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高燦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和資本制度的完善,當前越來越多企業管理者關注到市值管理的內容,同時也明確發現市值管理所存在的變異現象和問題。本文引入相關案例,從控股股東利益的角度進行討論,挖掘上市企業市值管理的動因與問題得出相應的結論,最后總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異化防控的有效機制,以為相關管理人士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異化;原因;防控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1(b)--02
隨著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的推廣和廣泛應用,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也逐漸得到完善,越來越多資本市場管理者重視市值,作為我國的新興市場,資本市場受到如散投資者數量多、市場有效性弱、投機的風氣不佳等多因素影響,導致其真正的市值與內在價值不符。在多年的實踐中發現,很多上市企業為了迎合市場熱點,應用和發布市值管理的相關方案,打著市值管理的旗號進行一系列減持大股東的改革,形成一種變異化的不良現象,也給市場主體弱勢的暴露產生了不利影響,嚴重阻礙資本市場的順利發展。本文借以引入相關案例,分析案例上市企業控股股東利益訴求和動機,對其市值管理存在的異化行為以及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并總結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供參考。
1 關于市值管理的研究現狀分析
當前我國市場改革在推動中不斷深化,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對市值管理的探索逐漸深入化。市值管理指的是上市公司以市場規律為準則,結合市場環境和發展情況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將企業價值和市值體現出來,確保股東價值得以呈現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其具備規范性、科學性與系統性的特點,對推動企業營業績效的發展與組織效力的成長有很好的作用。多年的實踐也發現,只有不斷打造內在的價值,創造發展機制,市值管理的有效性才會大幅度提升。而常見的一些短期內存在波動的股價引發的市值增長現象并不是保持企業長遠發展的動力[1]。由此可見,市值管理應該成為一種長期、長效的管理機制,要確保內部的價值增值呈現持續化的發展趨勢。
要實現良好的市值管理目標,其應用的路徑有發現價值、經營價值和實現價值,這三點是相輔相成的,要確保市值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就要嚴格遵循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的相關性原則,尤其在與理論情況和價值情況直接相關的點上不斷加以投入,提高投資產生的回報,增加股東的價值,同時還要搭建有針對性的價值評估體系,確保組合價值增長點不斷優化,企業整體的價值才能不斷提高,并處于良好的增長態勢。
2 實例分析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情況
2.1 某公司及其市值管理簡述
2019年4月3日發布的公告中顯示,某公司和海富投資公司共同發起了和募集設立產業并購基金,通過資本市場的便利,逐漸推進雙方的持續發展。基金的總規模超過2億元人民幣,從其設立基金長期發展點來看,有助于推動企業后續發展的戰略轉型和產業升級,且能在短期內就實現資本增值的目標。伴隨著各種利好消息的刺激,該公司于2019年4月13日復牌交易,連續四個交易日實現漲停。隨后,該公司又再次進行公告,將森達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收購,并將其內部的業務進行延伸到建筑裝飾的領域,再以發行股份方式支付了其中交易價的百分之六十,現金支付剩余的百分之四十,促成了接近10億元的交易額。這一消息很好地拉升了當時的股價,直到6月份,最高交易額產生,為每股45.83元,收于每股39元,這時的收成已為投入復牌期的1.7倍。后續操作中,該公司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允許員工持股并發布相關的計劃,內容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的方式獲取公司股票,總額需在2000萬元以上,員工身份包括內部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核心管理人員等,再次復牌后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保持了連續五個交易日的上漲趨勢,期間也有一定的微小波動,但總體為上漲。結合該項關于員工持股的計劃,到2019年10月底,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正式實施,最終的份額占據了總股本的1.15%,同樣以二級市場集中競價的方式交易。員工持股的成本在19.2元左右,但買入的總金額相對較少。在后續三個月中,股價發生了變化且與中小板指數變化情況一樣,這段時間,該企業股價高出了購買價的上限,于是未有員工買入股票。在經歷兩輪的大幅度下降后,員工持股計劃再次被重視,信心大增,于是股價大幅度上升。
2.2 該公司市值管理異化的動因分析
2.2.1 公司經營者掌握股東利益
就我國上市公司管理人士與股東之間的關系而言較為微妙,包括一些中小股東和控股東,有相互委托和代理的關系,這會導致一些突出問題的發生,尤其是利益問題。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團隊只需要對少數有高比例股份的股東負責,但卻容易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那么通過發布利好消息,以合規手段掩飾進行造勢,促使股票價格上漲,而實際的目的則是刺激股價配合大股東減持股份[2]。
2.2.2 過度注重經營的業績與市值表現
為了緩解一些代理引發的爭論與問題,企業利用股票期權的方式進行激勵,但這會直接導致企業過于注重追求短期利益的后果,只關注短期股票的價格,忽略對長期戰略投資和長遠規劃擬定的研究。此外,上市公司為了在資本市場上獲取更大融資,還需要做大市值,沖刺業績,以迎合市場熱點的方式刺激股價的提升。
2.2.3 利用市值管理的名義操控股價
實際上,上市公司要擴大自身的規模,就必須持續優化和提升市值,其管理的核心要以提升優化質量為主,由此實現市值提升,這樣的提升趨勢才是健康的,但見效相對較慢。當前資本市場上受到造富環境影響,很多上市公司追求短期效益,無視提升質量的基本發展規律,將全部精力投入在研究市場風向上,甚至以逐利式的方式謀劃發展方案,借由市值管理的名義追求市場上的大宗交易,在內部則與大股東形成利益共同體,做一些波動市值亂象的事情,炒作名頭,企業最終難以發展和壯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