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悅 朱會宇 高巍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媒體形式不斷變化創新,為高校發展趨勢帶來了巨大變化。本文研究全媒體時代高校媒體發展及對策,旨在推動高等教育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全媒體;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4.021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為更好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需緊跟時代步伐,融合多種媒體形式,迎難而上,迎接新挑戰。
1?校園全媒體發展概述
1.1?校園全媒體的類型
全媒體是多種媒體表現手段與不同媒介形態融合發展,其概念目前還未在學術界正式提出。隨著信息傳播媒介的不斷發展,高校信息傳播方式日益豐富,越來越多的媒體形式被應用到日常教學及思政教育等工作中,據相關調查顯示,第五媒體的發展速度躍居首位,校園廣播、報紙等緊隨其后,其中微信公眾號和校園廣播逐漸成為校園媒體的主要形式。
1.2?校園全媒體的特點
全媒體的不斷充實與發展,主要體現在全程、全息、全員和全效四個方面。“全程”即全媒體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實現信息傳播的零時差,在這種傳播形式下,信息隨時隨地都可傳播;“全息”即打破物理框架,將信息轉變為數據,通過移動互聯網便可接收所有信息;“全員”即實現受眾的多向性與互動性,將信息的傳播由一對多轉變為多對多,將“我說你聽”模式轉變為雙向互動,實現受眾越來越廣泛,互動性不斷增強;“全效”即增大功能尺度,融教學、服務、社交等為一體,打造“信息一條龍”模式。全媒體形式不斷充實信息傳播方式,讓信息無所不及、無處不在。
1.3?校園全媒體的職責要務及組成人員
校園全媒體是講好校園故事、傳播校園好聲音的重要途徑,校園媒體大多有專門的指導老師負責,具體工作由學生開展。指導老師掌握大方向,通常不會深入信息采編,主要負責發布內容的審核。面對高校特殊的受眾群體和發展迅速的媒體傳播格局,高校全媒體肩負了創新發聲方式和傳播手段的重任。高校全媒體中心一般包括辦公室、采編部、技術部、播音主持部、外聯部、策劃部、宣傳部等,各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或增或減的設置部門。
2?校園全媒體存在的問題
2.1?定位把握問題
信息時代,媒介數量多之又多,各類媒體對自身應有明確定位,特別是高校媒體平臺,更應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基礎上,結合大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和自身校園文化創造個性化信息產品。大多高校媒體平臺發布信息較復雜、重復,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2.2?隊伍建設問題
高校全媒體要建設一支專業化隊伍,但仍有部分高校不重視校園全媒體建設,認為全媒體就是原有媒體的疊加,將信息發布在不同的渠道即可,對最大的網絡使用群體——大學生接收信息的習慣缺乏認知,對全媒體隊伍建設研究不夠深入。當前大多數高校仍然采用老師帶領若干學生干部管理、運營校園媒體的模式,缺乏具有網絡思維的專業人才。學生團隊管理校園媒體,在內容形式等方面均會受限制,無法建設適應全媒體發展的專業化采編工作流程。
2.3?受眾內容問題
根據受眾需求對內容進行選擇性傳播,是全媒體時代的客觀需求,這也提醒著高校全媒體的運營人員在選擇內容時注重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目前,高校全媒體存在內容涉及領域單一,內容形式枯燥,內容與大學生生活、情感、畢業后的事業發展聯系不密切等問題,內容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不強。
3?校園全媒體發展對策
3.1?準確把握定位,堅定指導思想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和國家對高校媒體的定位,這要求高校的各級領導和媒體的運營人員準確把握媒體的定位,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思想,切實轉變思想,舍棄陳舊的媒體思維,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高校媒體發展格局。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媒體發展對于拓展培養人才的渠道、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的重要意義,提高政治站位,真正把高校媒體平臺用活、用細、用精、用準。
3.2?夯實工作隊伍,完善管理機制
高校媒體的發展落實到制度和人員層面,則要求制定和出臺并不斷完善媒體運營隊伍的管理機制,著力打造責任心強、執行力強、業務能力強的“三強”人才隊伍。管理凸顯獎優罰劣,建立全方位的監督、檢查、評比體系,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給予優秀的高校媒體運營人員應有的回報,激發媒體運營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實效。高校鼓勵媒體運營人員加強業務學習,常態化組織開展媒體業務培訓,提高對媒體工作的認識,加深對大學生群體的理解;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邀請電視臺、報社、電臺、網站的專業人員參與到高校媒體的運營管理中,增強高校媒體的專業性,助力高校媒體發展。
3.3?豐富互動方式,打造交流平臺
在人際傳播的過程中,互動是重要的一個方面,特別是在全媒體時代,高校媒體的發展離不開媒體運營人員與大學生群體的互動。在互動方式上,既可以通過組織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常規方式,也可以通過在網絡交流平臺設置內容評論,收集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對于在大學生群體中備受觀眾、廣泛使用的公共交流平臺,例如微信、QQ、微博、抖音等,高校媒體運營人員要第一時間建立宣傳陣地,暢通互動渠道,做到及時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注重大學生的意見反饋,精準傳遞正面信息,以關心和幫助大學生成長的正面形象贏得大學生群體的信任。
全媒體是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也是實現高校利用媒體更好地發揮育人職能的良好契機。只有不斷地豐富傳播方式,優化傳播內容,暢通反饋渠道,在定位上更貼近時代需求,在人員上更凸顯專業化,在平臺上更易于被大學生接受,高校媒體的發展才會更加發展迅猛,成效顯著。
參考文獻
[1]孫利華,顏卉.高校新媒體管理及平臺建設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8,(22).
[2]吳家鑫.論高校校園新媒體的發展困境與出路[J].新聞傳播,2018,(20).
[3]黃書敏,吳雯,張崢,等.自媒體時代高校基層共青團新媒體平臺思想引領模式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
[4]丁偉.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大學生德育實踐與思考[J].紡織服裝教育,2017,(03).
[5]郝文婷.高校多媒體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6,(07).
[6]董淵.創新形式,建立專業性、服務性的新媒體平臺[J].河南教育(高教),2014,(01).
[7]張國良.高校多媒體教室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實驗室科學,2015,(06).
[8]阮麗錚.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管理與規制探析[J].新聞愛好者,2017,(03),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