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暉
肺局灶性磨玻璃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是指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圖像上出現的肺部密度輕度增高的局灶性磨玻璃樣密度陰影,可見于肺部良性病變,也可見于肺部惡性病變,在臨床治療肺局灶性磨玻璃影前需對其病變性質進行明確,為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導意見[1]。經皮肺穿刺活檢(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是 肺 部結節病變術前診斷的主要方法,而CT 引導技術保障了其活檢取材的安全性,本研究為探討CT 引導下PTNB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診斷價值,針對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本院收治的200 例肺局灶性磨玻璃影患者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21 年1 月 在本院就診的200 例肺局灶性磨玻璃影患者納入研究,200 例患者中男128 例、女72 例,年齡25~78 歲,平均年齡(53.79±10.82)歲,因不明原因咳嗽、咳痰、咯血等癥狀而就診,經查體發現患者肺部存在局灶性磨玻璃影,需進一步檢查以明確病變性質。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配合研究。
1.2 方法 對患者實施X 線檢查、CT 檢查、CT 引導下PTNB 檢查,具體步驟為:①X 線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Aristos VX Plus型號數字X線攝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機對患者進行胸部X 線平片檢查,電壓150 kV,電流100 mA,檢查時患者采取站立位,對其肺部進行攝片,獲取圖像后,由2 名X 線診斷經驗豐富的醫師獨立閱片,作出診斷。如X 片中可見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邊緣清晰,形態規則,密度均勻,可判斷為良性,反之則為惡性。②CT 檢查:采用飛利浦64 排螺旋CT 機進行檢查,檢查時患者采取仰臥位,掃描范圍為胸廓入口-肺底,電壓40 kV,電流80 mAs,螺距1.0 mm,層厚0.6 mm,囑咐患者屏住呼吸,在患者屏氣時完成掃描,獲取原始數據后將其傳送至后處理站進行圖像重建,由2 名CT 診斷經驗豐富的醫師獨立閱片,作出診斷。如CT 圖像中可見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形態不規則,與周圍組織的界線模糊,密度不均勻,中心存在強化情況,即可判斷為惡性,反之則為良性。③CT 引導下PTNB:先對患者進行胸部CT 掃描,CT設備為飛利浦64 排螺旋CT 機,獲取CT 圖像后,根據CT 圖像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進行定位,在對應的體表皮膚標記穿刺點,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囑咐患者屏氣,于穿刺點采用穿刺針沿預設角度穿刺,再次進行胸部CT 掃描,確定穿刺針抵達病灶后拔除針芯,經穿刺針置入活檢槍,快速采集肺部病灶組織,撤出活檢槍和穿刺針,將肺部病變組織送病理檢查。如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異型細胞,細胞質占比少,細胞周圍有增生細胞,免疫組化染色可見細胞顏色為棕黃色或棕褐色,可判斷為惡性,反之則為良性。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手術診斷結果為參照,將惡性肺局灶性磨玻璃影設置為陽性,將良性肺局灶性磨玻璃影設置為陰性,比較X 線、CT、CT 引導下PTNB 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析三種診斷方式與手術診斷結果的一致性。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100%,準確率=(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診斷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分析采取Kappa 檢驗,Kappa 值<0.4 表示二者診斷結果存在低度一致性,0.4 ≤Kappa 值<0.7 表示二者診斷結果存在中度一致性,Kappa 值≥0.7 表示二者診斷結果存在高度一致性。
2.1 X 線、CT、CT 引導下PTNB 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結果分析 200 例肺局灶性磨玻璃影患者中,經手術診斷確診有89 例陽性、111 例陰性。CT 引導下PTNB 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靈敏度98.88%、特異度97.30%、準確率98.00%、陽性預測值96.70%、陰性預測值99.08%均高于CT 診斷 的92.13%、89.19%、90.50%、87.23%、93.40% 以及X線診斷的82.02%、78.38%、80.00%、75.26%、84.47%,且CT 診斷高于X 線診斷,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X 線、CT、CT 引導下PTNB 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結果(n)

表2 X 線、CT、CT 引導下PTNB 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比較(%)
2.2 與手術診斷結果的一致性分析 在肺局灶性磨玻璃影定性診斷中,CT 引導下PTNB 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一致性Kappa 值為0.849,存在高度一致性;CT、X 線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一致性Kappa 值分別為0.657、0.512,存在中度一致性。
肺局灶性磨玻璃影是指發生于肺內結節病變在影像圖中的表現,可見于肺良性病變、肺惡性病變,臨床上主張對肺內結節病變進行積極治療,但不同性質的肺內結節病變治療方法存在差異,臨床治療肺內結節病變前需對其病變性質進行明確,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2,3],因此,做好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工作十分重要。
影像學檢查是肺內結節術前診斷的常用無創檢查手段,以X 線、CT 為主,其中,X 線檢查是一種常規檢查方法,其操作簡便,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攝影技術的應用,X 線檢查對患者病變部位的顯像清晰度提高,可通過DR 機對患者胸部進行攝片,觀察肺部病灶情況,但由于X 線不具有立體成像功能,僅可在平面內顯示病灶區域,部分分布隱匿的肺結節在X 線圖像中往往無法得到顯示,導致漏診、誤診情況。CT 檢查主要是利用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多層薄層掃描,可獲取患者肺部病灶數據,再利用多層螺旋CT 機強大的后處理軟件重建圖像,可清晰、立體顯示肺部病灶情況,避免結構重疊影響到診斷結果,還可對細微的肺部病灶予以清晰顯示,便于醫師對患者肺結節性質進行判斷[4]。
病理學檢查是判斷肺內結節性質的金標準,以術前PTNB、手術切除病理檢查為主,由于手術切除病理檢查需在手術后開展,無法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參考的依據,故肺內結節術前定性診斷主要依靠PTNB。以往,PTNB 主要是憑借醫師自身既往經驗進行盲穿,其穿刺效率低下,穿刺成功率低,近年來,隨著CT 技術在穿刺活檢中的應用增多,CT 引導技術的應用可對患者穿刺點、進針角度進行明確,在進針過程中可根據CT 圖像對針體方向進行校正,避免因穿刺針進針方向隨便而致血管損傷,提高了PTNB 的取材效率和取材準確性[5-8]。本研究發現,參照手術診斷結果,CT 引導下PTNB 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CT 診斷以及X 線診斷,且CT 診斷高于X 線診斷,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肺局灶性磨玻璃影定性診斷中,CT 引導下PTNB 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一致性Kappa 值為0.849,存在高度一致性;CT、X 線診斷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一致性Kappa 值分別為0.657、0.512,存在中度一致性。以上研究結果充分說明CT 引導下PTNB 可靈敏、準確判斷肺內結節性質,具有顯著的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CT 引導下PTNB 檢查可對肺局灶性磨玻璃影的定性診斷價值良好,可靈敏、準確鑒別診斷肺惡性病變、肺良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