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行行,呂錫芳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科,新疆石河子 832000
宮頸癌屬于臨床一類常見惡性腫瘤,目前該病的早期診斷需要結合宮頸細胞和HPV檢查,然后借助陰道鏡檢查,最后給予宮頸活檢,活檢結果作為診斷依據[1]。HPV持續感染是該病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疾病篩查從只單純依靠細胞學變成HPV DNA檢查,可促進診斷效能提升[2-3]。然而,就HPV-DNA而言,僅僅是對疾病的病因進行分析。HR-HPV DNA可能不會引起細胞癌變。只有更多的病毒持續轉錄E6和E7mRNA,增加癌蛋白的分泌,才能最終出現癌變[4-5]。HR-HPV檢查由DNA進入到E6以及E7mRNA時代,一定程度提升了宮頸癌篩查的精準性。新疆屬于國內宮頸癌的高發地區,同時維吾爾族患病率及病死率較其他民族高,發病年齡也比其他民族早,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身心健康。該文隨機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該院婦科門診行TCT檢查為陽性(≥ASCUS)同時HC2初篩陽性的維吾爾族患者共10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檢測HR-HPVE6/E7mRNA在不同級別宮頸病變中的表達情況,為宮頸病變的分層管理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在該院婦科門診行TCT檢查為陽性(≥ASCUS)同時HC2初篩陽性的維吾爾族患者共100例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表法將其中50例歸為觀察組,余下50例歸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年齡21~70歲,平均(42.38±5.32)歲;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20例,高中或以上30例。對照組年齡22~70歲,平均(42.46±4.68)歲;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19例,高中或以上31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同時開展HPVE6/E7mRNA檢測及陰道鏡下宮頸活檢;②非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③以往未開展過宮頸手術;④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之內應用過陰道抗病毒藥物者;②伴陰道和宮頸部急性炎癥者;③其他部位存在惡性腫瘤者;④子宮切除術后者;⑤宮頸曾開展過微波或者激光等物理治療者。
1.2.1 TCT檢查 取膀胱截石臥位,采取一次性的窺陰器暴露患者宮頸部,經專門的標本采集刷在鱗狀交接位置或者宮頸管進行5圈逆時針旋轉,放置標本到保存液內。病理科人員完成制片后,兩名病理科醫師開展閱片,產生意見上的分歧時需協商后統一意見,結果分類標準如下:(1)未觀察到上皮內存在病變細胞或者惡性細胞(NILM):包含正常范圍與良性反應細胞改變(輕中重度炎癥反應)。(2)鱗狀上皮內病變:①不明診斷意義不典型性鱗狀細胞(ASC-US)與不排除高級上皮內病變不典型性鱗狀細胞(ASC-H);②低級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③高級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④鱗狀細胞癌(SCC)。(3)腺細胞病變:①不典型腺細胞(AGC);②傾向瘤變不典型腺細胞;③宮頸管原位腺癌;④腺癌(AC)。
1.2.2 HPV DNA有關檢測 對照組予以HPV DNA檢測,經凱普核酸分子雜交有關基因分型檢測盒對病毒不同類型進行劃分,對HPV DNA共21個病毒亞型開展檢測,該次研究中HPV陽性指的是高危HPV陽性,包 括HPV68、66、59、58、53、52、51、45、35、33、31、18及16型。提取宮頸部分泌物細胞DNA,開展PCR基因擴增,于擴增的芯片內完成導流雜交操作,再予以顯色。
1.2.3 HR-HPVE6/E7mRNA有關檢測 觀察組除開展對照組檢測之外加以HR-HPVE6/E7mRNA檢測,選擇鄭州科迪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宮頸穩態檢查試劑盒,經QuantivirusTM支鏈雜交捕獲DNA原理,定量檢測HR-HPV共14種,依次是HPV68、66、59、58、56、52、51、45、39、35、33、31、18及16型,存在以上一種則屬于陽性,檢測結果為計算機結合E6/E7mRMA拷貝數和產品的臨床實驗閾值自行得出,拷貝數≥1 copies/mL為陽性,拷貝數<1 copy/mL為陰性。
1.2.4 陰道鏡和病理組織檢查 經陰道鏡觀察宮頸上皮和陰道各壁改變,后在宮頸上涂抹碘溶液,一定放大倍數下攝片保存,在可疑病灶處取活檢,若陰道鏡檢查不滿意,則行宮頸管搔刮術。固定標本,貼上標簽送檢。病理結果報告為:慢性宮頸炎、宮頸低級別上皮內病變(CINⅠ級)、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病變(CINⅡ級)、宮頸高級別上皮內病變(CINⅢ級)、宮頸鱗狀細胞癌或宮頸腺癌。
將宮頸活檢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金標準,觀察兩組在不同細胞學與組織學分級中的陽性率、篩查費用及陰道鏡轉診率情況。
病理檢查顯示NILM共4例,ASCUS共15例,LSIL共15例,HSIL共12例,宮頸癌共4例。兩組在NILM、LSIL、HSIL和宮頸癌中的陽性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在ASCUS中的陽性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伴隨細胞學分級升高,兩組陽性率也在相應升高,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細胞學分級中陽性率對比[n(%)]
