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宮外孕是臨床婦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急腹癥,臨床也將宮外孕稱之為異位妊娠,主要是因為孕卵在子宮宮腔以外的部位著床發育,最常見的部位是輸卵管[1]。一般宮外孕早期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但因孕婦的妊娠時間不斷延長,隨著胚胎發育會導致孕囊破裂和出血,進而會對女性的生命安全產生威脅[2]。在對宮外孕進行治療的時候一般應用保守治療的方案或手術治療方案,但有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療之后其效果并不顯著,手術治療依然是主要的治療方案[3]。傳統對患者進行手術常常以開腹手術為主,但開腹手術常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損傷,術后恢復效果不佳。最近幾年腹腔鏡手術方案在不斷發展,將腹腔鏡手術方案應用在臨床的宮外孕治療中,能夠發揮顯著的作用和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宮外孕患者實施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詳情見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64 例宮外孕患者,通過抽簽(奇偶數)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2 例。觀察組:已婚23 例、未婚9 例;年齡25~38 歲,平均年齡(30.15±6.55)歲。對照組:已婚22 例、未婚10 例;年齡23~39 歲,平均年齡(30.52±6.7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文患者的資料均經過倫理驗證符合標準,臨床資料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標準。患者入院后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均為宮外孕,診斷符合宮外孕的標準;②均存在CT、超聲診斷依據;③具備手術適應證;④保守治療無效;⑤臨床資料完整。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的其他婦科疾病;②手術禁忌證;③近期經過其他外科手術或有嚴重的外科創傷史;④凝血功能異常;⑤精神障礙、意識障礙和溝通交流障礙;⑥經保守治療的患者。
1.3 手術方法
1.3.1 對照組 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協助患者選取平臥位進行全身麻醉,在患側下腹部切開5 cm 的縱向切口,依次將患者的皮下組織切開,一直到腹腔,然后進行腹腔探查,將腹腔內積血吸出。若患者存在生育需求,則需要進行輸卵管切開孕囊剔除術。選擇患側輸卵管病灶實施1 cm 切口,將妊娠組織剔除,然后通過應用0-2 VCP 腸線實施間斷性縫合,并做好止血。對沒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以進行輸卵管結扎術,手術結束后進行縫合止血,常規放置引流。術后常規實施抗生素抗感染3~4 d。
1.3.2 觀察組 實施腹腔鏡手術,選擇膀胱截石位并進行全身麻醉,以患者肚臍下1~2 cm 作一個10 mm的橫向切口,利用10 mm 鞘卡進行腹腔穿刺,之后建 立CO2氣腹,并維持氣腹壓力為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在穿刺結束以后將相關的腹腔鏡器械放置入腹腔當中,利用腹腔鏡對患者子宮和腹腔的其他附件進行探查,在兩側下腹部分別創建1 個副操作孔,然后將5 mm 和10 mm 的鞘卡放入其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胚胎進行清除。利用腹腔鏡對腹腔的情況進行探查,防止存在胚胎組織遺留。手術后常規通過電凝止血的方案進行干預,應用0.9%的氯化鈉溶液對腹腔進行沖洗,關閉切口之后常規應用抗生素抗感染3~4 d。
1.4 觀察指標
1.4.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
1.4.2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感染、疼痛、停經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n(%)]
宮外孕是臨床上十分常見且嚴重的一種婦科疾病,最近這幾年因為我國醫學的不斷進步,使得對宮外孕的早期檢查率也得到提升,這對宮外孕患者及早采取終止妊娠的方法進行干預提供了依據,能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全[4]。臨床對宮外孕患者一般通過保守方案和手術方案兩種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通常如果沒有宮外孕破裂和腹腔積液的表現,患者懷孕時間較短,則可以通過保守治療方案進行治療[5]。但是如果患者懷孕時間較長,并存在破裂或宮腔積液等相關癥狀,情況相對危急,則需要盡可能及早采取手術方案對患者實施治療,以便于拯救患者的生命安全[6]。
傳統宮外孕手術主要為開腹手術,這種手術方案雖然能夠確切的發揮治療作用,但手術創傷較大,會對患者產生嚴重影響,導致患者術后恢復不佳,而且很容易導致患者合并多種創傷,術后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最近幾年,腹腔鏡手術方案開始被應用在臨床上,通過腹腔鏡手術對宮外孕患者進行治療能夠發揮顯著的作用和功效[7,8]。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可以實現微創的治療原則,本文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69.46±6.23)min、肛門排氣時間(24.35±5.67)h、術后住院時間(10.08±3.22)d 均短于對照組的(93.84±2.46)min、(38.46±6.26)h、(16.86±4.04)d,術中出血量(103.56±15.44)ml 少于對照組的(187.26±20.31)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9.38%低于對照組的3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由此證實了腹腔鏡手術可以實現微創治療的原則,并且能對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發揮作用。這主要是因為腹腔鏡手術方案的應用能夠實現微創的原則,通過腹腔鏡手術方案進行治療可以在腔鏡的直視作用下直接對患者的輸卵管堵塞和粘連等進行再通,而且腹腔鏡相對于傳統開腹手術而言,能通過放大病灶組織等更加清楚的觀察患者宮腔內的情況,為保證清掃的效果提供了依據,可以有效徹底清除患者病灶。而且腹腔鏡手術方案幾乎不會對正常輸卵管組織產生損傷,能夠促進患者輸卵管的再通率和術后恢復情況[9-11]。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案,可以直接對患者的宮腔和切口邊緣的出血情況進行電凝止血,有效的避免止血導致的宮腔狹窄,可以促進患者輸卵管粘連的發生率降低,也不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的效果明顯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可優化各項手術指標,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