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暢,田 園,劉洪巖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病因明確,為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中毒性肝損害,可致腸黏膜血液循環障礙,使得腸道菌群移位。ALD患者初期僅表現為輕度酒精性脂肪肝的表現,可逐漸發展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1, 2]。硫普羅寧和美他多辛為臨床治療ALD的常用藥物,前者可促進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肝解毒功能,后者則可加速體內對乙醇和乙醛的代謝、排泄,而發揮護肝作用。兩者聯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LD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它們對腸道菌群的影響較小,不利于改善患者的腸道功能[3]。酪酸梭菌活菌片則可通過釋放酪酸梭菌而改善患者腸道菌群環境,糾正腸道菌群失調,但目前多被用于腹瀉和結腸炎等疾病的治療,關于其輔助治療ALD患者的研究報道還較少[4]。本研究應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輔助硫普羅寧和美他多辛治療ALD患者,觀察了短期療效及其對患者血清糖缺失性轉鐵蛋白(carbohydrate-deficient transferrin,CDT)、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和腸道菌群分布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消化內科收治的ALD患者102例,男98例,女4例;年齡為34~68歲,平均年齡為(55.3±5.4)歲;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為22.3~28.1 kg/m2,平均為(24.1±2.2)kg/m2。符合《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5]的診斷標準,具有長期(超過5年)飲酒史,女性飲酒量>20 g/d,男性飲酒量>40 g/d,其中酒精性脂肪肝30例,酒精性肝炎24例,酒精性肝硬化48例;病程3~7年,平均為(4.4±0.6)年。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既往均無肝臟手術史、未接受過肝移植。排除標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自身免疫性、藥物性、寄生蟲性或病毒性肝臟疾病、腫瘤、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營養不良、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病患者、過敏體質或對酪酸梭菌活菌、硫普羅寧或美多他辛過敏、入組前8周內使用過免疫功能調節劑或抗生素。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ALD患者分為觀察組51例和對照組51例,兩組性別、年齡、BMI、病程、ALD類型或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經獲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組后均完善各項檢查,指導進食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食物,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嚴格戒酒,同時給予硫普羅寧片(煙臺魯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806)200 mg口服,3次/d,美他多辛片(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280)500 mg口服,3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酪酸梭菌活菌片(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83)700 mg口服,3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觀察12 w。
1.3 指標檢測 采用ELISA法檢測血清CDT和HGF(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齊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核因子-кB水平(nuclear factor кB,NF-кB,上海紀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Celsis R Advance II TM快速微生物檢測系統檢測糞便雙歧桿菌、乳桿菌、大腸埃希菌和糞腸球菌(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以菌落形成單位的對數值表示檢測結果,即lg CFU/g)。

2.1 兩組血清CDT和HGF水平比較 在治療12 w后,觀察組血清CDT和HGF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1)。

表1 兩組血清CDT和HGF水平比較
2.2 兩組腸道菌群水平比較 在治療12 w末,觀察組糞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大腸埃希菌和糞腸球菌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2)。
2.3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在治療12 w末,觀察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3)。

表2 兩組糞腸道菌群水平比較

表3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ALD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盡管其致病因素單一,但其發病機制復雜,主要包括酒精的直接毒性及間接毒性所致的細胞因子釋放、氧化應激和免疫損傷等[6-8]。近年來研究[9, 10]發現,腸道菌群紊亂誘發的炎癥反應在ALD患者發病中起主要作用。雖然ALD較易確診,但目前臨床仍缺乏療效確切的治療藥物及措施。硫普羅寧可活化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自由基,亦可抑制過氧化物的產生,進而增強肝臟解毒功能、有效保護肝臟組織[11]。美他多辛則可改善線粒體三羧酸循環,促進乙醇和乙醛在體內的代謝,避免其大量積聚。硫普羅寧和美他多辛具有互補作用,可對ALD患者產生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對腸道微生態的調節作用不足[12]。有研究[13]發現,益生菌輔助治療可有效減輕肝功能損傷,提高ALD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酪酸梭菌活菌片主要成分為酪酸梭菌活菌,又名丁酸梭狀芽孢桿菌,口服后可在腸道內大量釋放并繁殖酪酸梭菌,亦可發酵產生丁酸,降低腸道的酸堿度,進而改變ALD患者腸道菌群環境,有助于促進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等益生菌繁殖,抑制大腸埃希菌和糞腸球菌的生長,有效糾正腸道菌群失調,進而促進黏膜屏障的恢復,降低腸黏膜通透性,從而防止來自腸道的內毒素、氨、吲哚等大量進入肝臟而破壞肝臟組織,有效抑制病情進展,提高臨床療效[14]。此外,酪酸梭菌作為腸道厭氧菌的一種,可在腸道中與病原微生物形成營養、黏附的競爭關系,并產生生物化學抑制作用[15]。酪酸梭菌活菌片可通過糾正腸道菌群失調,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等促進肝功能恢復。本研究在治療后,觀察組糞便雙歧桿菌和乳桿菌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大腸埃希菌和糞腸球菌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酪酸梭菌活菌片輔助硫普羅寧和美他多辛可有效改善ALD患者腸道菌群紊亂。
由于ALD患者門脈回流受阻,壓力升高,可致腸黏膜淤血、水腫而影響腸道微生態,使得細菌或其內毒素移位,并刺激肝組織Kupffer細胞釋放并分泌IL-6、TNF-α和NF-кB等細胞因子,而造成肝組織炎性損傷[16, 17]。此外,長期酗酒可使得乙醇及其代謝產物對肝臟產生刺激,導致血清CDT和HGF水平升高,可進一步促進肝硬化進展。血清CDT和HGF可作為評估ALD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18, 19]。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治療12周結束時,觀察組患者血清CDT、HGF、IL-6、TNF-α和NF-кB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酪酸梭菌活菌片輔助硫普羅寧和美他多辛治療可有效抑制ALD患者炎癥反應,減少對肝臟的刺激。分析原因,我們認為酪酸梭菌活菌片所釋放的丁酸可促進腸上皮再生與修復,同時發揮抗潰瘍和消炎的作用[20]。此外,酪酸梭菌活菌片促進腸道益生菌繁殖后,可為ALD患者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進而增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能力及機體免疫功能,從而減緩ALD病情的發展進程[21]。動物實驗研究[22]亦指出,酪酸梭菌及其代謝產物可有效調節腸道微生態及免疫功能紊亂,抑制炎癥通路的激活而降低細胞因子的釋放及炎癥刺激。本研究還發現,兩組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提示酪酸梭菌活菌片安全性高,不會引起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應用酪酸梭菌活菌片輔助硫普羅寧和美他多辛治療ALD患者可有效改善腸道菌群分布,抑制炎癥反應,同時降低血清CDT和HGF水平,減少對肝臟的刺激,療效顯著,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