病理檢查顯示慢性子宮頸共5例,CINⅠ級共14例,CINⅡ級共15例,CINⅢ級共12例,宮頸浸潤癌共4例。兩組在慢性宮頸炎、CINⅡ級、CINⅢ級及宮頸浸潤癌中的陽性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在CINⅠ級中的陽性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級別組織學病變中陽性率對比[n(%)]
觀察組篩查費用為(1 254.50±258.60)元低于對照組(1 735.20±274.00)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022,P<0.001);觀察組篩查的陰道鏡轉診率為8.00%(4/50)低于對照組24.00%(1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62,P=0.029)。
宮頸癌屬于威脅女性健康的一類常見惡性腫瘤,其出現原因已經完全明確,同時疾病是可以預防的。細胞學、HPV DNA兩項檢查能盡早觀察到CIN同時阻止其往宮頸癌發展,降低宮頸癌出現和病死率[6-7]。但隨著HPV DNA于一線篩查工作中的應用,其缺陷逐漸顯現出來,即雖然感染HR-HPV屬于引發宮頸上皮瘤變和宮頸癌重要原因,但較多HPV感染是一過性的,于6~24個月之內不需進行臨床處理能自行轉歸,即便存在感染,HPV DNA也無法反映出感染病毒后的活躍狀況,無法確定宮頸病變嚴重度,從而不能對宮頸病變開展分層管理[8]。經臨床研究顯示,HR-HPV各項癌基因內,E6和E7屬于宮頸癌主要致病癌基因,HR-HPV將宿主細胞感染之后,癌基因中E6及E7經轉錄生成E6、E7mRNA,后經翻譯生成E6、E7癌蛋白[9-10]。E6與E7分別和宿主細胞p53、pRB等抗癌蛋白合體,促使細胞凋亡,并對染色體的穩定程度帶來影響,使得細胞呈現出永生化,出現癌變,結合HPV E6/E7mRNA表達情況能對宮頸上皮細胞的癌變進展開展預測[11-12]。
該次研究發現,NILM、ACUS、LSIL、HSIL和宮頸癌的HR-HPVE6/E7mRNA陽性率分別為25.00%、26.67%、80.00%、91.67%、100.00%,提示伴隨細胞病理學有關分級上升,HR-HPVE6/E7mRNA和HPV DNA陽性率也在相應上升。HR-HPVE6/E7mRNA在NILM、LSIL、HSIL和宮頸癌中的陽性率為25.00%、80.00%、91.67%、100.00%和HPV DNA的50.00%、86.67%、83.33%、100.00%相近(P>0.05),但觀察組在ASCUS中的陽性率為26.67%低于HPV DNA的73.33%(P<0.05),該結果出現原因在于HPV DNA檢測是陽性者的感染多呈現一過性,檢測時假陽性情況較多,結合檢測結果雖提示當前未感染上HPV,但不能提供出病毒引發癌癥的可能性[13-14]。HSIL與SCC的陽性率相近,但HR-HPVE6/E7 mRNA高表達,提示HPV持續感染有一定的可能性,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結合,HPV相關癌基因E6/E7不斷復制和轉錄,使癌蛋白分泌增多,會引起惡性變化[15-16]。和單獨HPV DNA檢測相比較,聯合HR-HPVE6/E7mRNA檢測對病變、病變進展狀態更注重,和高級病變之間聯系更密切,屬于高級病變特異度較高的標志物之一。
于組織病理學有關分級中,趙涌等[17]發現,慢性宮頸炎、CINⅠ級、CINⅡ級、CINⅢ級及宮頸浸潤癌的HR-HPVE6/E7mRNA陽性率分別為15.60%、31.80%、72.30%、90.30%、100.00%,提示伴隨宮頸病變級別升高,HR-HPVE6/E7mRNA陽性率相應升高。該次研究發現,慢性宮頸炎、CINⅠ級、CINⅡ級、CINⅢ級及宮頸浸潤癌的HR-HPVE6/E7mRNA陽性率分別為20.00%、21.43%、80.00%、91.67%、100.00%,這和趙涌等研究結果一致,說明伴隨宮頸病變分級升高,HR-HPVE6/E7mRNA陽性率也在不斷上升。HR-HPVE6/E7mRNA在慢性宮頸炎、CINⅡ級、CINⅢ級及宮頸浸潤癌中的陽性率為20.00%、80.00%、91.67%、100.00%和HPV DNA的40.00%、86.67%、91.67%、100.00%相近(P>0.05),但觀察組在CINI級中的陽性率為21.43%低于對照組78.57%(P<0.05),考慮原因是該類患者多數HPV DNA處在游離狀況,感染呈現一過性,暫未到達宿主細胞有關DNA內,從而HR-HPVE6/E7mRNA檢測結果為陰性。于CINⅡ級或者Ⅲ級中,兩組檢出率相近,高級病變中伴隨HPV DNA整合至宿主生成持續感染,病毒癌基因呈現過表達,產生較多癌蛋白E6/E7導致癌癥發生,使得宮頸病變加重。蔣欣等[18]對婦科門診就診的宮頸癌篩查者415例開展研究,均予以HR-HPVE6/E7mRNA和HPV DNA檢測,最終結果顯示,HR-HPVE6/E7mRNA對CIN2+的診斷敏感度為85.20%與HPV DNA的91.90%相近,HR-HPVE6/E7mRNA診斷CIN2+的準確度及特異度達到80.90%、76.90%高出HPV DNA的70.90%、51.00%。該次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未對HRHPVE6/E7mRNA的診斷效能開展分析,還需在日后研究中進一步完善。此外,聯合HR-HPVE6/E7mRNA、HPV DNA的篩查費用及陰道鏡轉診率比HPV DNA單項篩查更低,說明臨床在HPV DNA及TCT一線篩查前提下將HR-HPVE6/E7mRNA當作二線篩查方法能避免不必要檢查及治療,減輕患者經濟壓力。
綜上所述,HR-HPVE6/E7mRNA檢測在新疆維吾爾族婦女宮頸病變分層管理中有著重要應用價值,可當作二線篩查指標,能有效檢出高級上皮內瘤變和宮頸癌,使一過性的HPV感染檢出率降低,減少對于疾病嚴重度誤判,降低患者的篩查費用及陰道鏡轉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