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輝
感冒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可由多種病毒感染所致,若長期不予以重視,會引發諸多并發癥,病情嚴重者會出現病毒性心肌炎,致使生命安全遭受威脅。經分析,臨床治療病毒性心肌炎僅使用相關藥物對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癥進行病情控制,以此幫助患者逐漸擺脫疾病困擾[1]。其中,磷酸肌酸鈉與大劑量維生素C 的聯合使用即可在緩解病毒性心肌炎癥狀方面發揮積極效應。本文為進一步剖析磷酸肌酸鈉與大劑量維生素C 聯合施行于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效果,特于本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隨機擇取74 例為觀察對象。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實驗研究對象為2020 年2 月~2021 年3 月入院接受治療的74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據數字編號奇偶數分為對照組(奇數)及觀察組(偶數),各37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6 例;年齡最大38 歲,最小4 歲,平均年齡(21.05±5.69)歲。觀察組:男20 例,女17 例;年齡最大37 歲,最小5 歲,平均年齡(21.16±1.2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2]:癥狀表現及體征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診斷標準,且肝腎功能正常;未合并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未存在既往精神病史;臨床資料完善。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或對本實驗所用藥物存在禁忌證、過敏史的患者。本實驗將相關事項匯報至醫院倫理委員會,在獲得批準的情況下開展實施。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臨床常規治療,提醒患者保持充足的臥床休息,攝入蛋白質含量豐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給予抗病毒、營養支持、抗心律失常等基礎性治療,實現患者的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施行磷酸肌酸鈉聯合大劑量維生素C 治療。磷酸肌酸鈉的劑量為0.5 g/次,使用方式為靜脈滴注,1 次/d;維生素C 的最大應用劑量為2 g/次,使用方式為靜脈滴注,1 次/d。兩組患者的疾病治療周期均為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肌酶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鈣蛋白T。②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判定標準[3]: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且心電圖檢查結果及心肌酶譜均為正常的患者為效果顯著;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且心電圖檢查結果及心肌酶譜基本恢復的患者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的患者為無效;總有效率=效果顯著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心肌酶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前,兩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鈣蛋白T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鈣蛋白T 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鈣蛋白T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肌酶相關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心肌酶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n(%)]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侵襲人群為兒童及年輕人,前者是因機體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免疫力低下;后者則是由于工作壓力的增大,致使身體操作過度,在感冒后未能及時診治,甚至繼續帶病工作,給病毒入侵帶來了可乘之機[4]。作為一種感染性心肌疾病,病毒性心肌炎會累及患者的心臟系統,若治療不及時會增加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的發生風險,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5]。目前,臨床對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無有效且特異的手段,多數應用藥物針對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癥進行癥狀緩解和病情控制[6]。磷酸肌酸鈉是臨床常用的保護心肌的藥物之一,可實現細胞膜的穩定和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直接為心肌細胞提供能量,減少細胞過氧化損傷,從而起到改善心肌缺血部位循環、營養心肌及保護心臟的積極作用。經實踐顯示,磷酸肌酸鈉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中效果突出,已成為一線藥物之一,在病程早期作為預防用藥,還可以有效避免心肌損傷,實現患者臨床轉歸,對于感染患者并發急性心肌損傷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均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7]。醫學資料顯示,維生素C 作為一種水溶性維生素,能改善脂肪及膽固醇的代謝,預防心血管?。?]。同時,維生素C 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能有效補充機體所需,且可協同機體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共同殺滅侵入人體的感染病菌,從多方面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實踐表明[9],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療中,給予其大劑量的維生素C,能通過自由基的消除達到減輕心肌損害的功效,且通過參與人體的糖代謝過程,使患者的心肌代謝及營養性血流得到顯著提高,從而實現患者心肌功能的改善甚至恢復。馮小軒等[10]研究證明,維生素C 的大劑量使用并不會出現嚴重毒副反應,其與磷酸肌酸鈉協同使用的藥效更為理想,成為病毒性心肌炎藥物治療的有效方案之一。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經磷酸肌酸鈉與大劑量維生素C 的聯合干預,心肌酶水平得到明顯優化,且疾病治療效果顯著提升,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59%(35/37),高于對照組的75.68%(28/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323,P=0.0222<0.05)。
綜上所述,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治療中應用磷酸肌酸鈉聯合大劑量維生素C,利于改善心肌酶水平及優化相關指標,實現治療效果的提升,值得臨床縱深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