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釗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網絡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網購已成為人民群眾便捷的消費方式。農藥(限制農藥除外)互聯網經營也成為農藥行業一個新的增長點。如何建立健全農藥(限制農藥除外)互聯網經營市場的監督管理機制,有效保護農藥生產廠家、農藥經營者、農藥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藥(限制農藥除外)互聯網經營有序、健康發展,是負有農藥監督管理職責的縣級以上農業主管部門的任務。
《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限制使用農藥不得利用互聯網經營。利用互聯網經營其他農藥的,應當取得農藥經營許可證。超出經營范圍經營限制使用農藥,或者利用互聯網經營限制使用農藥的,按照未取得農藥經營許可證處理。”《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并未對農藥(限制農藥除外)互聯網銷售的管理措施進一步細化,使農藥互聯網經營存在著監管真空,無法對農藥互聯網經營者的資格和農藥來源進行監管。筆者在網站對農藥銷售的調查發現,利用互聯網經營農藥有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農藥經營者偽造農藥經營許可證;二是農藥生產企業網店錯把農藥生產許可證作為農藥互聯網經營資質予以公示;三是農藥銷售的生產企業標識錯誤,農藥的包裝、標簽展示照片不全,農藥的標簽模糊不清;四是作為銷售平臺的網站對經營者的資格認證把關不嚴,缺乏辨識農藥經營資質的專業知識,使不法之徒有機可乘。這一系列的突出問題,給農藥互聯網經營的長遠發展埋下了安全隱患。
農藥互聯網經營多是通過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網絡銷售平臺或是手機客戶端交易,它們與傳統的經營門店銷售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交易過程具有虛擬性、隱蔽性、隨時交易、跨地域交易等特點,一旦出現藥情事故,消費者所在地農業監管部門不具有管轄權,異地維權難度加大。這些新情況的出現要求各地農業監管部門要做到與時俱進,盡快出臺與農藥互聯網經營相適應的政策,以滿足新形勢下農藥互聯網經營監管的要求,保證消費者、農藥生產企業的合法權益。現階段各地的農業監管部門可以通過立法、制定標準、創新監管機制、聯絡網絡銷售平臺制定農藥互聯網經營者的網店模板等措施,綜合強化農藥互聯網經營監管機制。
一、完善法律規章制度
農業部門應在《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制定和農藥互聯網經營相適應的配套的規章制度,加強對農藥互聯網經營的監管力度,規范農藥互聯網經營監管。
二、規范網絡銷售平臺農藥網店的準入條件
網店應在首頁清晰展示其取得的農藥經營許可證照片、實體店門面照片及實體店所在地地圖定位、實體店所在地監管部門電話,方便農業監管部門監管。
三、轉變監管機制和方式
一是強化地區間農業監管部門農藥經營聯動處置和異地互動消費維權;二是對取得農藥經營許可證的經營者開展互聯網經營的,應在所在地農業監管部門備案;三是各地農業監管部門規定開展互聯網經營的門店必須建全互聯網銷售臺賬,同時向購買者郵寄購買票據;四是各地農業監管部門規范農藥經營者網絡農藥信息發布內容,如實明示農藥生產廠家信息,清晰展示藥品標簽內容等信息。
四、推進行業自律
從事農藥互聯網經營業務的經營門店要認真做好所銷售農藥產品的信息公開工作,如實記錄產品的進貨與銷售臺賬,確保出現問題農藥時可及時追溯。對同行業所發布的農藥產品做好互相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向農業監管部門報告,確保農藥互聯網經營行業蓬勃發展。
五、強化行業誠信建設
農業監管部門聯合網購平臺應做好農藥互聯網經營者的信用信息記錄,與農藥實體銷售的征信體系對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與打擊力度。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網購已成為消費者消費的重要方式,越來越多的農藥使用者和農藥經營者通過網絡這一便捷渠道采購和銷售農藥產品。因此,農業監督管理部門更應重視網售這一農藥銷售渠道,通過完善立法、明確網購平臺責任和準入條件,加大對互聯網銷售農藥的監管,通過網絡平臺提高農藥消費者的農藥產品知識和維權意識,促進農藥互聯網銷售的長遠發展,從而保障國家的農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