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丹,王堅,羅觀洋,李小玲,楊少峰,沈旭艷,楊潔,王依薇
泉州市中醫院肛腸科,福建泉州 362000
便秘是臨床常見病,其發病率高,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便秘的發病率在全世界平均可達16%[1],且呈不斷增長趨勢,嚴重影響國民健康。對于便秘的有效治療一直是肛腸科醫生研究的熱點,一方面便秘是痔瘡、肛裂、肛乳頭肥大等常見肛腸科疾病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有效治療便秘可預防肛腸疾病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臨床觀察發現,盡管當今肛腸科手術已經趨向微創、無痛,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術后苦不堪言,懼怕手術,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大便干燥、排便困難或排便不暢、排便時間延長直接導致的創面撕裂樣疼痛,并可導致術后出血量增多、創面水腫、傷口愈合延遲、小便不暢等不良后果,嚴重的可導致痔瘡術后PPH吻合口撕裂或痔核結扎線提前脫落出現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術前術后積極治療便秘具有重大意義,可極大減輕患者的痛苦,為肛腸科手術傷口的愈合保駕護航。該科極其重視便秘的治療,在長期對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診療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注重審因論治,治病求本,提倡辨證論治,臨床療效顯著。鑒于此,便利抽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于泉州市中醫院肛腸科進行診治的60例陰虛腸燥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滋陰潤腸方與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兩種方案在治療陰虛腸燥型功能性便秘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符合診斷及納入標準的泉州市中醫院肛腸科的60例門診便秘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設計的隨機數,根據60例便秘門診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編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20~65歲,平均(40.60±12.67)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21~63歲,平均(42.87±13.18)歲。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中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張聲生主編的《中華脾胃病學》制定的便秘陰虛腸燥證的診斷標準[3]。患者與家屬閱讀研究知情書后,自愿簽字入組;研究內容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口服自擬滋陰潤腸方(由泉州市中醫院中藥房統一代煎配發):生地黃20 g、玄參20 g、麥冬12 g、郁李仁10 g、柏子仁10 g、苦杏仁10 g、瓜蔞仁10 g、石斛12、天花粉10 g、何首烏10 g、當歸10 g、芍藥10 g、肉蓯蓉10 g、甘草6 g,1劑/d,早晚分服。
對照組: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Ⅳ)(國藥準字H20040034),每次取A、B兩劑各一包,同溶于125 mL溫水中口服,2次/d,在早餐、晚餐后服用。
所有患者在使用上述治療期間正常飲食,停用所有和便秘有關的其他藥物及治療手段,療程4周。
觀察指標:糞便性狀、排便困難程度、排便頻率、排便時間
便秘癥狀分級評分標準依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見表1。

表1 便秘癥狀分級評分標準
兩組門診便秘患者在治療前各癥狀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門診便秘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的各癥狀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的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癥狀評分對比[(±s),分]
?
