路的文化載體之一,應當與傳統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有機結合,實現文化、旅游與交通的結合。通過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宣傳和保護傳統文化,體現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創造差異化設計,實現市場區隔。

圖3 赤港服務區服務樓現代化造型意向
以莆田特有的人文歷史文化為基礎, 將媽祖文化、僑鄉文化、戲曲文化、啤酒文化和鞋、服產業文化等貫穿于一體,拓展赤港服務區的文化功能。以文化底蘊為基底, 以服務區室外景觀環境和內部空間為載體,通過搭建小品、雕塑、展示廳、廣場、文創產品等形式,打造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莆仙文化展示和體驗,推進閩臺文化交流。
(3)拓展旅游休閑功能,打造旅游休閑目的地
基于便捷的交通條件,高速公路服務區已不再僅定義為交通運輸通道,更應當為旅客帶來除運輸之外的其他增值服務,如拓展服務區的旅游休閑功能,使服務區成為旅游休閑目的地。 服務區的建設不能脫離其根植的自然環境,服務區的景觀配置應充分結合其周邊的景觀風貌, 考慮旅游吸引力,使服務區成為高速公路上獨特的風景線。
赤港服務區在景觀配置方面考慮以借景的形式,以文為涵,尊重傳統,以“莆仙文化”為靈魂,引入大旺湖、梅花島自然風光,打造濱水親水平臺、戲臺等,形成動、靜空間相結合多元化的服務區景觀。同時,融入華僑農場元素、工業旅游元素,引入房車營地概念,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城市形象。
通過與大旺湖、 梅花島在服務區內的景觀延伸,可形成“赤港服務區-大旺湖-社區公園-東南亞風情街區”的慢道游覽路線。 通過在赤港服務區B 區內設置百威啤酒工業旅游體驗館和宣傳窗口,可形成“赤港服務區-網紅海灘-雪津大道-百威啤酒小鎮”有機整體,讓更多游客更加便捷地擁有面朝大海的旅游體驗。
(4)拓展特色商業功能,構建閩臺商貿合作平臺
商業模式的創新,是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幾年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這種通過利用靈活開放的機制、市場策略以適應市場需要,拉動經濟強勁發展的商業模式,在高速公路服務區也同樣適用。 根據當地經濟的發展水平,在服務區內建設相應規模的商業綜合體,使服務對象不僅面向高速公路司乘人員,還包括特地到此消費的人群,使服務區成為更多人的旅游目的地。
赤港服務區擬拓展特色商業功能,提供集商旅購物于一體的現代化的商業綜合體,構建多元商業平臺,促進閩臺商業交流。 在服務區商業綜合體內匯聚當地鞋、服產業等資源,引入品牌名店,打造流通的內街形態,形成閉合的產業鏈條;開辟專門區域,用于展銷莆田當地優質農特產品,如仙游紅木、名優水果、湄洲灣海鮮等,實現同城同價、同價質優,推進地方產業與交通融合發展。
(5)拓展物流運輸功能,降低配送成本
現代物流運輸業務的大力發展主要依托于交通運輸行業的高速發展, 公路運輸又占據巨大比例, 物流運輸業務對高速公路有著極強的依賴性。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拓展物流運輸功能,在不影響高速公路運營的基礎上能夠有效縮短物流時間,加快物資流通速度,降低配送成本,對于加快區域產業發展和經濟流通有著巨大的作用[3]。
赤港服務區B 區毗鄰濱海產業新城和物流園區,擬在臨地方道路處開設出入口,接駁物流車輛,并開辟專用場地開展貨車甩掛運輸接駁服務,便于組織水路滾裝運輸,避免貨物迂回運輸,避免疲勞駕駛,減少安全隱患,有效降低周邊企業運營成本。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速公路服務區在滿足其基本服務功能外,應拓展更多的服務功能,以滿足司乘人員出行需求。 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的現狀分析,對服務區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并以赤港服務區為例,探索高速公路服務區功能定位的多元發展的條件和方向,從而促使服務區成為地方經濟發展和釋放的窗口,提供高質量、高水平、多元化的服務,打造優質服務區品牌,促進現代高速公路體系發展趨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