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以國家昌盛為己任,肩負時代賦予的機遇和使命,堅持科技創新,同時積極投身公益、就業等民生事業,這便是沈煜婷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黃海之濱,南通如東如同一顆明珠鑲嵌于此。如東縣的大豫鎮因張謇成立的大豫鹽墾公司而得名。在大豫鎮的西北方向20公里處,坐落著一家現代化的電池生產企業——江蘇海寶電池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海寶電池)。公司董事長沈煜婷是一位80后“創二代”。企業位于南通如東,她對張謇其人其事十分了解。“張謇是實業救國的楷模,是地方治理的精英,是近現代化的先驅,他一生創辦了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將南通建設成為‘近代第一城……”說起張謇的貢獻,沈煜婷眼神中滿是敬意。在她看來,張謇精神已經蝶變為厚德崇文、實業創新的蘇商精神,而她自己也一直從中汲取個人與企業的前行動力。
“以先賢為榜樣,我感到責任在肩。”沈煜婷說,對自己而言,接好力、辦好企業便是對張謇精神的一種延續。“張謇精神給我的啟發,最重要的有三點:一是帶著一顆實業報國的心,帶領海寶電池繼續沿著實業的道路前進,扎根制造業;二是創新發展,生態優先,走好海寶電池的創新生態路;三是在辦好企業的基礎上,擴大就業,惠及社會。”
實業接力
沈煜婷的父親沈維新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20世紀80年代末,在改革大潮中,他毅然從國企離職,“下海”創業。果敢決斷,極善統籌聚合,沈維新很快在行業里嶄露頭角,事業越做越大。他一手創辦的蘇中集團穩步發展,不斷壯大。
沈維新是一個有實業夢想的企業家,在企業尋求轉型之際,他幾乎沒有太多的遲疑,便將目光投向實業制造。他發現,隨著時代變遷,電動車成為老百姓最喜愛的代步工具。作為電動自行車核心配件的電池市場,前景十分不錯。因此,2006年,沈維新創辦江蘇蘇中電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步入新能源產業。
剛開始,沈維新與員工同吃、同住、同攻關,新知識、新技術一點點地從頭學起。憑借著一股誓要在實業打拼一片天下的韌勁,企業創新產品相繼問世,蘇中電池研發的鉛酸蓄電池進入了批量生產,企業也迎來了更好的發展。
蘇中電池逐漸打開市場之際,沈煜婷正在法國求學。2012年,暑假回國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了解到電池行業老字號企業上海海寶電池正在尋求戰略合作。憑借商業的敏銳嗅覺,沈煜婷覺得,這是一次機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技術與品牌對于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當時,雖然上海海寶電池效益不佳,但擁有成熟技術基礎的“海寶”在電池行業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這恰是蘇中電池提升品牌價值、提高技術水平的難得機遇。
于是沈煜婷積極向父親建議收購“海寶”。對于這個建議,起初父親有些猶豫不決。“這筆收購所需資金較大,所以父親比較謹慎。”在沈煜婷耐心的分析下,最后父親采納了女兒的建議。為了達成這次收購,沈煜婷陪同父親多次前往上海考察,協助父親擬定并購方案,成為并購工作團隊的重要成員。通過3個多月的艱苦談判,蘇中電池全資收購上海海寶,并更名為江蘇海寶電池科技有限公司。
從小耳濡目染,沈煜婷見證了父親做實業的不易。她曾經也有過逃離的念頭。從法國畢業后,沈煜婷進入了美國通用電氣歐洲總部,高薪厚職,也無需承擔創業的壓力。但父親的一聲召喚,沈煜婷還是回到了如東。在很多人看來,相比回來接手家族企業,她在國外的事業發展平臺已經有了很高的起點。唯一的解釋是家國情懷驅使她做出了如此堅定的抉擇。在沈煜婷心中,父輩歷盡千辛萬苦扎根實業,創辦了海寶電池,并且已經形成規模,繼續扎根實業,將海寶電池發揚光大、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甚至引領中國制造的未來,是她義不容辭的責任。
創新推進綠色制造
2012年5月,工信部和原環保部聯合制定并出臺了《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為降低鉛蓄電池在生產過程中的污染,2013年12月31日以后禁止生產含鎘鉛蓄電池,新建、改擴建項目禁止采用外化成工藝,整個產業從此進入“無鎘化”時代。
