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從周 羅 芳 龔淑敏
“泰和老表會種田!”經常能聽到人們這樣說。是的,“地產嘉禾,和氣所生”的江西省泰和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商品牛基地縣。這里的干部群眾把準紅色脈動,匯聚發展動能,把發展現代農業技術作為鄉村振興的利器,大干、苦干、巧干,在希望的田野上施展才能、大展宏圖。
一枝紅梅報春來。讓我們去井岡山下、贛水之濱聽一聽紅梅開放的聲音。

小白菜生在花盆里
明年之計在今冬。在“泰和縣豐穎稻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辦公室里,董事長劉豐春正用手機聯系一家農資公司,為他的合作社調配明春的化肥農藥。冬季里化肥、農藥貨源充足,價格也相對便宜,鍵盤一敲、鼠標一動,哪里買、哪里放,他最一清二楚。
2008年,劉豐春和幾個農戶組織成立了“泰和縣豐穎稻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010年,合作社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注冊了“豐穎”牌商標。2013年,合作社糧食產地被認定為江西省2013年第四批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準許使用“江西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名稱。2019年,合作社聘任江西農大彭家江博士、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尹建華、吉安市農科所副所長胡澤生等農業專家為技術顧問,籌建了一個產品可以溯源、品種全國領先、口感好、品質優良的江西大米樣板基地,讓消費者重新認識江西的綠色農產品,做全國綠色農業先行示范區的示范基地。目前,合作社已吸收發展社員達346戶,有優質稻種植基地12500多畝。
在豐穎稻業,機耕機收率達到95%以上,無人機打藥,配方施肥,直播帶貨都是平常事。被稱為“田教授”的劉豐春經常手持手機、穿梭在田間地頭,為村民普及科學種糧知識,利用各種場合向大家現身說法。村民在生產上遇到什么難題,只要找到他,總是有求必應。特別是對一些貧困戶,每逢農事季節劉豐春會定抽空上門傳授技術,為其提供農機作業服務,他所帶領的“田教授”五谷服務隊累計培訓農民1000余人次。

南瓜長在頭頂上
“如今的‘二師兄’‘二師嫂’在泰和可享福了!”人們這樣調侃養豬業。在泰和縣茂源生態養殖公司,有能繁殖母豬1.7萬頭,每頭平均每年能繁殖小豬8頭,每年能為社會提供豬苗13萬頭。用空調機、保溫燈、暖風箱控溫,豬欄里溫度常年在攝氏20度左右。
泰和縣歷來是生豬生產大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9年,泰和縣積極制定了《泰和縣2019年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使用方案》,其中包括:10個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建設100萬元;防疫技術服務30萬元;5個生豬養殖小區,能繁殖母豬增養50萬元;非洲豬瘟實驗室建設64萬元;縣級消毒站建設100萬元;生豬監測與信息統計經費20萬元;無害化處理監控系統、收集網點暫存冷庫40萬元。泰和縣統籌處理好養殖與環保、生產與防疫的關系,加快推進生豬生產扶持政策落實落地,全力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菜籃子”市場供應,全縣生豬生產恢復勢頭良好。
目前,全縣規劃建設14家生態養殖小區,已運營投產的有大北農綠色巨農、冠朝傲農、萬合傲農、灌溪養寶、南溪傲農5家生態養殖小區,所有已運營小區生豬總存欄41320頭,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18702頭。灌溪良龍養殖和冠朝茂源生態,這2家生態養殖小區已完工,計劃近期投產;冠朝綠泰源、冠朝富民生態和南溪福海生態,這3家生態養殖小區在建,目前已建成欄舍面積15.5萬平方米。苑前顏家傲瑞、苑前峨溪傲瑞、沿溪星海牧業和塘洲智華生態4家養殖小區擬定小區規劃建設方案送審中。

牛糞加工
泰和瑞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蔬菜文化、果蔬采摘、智能化育苗和設施種植于一體的現代化高科技農業企業,擁有3萬平方米的玻璃溫室大棚和8座新型保暖一體鋼構拱棚。
玻璃溫室大棚里,果蔬是無土栽培的,大小管道相聯相通,營養液汩汩流動。技術員楊師傅來自山東,他告訴筆者:無土栽培沒有翻地、整畦、除草、打藥、澆水、施肥等繁重勞動;省工、省力、省肥、省藥、省水,生長快產量高,黃瓜第一片葉就開花結瓜,能長到十幾米高,西紅柿可長到八米高、蔬菜畝產5—6萬斤,西瓜70天畝產25000斤;無農藥化肥殘留,營養指標大大上升,質量遠遠高于綠色蔬菜標準;8座新型保暖一體鋼構拱棚里,生長著辣椒、西瓜等反季節瓜果蔬菜;棚頂蓋有厚厚的“棉被”保溫,節約了能源;不受季節、區域、品種限制,各地均可全年反季生產各種蔬菜、瓜果、花卉;只需要很小的投入就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生產各種絕無污染的瓜菜。
按照“生態、有機、循環”的發展理念,泰和縣以泰和烏雞發祥地武山為主軸規劃建立了1.5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通過創新舉措、精心打造,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2.6億元,建成泰和烏雞生態養殖區、肉牛健康養殖區、綠色果茶蔬種植區以及休閑觀光旅游區,配套完善了綜合樓、專家樓、培訓樓等公共服務設施。2020年,泰和縣現代農業示范園被列為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

收割象草
歲末年初,泰和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佳和養殖基地1020畝象草進入收獲期。12月9號,兩臺大型收割機直接把高大的象草粉碎,為千頭肉牛準備冬糧;大卡車正外銷黃牛,示范園有機肥加工車間機聲隆隆,一派繁忙景象。
“從牧草到肉牛,從排泄物到肥料,從肥料到牧草”,佳和養殖基地是“全國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示范基地”,核心企業佳和公司是縣里指定的科技示范、扶貧攻堅基地。
在江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站、江西農業大學動科院、吉安市農業農村局的專家指導下,佳和公司在基地開展優質肉牛(草)品種繁育及綠色養殖技術精準示范作業。基地種植的“桂牧一號甜象草”,畝產可達到15噸,可供5頭肉牛全年飼料,節約精料10%;肉牛產生的尿液,經格柵進入沉淀集污水池再進入厭氧池,流進氧化塘、沼液貯存池后一段時間,為象草、果樹施肥。肉牛產生糞便,吸糞車機械清糞,運進堆糞棚,混入有機質,堆集發酵,翻拋,加入菌種,腐熟打包,就可以自用或銷售。2020年,僅此牛糞加工一項收入就達30多萬元。如今,泰和縣精準控制建設示試點,使基地優質肉牛(草)品種繁育及綠色養殖技術日臻成熟,輻射廣大農戶,農民增產增收,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