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2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囤積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抵御美國(制裁)當前,中國正采取果斷措施保護自己免受美國科技禁令擴大的影響。去年,中國的計算機芯片和制造芯片的機器進口量激增。
根據對官方貿易數據的分析,去年中國企業從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等地購買了近320億美元用于生產計算機芯片的設備,比2019年猛增20%。隨著華為等公司在美國制裁前囤積物料,中國計算機芯片的進口額攀升至近3800億美元——約占全年進口額的18%。
美國不斷限制中國企業獲得美國科技產品,促使北京加倍努力發展國內芯片產業。特朗普政府的行動暴露了中國在這一關鍵領域的軟肋——即使現在拜登總統上任,北京也在推進一項全面的新計劃,以實現半導體產業自主。
上海的科技分析師王丹(音)說:“短期內,中國要依靠進口來推進其半導體制造。目前中國還不具備生產先進芯片制造設備的能力。中國正大力投資,但成功需要10年以上的努力。”
中芯國際等中國企業加大了對制造硅片和計算機芯片所需機器的采購力度。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去年12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是半導體設備的最大市場。
中國芯片采購量急劇上升,也因為疫情期間全球對電腦和居家辦公科技產品的需求強勁。中國進口的芯片很大一部分被組裝成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等設備,然后用于出口。
科技行業分析師查理·戴說:“我們預計,中國將在芯片組進口方面采取更加平衡的方式,從全球廠商采購中國暫時無法制造的高端芯片組。中國還將進行戰略投資,加速高端芯片組制造的本土化,這都是為了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外國芯片企業的紅利能否持續,將取決于中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是否成功以及步伐快慢。中國將在3月正式公布“十四五”規劃的經濟戰略細節,此前已經明確將科技自立作為國家戰略目標。其核心是推動自主制造芯片,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