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才培養特色是高職教育的核心,我國高職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對人才的培養,人才培養是立國之本、民族興旺的標記。
關鍵詞:食品加工;人才培養;研究
高職教育自產生以來,人才培養就是其重中之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的發展之本。縱觀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歷程可知,一流高職必有一流的高職教育做支撐,而一流高職絕不是規模與數量上的一流,而是取決于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特色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我國高職發展的動力源泉和牢固基礎。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高職業素養的人才,是高職院校當前的關鍵和核心環節、生存之本、動力之源。
1.1 傳統培養模式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食品加工專業實施的是“5+1”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最后一個學期才能進入企業,參與企業的生產和生活,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在最短時間內勝任工作崗位。目前,出現食品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剛畢業的學生不能適應企業崗位需求的現象,說明了食品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所需不相符。所以,要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增強學生應變能力,提升崗位勝任力,必須要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完善課程設置和實踐環節,改進課堂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首要目標,依據企業需求和崗位要求來安排課程和教學環節,側重應用能力培養,以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養。
1.2 “校企深度融合”的培養模式
針對這一實際情況,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育人為根本,校企深度融合,構建適合食品加工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食品專業將圍繞食品生產企業工作崗位能力培養需要,綜合考慮食品行業國家檢驗標準、管理規范、技術準則等,結合米旗、好利來、紅星乳業、哈爾濱啤酒等省內合作企業的典型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方法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與企業同步建設適合食品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1.3 “學生充當學徒”的學徒制培養模式
前兩年(1-4學期)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和見習,讓學生深入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生產環境,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員工生活,讓大學生們從“學生”轉變為“學徒”,提前完成角色的轉換。這樣有助于學生盡快地融入企業生產生活,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
1.4 “頂崗實習”的培養模式
第5學期,根據食品企業所需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及實操訓練,在企業專員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讓學生們熟悉食品企業各個崗位的基本操作和職能,提升學生們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做到與工作崗位盡可能地無縫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扎實基礎;第6學期,順利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入企業頂崗,并且同時完成畢業設計,為畢業和就業鋪設道路。
1.5 “生產經營”的培養模式
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優勢,形成學校的生產型人才培養模式,以企業生產帶領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達到雙贏。
1.6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培養模式
課程開設應考慮到學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的銜接、實習與就業的銜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及教案。學生的專業基礎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實訓和頂崗實習由企業負責完成,從而形成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共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是構建示范單位的基石,“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充分說明了人才培養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在“特高”建設推動下,借助高職辦學優勢,推動內涵式發展,構建人才培養特色,助推我國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人才培養應在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追求特色化。只有采取多種切合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使綠色食品專業的人才培養真正走向特色發展之路。
基金項目:
黑龍江省教育廳規劃辦重點課題“創新高職綠色食品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編號:GZB1320245)。
作者簡介:
邱爽(1982- ),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食品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