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珍
一、選用良種
因為油葵產量會受到品種、種植技術等的影響,所以要選用豐產性好、出油率高、抗病性強的適宜本地栽培的雜交一代種子。
二、選地與整地
油葵在各類土壤,各種地貌都可以正常生長,具有很強的抗逆性,且抗瘠薄、抗鹽堿、抗干旱,適應性廣。
(一)選地
油葵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但連作田容易出現病害嚴重、植株矮小、花盤小、且易早衰,空秕粒多等現象,所以在選地時盡量避免重茬,注意輪作倒茬。
(二)整地
為將農田里殘留的害蟲、細菌、雜草清除干凈,減輕后期田間管理力度,要深翻整地,施足基肥,適時耙耱保墑。播種前深翻20~25 cm。根據地力情況,每667 m2施農家肥2~3 m3,過磷酸鈣20~25 kg,碳銨10~15 kg,硫酸鉀10~15 kg;或每667 m2施三元素復合肥30~40 kg。
三、種子處理
(一)曬種
選擇晴天的上午進行曬種,應在土地面上或席子上曬,防止暴曬,以2~3 d為宜,以提高種子發芽勢。
(二)選種
選種宜選用顆粒大、飽滿的種子,清除秕粒、病粒及雜粒。
(三)浸種
播種前用冷水浸種4~12 h或用25~30 ℃溫水浸泡3~4 h,可提早出苗1~2 d。浸種后,用多菌靈拌種以防治苗期病害。
(四)催芽
催芽是將浸種后的種子撈出攤開,在15~20 ℃條件下堆放24 h,每隔8~10 h翻動1次,保持均勻的溫度,當大部分種子種皮開口露芽時,即可播種。
四、適時早播
油葵耐低溫性很強,在保證能出苗情況下盡量早播,播種首先要掌握好溫度,在土壤溫度保持在5 ℃以上時就可以進行播種了。為了避免早春溫度過低對幼苗的傷害,要注意播種深度一般保持在3~4 cm。地膜覆蓋在3月中下旬進行。裸地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般地溫穩定在5 ℃以上即可播種。夏季播種在6月20日至7月10日,一般采用等行距種植,行距60 cm,株距30~33 cm。
五、合理密植
根據土壤情況,合理密植以提高作物產量。地力好的每667 m2適宜密度為3300~3500株,地力差的每667 m2適宜密度為3500~3800株,播種方法以點播為宜。為節約用種,可采用單雙粒隔穴播種方法。點播每667 m2用種量為400~500 g,播種宜淺不宜深,一般掌握在3~5 cm,土壤墑情差時可適當點水播種提高發芽率 。
六、田間管理
(一)及時查苗補苗,確保全苗
油葵是雙子葉作物,子葉大,出苗比較困難,尤其是在整地質量不好、天氣干旱少雨等因素的影響下,易造成缺苗。播種時可在行間播點備用苗,以便缺苗時及時移苗補栽,補苗后立即澆水。
(二)打葉、打杈
個別品種在花盤形成期,中上部的腋芽會長出若干分枝,雖然也能長出花盤,但通常花盤較小,籽粒不飽滿,還會直接影響到主莖花盤的發育。要及時摘除分枝,促進主莖花盤的生長。對于有病斑發生的葉片以及下部的老葉、黃葉要及時摘除,以利于通風透光,促進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三)人工授粉
油葵是異花授粉作物,昆蟲是傳粉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大面積種植傳粉媒介不夠充足時,要對油葵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放養蜜蜂授粉是大面積種植常用的授粉方式,對于面積較小的地塊可以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一是在盛花授粉期,將相鄰的一對花盤靠對在一起,充分接觸輕輕搓抹一下,每隔2~3 d重復進行1次,一般2~3次即可。人工授粉以10:00—11:00效果最好,每隔3~4 d進行1次,連續進行2次;二是利用工具把花蕾上的花粉收集起來,利用排筆或者軟毛刷將這些花粉依次對著花盤均勻地輕輕擦抹。
(四)肥水管理
油葵是較耐旱作物,苗期需水較少,應適當蹲苗,促進根系下扎。當地表有積水時,應及時排水,防止爛根死亡。春播油葵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追肥。播種時未施基肥的,應在7~8對真葉時開溝追施氮鉀肥,每667 m2施尿素8 kg加氯化鉀15 kg。夏播油葵在底肥不足時,可在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7 kg。現蕾期是需水的關鍵期,若干旱無雨,應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5 kg、硫酸鉀12 kg,以開溝施肥深度8~10 cm為宜。開花期是需水臨界期,當葉片中午萎蔫而晚上仍不能恢復正常時應根據情況及時澆水。油葵是需肥較多的作物,需鉀較多,氮次之,磷最少。現蕾期至開花期追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和磷酸二銨各15 kg、硫酸鉀10 kg,并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2次,以提高油葵的千粒質量和結實率。
七、適時收獲
當油葵植稈變黃,上部葉片變成黃綠色,下部葉片枯黃下垂或脫落,花盤背面變成黃褐色時,舌狀花瓣干枯脫落,苞葉黃枯,果皮變堅硬,籽粒黑中透亮,果仁里沒有過多水分,此時收獲最為理想。收獲后要及時攤開晾干,防止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