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張謇精神是大生基業長青的法寶之一,是其孕育了大生“求實、創新、敬業、奮進”的企業文化,催生了大生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核心價值觀。
張謇先生創辦的大生紗廠自1895年始,距今已有126年的歷史。百年滄桑,大生紗廠歷經了晚清、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時代,是中國紡織行業的一個“活標本”。而今,大生紗廠已經發展成為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大生集團)。
沈健宏是大生集團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是大生紗廠的第十二任掌門人。為守好這份沉甸甸的“百年偉業”,沈健宏和全體大生人以張謇精神為指引,深耕張謇情懷、守好張謇企業、繼承張謇現代化使命,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做好實業的基礎上,依舊積極承擔起“社會企業”的責任與使命,造福一域,讓大生集團在互聯網時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專注實業
張謇給紗廠取名“大生”,就是為了讓百姓過上有希望的生活。這是張謇推及一生的愛國理想和精神核心。
“張謇辭官返鄉懷著‘舍身飼虎的勇氣,開狀元經商之先河,一心一意實現他的實業救國夢。”在學生時代,沈健宏就被張謇波瀾壯闊的人生際遇和實業救國的壯舉所打動。后來,通過研讀張謇堅韌不拔、奮發圖強的事跡,沈健宏在心底對張謇升起無比崇敬之情。
1989年沈健宏大學畢業,正好趕上原南通國棉一廠即今天的大生集團招聘員工,他果斷前去應聘,沈健宏的“大生之路”從此開啟。“多崗位學習,讓我知識面拓寬,融入員工之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多崗位鍛煉,讓我對企業各環節了如指掌,從而便于謀篇布局?!鄙蚪『昊貞?,幾十年來,他從一線車間到技術部,從普通質檢員到投資發展部長,直到挑起大梁,他奮斗的足跡,深深地烙下了張謇精神的印跡。
“張謇精神是大生基業長青的法寶之一,是其孕育了大生‘求實、創新、敬業、奮進的企業文化,催生了大生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核心價值觀。它不僅使我終身受用,也使大生全體員工受益?!鄙蚪『暾f。
這些年,中國企業發展中脫實入虛的情況比較普遍,大生集團始終堅守實業,心無旁騖,做精紡織產業。2004年8月,大生實施改制,由一個純國有的企業改制為國有控股的集團公司。改制后,集團融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為一體,通過收購、兼并和重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快速延伸。特別是2004年12月,大生一廠懷著一腔紡織情懷,以6600萬元總資產收購重組了南通二棉。2020年4月,大生集團通過收購華潤大生100%股權,讓大生三廠在新時代重歸大生集團,從而實現了大生一二三廠的整體發展,實現了南通紡織行業和南通人民“一個完整的大生”的夢想。
2006年,大生集團投入12.3億元建立了大生工業園區,在現在的港閘開發區實施了南通二棉退城進園工程,奠定了集團轉型升級、快速發展的基礎。大生用三年時間,形成了當時中國紡織的三個之最:中國規模最大的豐田緊密紡長車紡紗生產基地,新型、高檔、豪華混紡生產基地和日本津田駒最新型多門幅噴氣織造生產基地。
而今,大生集團的高支高密純棉坯布和純棉精梳紗線獲得“中國名牌”殊榮,“大吉”牌纖維素纖維紗線被列為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大生集團榮獲江蘇省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示范先進單位,研發機構入選第一批江蘇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成為中國纖維素纖維紡織精品基地。
開拓創新
百年大生之所以能在行業保持持續發展的勢頭,離不開歷代大生人開拓創新的舉措?!白龊闷髽I,要牢牢堅守傳統主業。當然,堅守不等于倚老賣老、故步自封,而是要與時俱進地進行改革和創新?!鄙蚪『暾f。
張謇在大生紗廠創辦過程中,在體制機制、籌股融資、生產方式、管理理念等方面處處體現著“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大生紗廠首創“紳領商辦”經營模式,向外發行股票、注冊商標,對內引進國外紡紗機器,開機器紡紗先河;在企業管理上實施“公司+農戶”模式;在企業用工上實行“亦工亦農,工耕結合”制度;在產業發展方面,采用系統全面循環的理念拓展產業鏈。
歷代大生人傳承了張謇這種開拓創新的精神,大生集團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全國率先實行技改項目,技術改造的案例登上高等學府的教科書;20世紀90年代建立研發中心;2015年率先建設全國第一個數字化紡紗車間,為我國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全新路徑;如今,他們建設智能化紡紗工廠,運用5G互聯、智能制造等新技術,力求始終走在全國同行前列,引領世界紡織的潮流。
大生集團數字化紡紗車間建于2014年,總投資1.6億元,規模5萬錠,年產高端特種纖維6000噸。該車間作為全紡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的樣板在全國推廣,2017年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項目。
“目前,全國普通紡紗車間的萬錠用工人數一般在50人左右,而大生集團的智能車間只需要15到20人。這是國內首條智能化、自動化紡紗生產線。所有設備都是智能化操作,大大減少用工的同時,生產效率還提升10%左右?!痹跀底只囬g配套的監控室,輕點鼠標機器運行狀況便即時顯示在屏幕上,產量、速度、故障等關鍵信息一目了然。
眼下,大生集團形成了涵蓋紡紗、機織、針織、印染到成品一條龍的研發基地,年科研開發項目30多個,開發新產品100多個。下一步,大生集團計劃投資建設智慧化工廠。智慧化工廠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車間,而是把所有的云平臺、大數據、5G應用到生產管理之中,這是方方面面的大整合,這是大生集團未來的發展方向。
達濟天下
張謇從商三十多年里一直深受南通人民愛戴,是由于他始終秉承初心“利用厚生”,將大生紗廠大部分的利潤收益用來回饋社會,使南通率先初步成為擁有社會保障體系的地方,使百姓率先享有幼有所撫、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殘有所助的社會福利。
大生人秉承張謇“為生民立命”的社會責任感。大生集團在做大做強中國紡織業的基礎上,堅持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頭。1951年,大生在全國率先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現在的大生工人全都是按照實際收入標準繳納五險一金,使得職工在退休后仍有獲得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大生繼續自辦小學、中學、職業學校,辦職工醫院、養老院,直到今天大生仍自辦職工醫院和養老院,致力在新時代背景下提升企業職工獲得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生集團沒有一個工人下崗,工人工資不降反增,招納外地員工,接納市內下崗工人,捐贈防疫物資,減免房租千萬元以上。集團單獨劃出廠區建立隔離點,保障職工安全、復工有序,大生眾創街區被崇川區防疫指揮部列入“紅榜”先進名單。大生文化公司的園區入駐一百多家企業,提供了就業崗位數千個,又為承租單位減免了3個月的租金和物業管理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村企聯建行動中,大生集團與東海縣平明鎮馬汪村初步達成人才共建意向。大生集團以馬汪村為中心輻射平明鎮,為當地村民提供非農忙期農民勞務輸出和技術培訓、轉移等支持。
張謇創辦的是“社會企業”,沈健宏對“社會企業”這個概念有自己的理解,“我覺得可以從拆字的角度來理解,分別是‘社會和‘企業。首先是企業,它要有經濟任務和盈利訴求,不是單純的慈善機構,不能僅僅局限在獻愛心、做慈善的層面;其次是社會,要達到社會企業的目標,就要從事相關的社會事業。社會企業應該同時具備商業和公益特性,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模式,提升專業性和運行效率,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偟膩碚f,企業從事的經營活動與社會事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最后創造出共享價值,這既有益于企業,也有利于社會”。
大生集團的發展日新月異,張謇精神的繼承和傳播也同樣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