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彤
摘 要:1+X證書制度下,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要把學生獲取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教育工作結合起來。高職音樂教育既要以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為目標,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更要積極引導和培訓學生不斷提高職業技能,鼓勵學生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創業本領,將技能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結合1+X證書制度,對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展開具體研究。
關鍵詞:高職音樂教育;課程教學;1+X證書制度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規劃重點課題“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構建實踐研究”(ZJB1421249)研究成果。
1+X證書制度為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教學與改革提供了明確方向。聚焦高職音樂主要的聲樂、鋼琴和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對以往的問題與現狀進行分析,以1+X證書制度背景下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不斷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要求為指導,探究課程教學的創新策略,是提高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暢通音樂專業學生人才成長通道、增強學生就業創業本領的重要舉措。
一、1+X證書制度簡述
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1+X證書”就是“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登記證書”的簡稱。在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1”代表學生需要取得的學歷證書,是學校教育在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方面,全面整體的人才培養質量的反映。“X”則是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高職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基于音樂專業技能課程,如聲樂、鋼琴、音樂理論等的學習,所獲取代表對應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直接反映了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所需的綜合能力。
二、當前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
教學分類及現狀
第一,聲樂課程。目前高職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聲樂教學效果不佳。比如一些學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往往以小組課題的方式開展聲樂授課,讓學生主要在集體中進行練聲和唱歌訓練。這種方式開展的次數過多,一些聲樂水平不高的學生就會被動成為“濫竽充數”的個體,缺乏必要的時間打磨自身的聲樂技能,缺少教師針對性的指導,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聲音和聲樂演唱方法出現更嚴重的問題。此外,聲樂教學與鋼琴教學不同,少有外物輔助學生把握音樂的演唱節奏、韻律和情感表達,所以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抽象聲樂表達的能力。同樣,對于一些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也需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在環境中根據外部的反饋去調整自己的聲樂訓練方法,不然就會陷入“閉門造車”的境地。學生缺少實踐經驗,無法形成較為客觀的判斷依據,聲樂水平就難以提高。
第二,鋼琴課程。鋼琴課程是高職音樂專業的必修課之一,鋼琴等級證書也是學生要考取的職業技能證書之一[1]。因為許多高職學生在入學時對于鋼琴的了解非常有限,相關的音樂能力也明顯欠缺,所以在實際教學時,許多教師鑒于學生的零基礎現狀,總是一味強調技能練習,缺少與學生的有效互動和情感交流。這就會使得學生也下意識忽略鋼琴學習中音樂情感的表達,導致彈奏以技術展示為主,缺乏情感表達。此外,由于學生缺乏專業技能功底,所以一些教師在教導學生鋼琴技能訓練時,就會出現不重視在教學中滲入理論知識的問題。原本極具人文性、藝術性的鋼琴演奏,如果成為干癟枯燥的技術重復,就會讓學生喪失對鋼琴彈奏的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鋼琴彈奏水平,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
第三,音樂理論課程。音樂理論課程是與音樂實踐課程相輔相成的。目前的高職音樂理論教學中,學生的理論學習熱情普遍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這是因為在音樂理論課程的教學中,對民族音樂的關注度不高,沒有充分發掘傳統音樂藝術的教學價值,學生的音樂理論學習體系不完善。部分教師的音樂理論教學就只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與音樂實踐教學的融合度較低。因為學生缺乏音樂實踐能力作為支撐,所以一些教師下意識忽視對學生實踐方面的訓練,或者沒有把握音樂理論與音樂實踐之間的邏輯關聯,開展的兩種教學存在脫節。純理論的學習是枯燥的,教師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更會讓學生感覺音樂理論學習的無趣,進一步增加了教學難度。
三、1+X證書制度下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
教學策略
第一,聲樂課程。在1+X證書制度實施背景下,針對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聲樂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就要以小組課題和個體指導、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優化[2]。例如,教師可以將小組課題和個性化教學結合,從單一的集體練聲和唱歌訓練,更改為融思考、體驗、分享、反思為一體的,集體指導與個體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如在視唱練耳課堂上,教師可以先集中上課,用課件、微課資源等,展示關于視唱練耳的作品、練習方法和示范。然后讓學生花時間消化視頻和課件中的內容,并以小組為單位,指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和教師探討,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而后,鼓勵學生逐一在小組中進行模仿練習,其他成員客觀評價該成員的表現,教師從旁輔導。如此,利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個體解決聲樂練習存在的問題。而后,待整個小組內部的水平差距縮小之后,教師再進行集體的練聲、唱歌訓練,讓學生個體可以更好地融入集體的演唱中,形成聲勢。同時也要求學生在合唱時注意聆聽身邊同學的演唱,或者在遇見難以融入的演唱小節時,個體停下來聆聽集體形成的演唱節奏、韻律,在集體的帶動下提高個體的聲樂演唱水平。最后,教師再靈活地設計一些集體或個體參與的聲樂實踐表演和實踐活動,比如班級、年級的聲樂比賽,小組之間的演唱比賽,或小組之間的聲樂互評。讓學生將自身的聲樂練習與集體練習整合,將個體主觀認知與實踐經驗結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聲樂專業水平。
第二,鋼琴課程。針對高職鋼琴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要轉變觀念,積極引導學生在鋼琴技能訓練中重視并學會表達情感。首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所學曲譜的名家鋼琴演奏作品,請學生欣賞,并思考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情緒、態度。其次,讓學生自己演奏一遍,并錄制下來,然后對比聆聽名家演奏和自己演奏的作品在情感、節奏、韻律等方面的差異。這樣學生能形成較為深刻的認識,配合教師的指點,可以更明確如何提高鋼琴演奏技巧,并提高情感表達水平。最后,針對一些由于音樂基礎薄弱而音樂感知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教師可以使用可視化音樂,或者利用圖片、視頻等,輔助呈現鋼琴音樂所蘊含的情感,讓學生根據觀察到的可視化音樂變化與節奏,以及從直觀圖像中感受到的情感,加強對音樂的感知,從而代入鋼琴演奏中,提高專業技能水平。
第三,音樂理論課程。針對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堅持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3]。首先,應增加民族音樂內容,如音樂文化、歌舞藝術、音樂歷史、樂器、民族聲樂等相關的知識內容,充分發掘傳統音樂藝術的教學價值,豐富和完善學生的音樂理論學習體系,讓學生從整體上加深對整個音樂專業,以及相關的聲樂、鋼琴等專業的了解。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音樂理論學習內容,結合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特點,開展特色化的實踐活動。例如在五線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音樂作品去讀譜,并開展手工樂器創作活動,通過單獨演奏或集體合奏手工樂器的方式,將五線譜的內容演奏出來。這樣能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在1+X證書制度下,高職音樂教育專業課程教學,首先要具體分析每一類涉及學生綜合音樂素養和具體職業技能水平的學科,以及當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以兼顧學生綜合實力和提高專業學科技能水平為目標,因材施教,靈活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取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在就業或創業時,具備更強的綜合音樂專業實力,有效解決高職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并緩解我國結構性就業矛盾。
參考文獻:
[1]包清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及高校音樂教學創新[J].北方音樂,2019(23):141-142.
[2]席雯婷.淺談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北方音樂,2019(9):153-154.
[3]談相東.高職音樂專業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適應性改革探究[J].藝術教育,2019(5):225-226.
作者單位: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