一手促成海寶電池新生的沈煜婷走了一步好棋。政策的出臺讓不少行業內的企業措手不及,而收購上海海寶則讓江蘇海寶電池在國內強酸蓄電池行業大洗牌的情況下,順利生存下來,依靠綠色制造,再一次獲得發展先機,并間接推動了我國鉛酸蓄電池行業的健康發展。海寶電池繼成為全國首批通過環保部核查的10家企業之一后,又于2013年11月首批順利通過工信部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審核。當時全國獲得行業準入條件審核的電池企業僅有6家,海寶電池就是其中之一。
僅用三年時間,海寶電池銷售額便取得了翻番式增長的驕人業績,躋身銷售10億元級企業、如東縣納稅十強企業行列。銷售業績的穩步提升沒有讓沈煜婷沾沾自喜、裹足不前,她深知創新研發對一個制造型企業意味著什么。沈煜婷親自組建企業研發中心,引進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建成江蘇省高能化學電源工程技術中心、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石墨烯電池研究基地。與此同時,她還與南京理工大學、沈陽蓄電池研究所等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讓科研成果能盡快在產業落地。企業累計投入研發近1億元,共獲得專利70件、高新技術產品12個。
2016年,在沈煜婷的帶領下,海寶電池成功研制推出石墨烯新型動力電池,極大地提高了動力電池性能,引領了行業的巨大進步。2017年,海寶電池推出新型超級電池“稀土合金技術”電池,低溫、長壽命、強動力、長續航、更可靠的特性讓電池一經推出就獲得市場的認可。
“目前,公司立足于‘稀土合金技術進行轉型升級,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沈煜婷說。面對傳統動力電池產品競爭激烈、增長乏力的局面,海寶電池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通過加大技術開發,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同承擔耐低溫、長壽命低速電動汽車系統產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2019年完成了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了產品全面升級換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沈煜婷深諳其中的道理,遵循著張謇辦實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她著力打造綠色企業,環保設備投入累計達1億多元,每年環保運行費用就達到1000多萬元。在國家涉重行業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中,海寶電池成為江蘇省500多家企業中首批檢查合格的36家企業之一;在國家環保核查中,成為全國近3000家企業中首批通過環保部核查的10家企業之一。
責任在肩
在被問到為何在環保方面總能快人一步時,沈煜婷給出了擲地有聲的答案:“做企業要時刻抱有一種意識,那就是肩負起社會責任。”
從沈煜婷當年參與收購上海海寶開始,責任感便已經在她心中深種;回國接班時,這份責任感在沈煜婷心中愈發清晰;而如今,這已經成為她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她說,唯有將企業辦好,才能為員工安心就業、快樂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條件。她積極組織企業的學習、文化和娛樂活動,每年投入近千萬元的培訓費用,用智慧和技術武裝和鼓舞員工;她尊重每一名員工,竭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她著力打造和諧企業、愛心企業,積極投身公益慈善事業,先后參與幫扶貧困學子、捐助當地養老院建設、組織各類社會救助活動,近三年時間,用于慈善事業捐助款項每年都達到300萬元以上。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口罩成為防控疫情和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物資。面對“一罩難求”的局面,沈煜婷依托企業現有的制造優勢,立刻引進口罩生產設備,轉產口罩,不僅解決了如東當地的口罩供應難題,還幫助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共同渡過難關。
以國家昌盛為己任,肩負時代賦予的機遇和使命,堅持科技創新,同時積極投身公益、就業等民生事業,心系國民,增進社會福祉,這便是沈煜婷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