功能性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病之一,臨床主要癥狀特點有糞便排出困難、糞便排出的次數變少,少數患者伴有腹脹腹痛,有的患者也可表現排便不盡的感覺,臨床醫生尚需排除腸易激綜合征的可能[4-6]。現代醫學治療功能性便秘目前臨床藥物包括纖維補充劑、大便軟化劑、刺激性及滲透性通便藥物,及一些新藥如促動力藥、促分泌素[7-9]。這些藥物對功能性便秘患者可起到暫時緩解癥狀的功效,但通過便秘患者反饋及臨床觀察發現,患者服用這些藥物不良反應較大,遠期療效不理想,復發率較高。
通過文獻調查可以發現,中醫藥治療便秘因注重整體調節,治病求本,臨床往往取得良好的療效。徐烈娟等[10]在治療肺脾氣虛型慢傳輸型便秘時予益氣健脾通便方,藥物組成:白術、黨參、黃芪、當歸、陳皮、炒枳實、杏仁、炙甘草,方中重用白術以益氣健脾通便,研究表明服用該方8周后可明顯改善患者便秘癥狀,提高便秘患者生活質量,且未發現藥物不良反應。王章生等[11]治療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以益氣養血、滋陰潤腸為治療大法,予中藥生黃芪、生白術、制何首烏、當歸、麥冬、天冬、柏子仁、肉蓯蓉、黃精、枳殼、杏仁、桔梗治療,1個月后月治療總有效率可達95.34%,療效顯著。周黎紅等[12]應用健脾除濕、潤腸通便法治療脾虛氣滯夾濕型便秘患者,予中藥黨參、砂仁、炒白術、陳皮、茯苓、白扁豆、郁李仁、山藥、柏子仁、苦杏仁、炙甘草隨證加減治療,臨床證實具有良好的療效。張彩等[13]治療陰虛型便秘患者,常在滋陰潤燥的基礎上,予加補腎益精藥物,臨床中予滋陰潤燥補腎自擬方治療,方中用藥:知母、鎖陽、女貞子、麥冬、白芍、玄參,方中中藥多為藥食同源之品,藥物安全性高,治療便秘效果亦佳,深得患者青睞。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癥狀往往有一定的差異性,臨床表現并不都是一致的,有的以大便干燥為主,有的以排便時間延長、無便意為主,有的以大便排出不暢為主,臨床醫生應重視問診,結合患者排便情況、伴發的其他全身癥狀及舌脈情況,根據不同的中醫證候,四診合參,善于抓住便秘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機,在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施治,常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不僅可以使便秘患者排便情況得到改善,解決患者排便的痛苦,而且對患者兼并的全身其他的癥狀也可達到治療的作用,具有西藥無法替代的優勢,深得患者青睞。
在長期的臨床醫學實踐中,為追求臨床療效,尤其重視對便秘治療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對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醫病因病機有著較深刻的認識。認為當今社會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年輕患者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年輕人由于工作關系經常加班或者玩游戲等原因常夜臥晚起,對他們而言子時以后入睡是一種常態,熬夜日久導致真陰暗耗,津液損傷,陰液不足,大腸糟粕內結;他們中一部分患者又或偏食辛辣厚味、或嗜煙好酒等,使大腸陽熱過盛,熱盛傷陰,陰液進一步虧虛,最終導致“大腸陰津不足、腸道失潤、燥屎內結”,故年輕便秘患者多表現為陰虛腸燥證。對于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通過臨證發現大多數患者亦表現為陰虛腸燥證。老年人機體五臟六腑功能逐漸衰退,氣血津液均不足,先天之精暗耗,后天陰血亦生化不足,五臟失濡,腸道陰液虧少,則“無水舟停”,導致大便不行。針對“大腸陰津不足、腸道失潤、燥屎內結”的中醫病因病機,該臨床中多采用該科經驗方滋陰潤腸方治療陰虛腸燥型功能性便秘,該方以增液湯和五仁丸加減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排便頻率、排便時間、糞便性狀和排便困難程度評分分別為 (0.33±0.75)分、(0.80±1.48)分、(0.47±0.86)分、(0.87±1.25)分,各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與既往研究結果類似,向晶晶等[14]治療老年慢傳輸型便秘多采用益氣養陰之法,方中用藥:枳殼、柏子仁、白術、當歸、桔梗、杏仁、麥冬、黃精、天冬、首烏、黃精、黃芪,經研究證實該方可促進老年患者排便,排便頻率評分由(2.71±0.28)分降低至(0.75±0.03)分,排便困難程度評分由(2.46±0.28)分降低至(0.63±0.09)分,解決其便秘的痛苦。
作為治療陰虛便秘的代表方增液湯,由玄參、麥冬、生地三味藥組成,具有增液潤下通便的功效,此方即可防虛,又可攻實,用于治療陰虛型便秘可達到以補達通、寓瀉于補的功效。方中玄參苦咸而涼,具有啟腎水、治液干、滋腸燥、解熱結、通二便之功;麥冬性味甘寒,可使肺胃陰津得到滋養而潤腸通便,生地黃甘苦而寒,養陰清熱,壯水生津;三藥合用,具增水行舟之功,且補而不膩,可有效改善陰虛腸燥便秘患者出現的大便干燥、口干口渴等陰虛癥狀。現代醫學對增液湯治療便秘的機制做了許多臨床試驗研究,表明慢傳輸型便秘的發生與結腸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達異常有關,AQPs是一種存于細胞黏膜上的蛋白質,具有介導水分子跨細胞膜轉運的作用。AQPs在腸道內的表達異常將造成結腸對于水液的過度吸收并使腸液分泌減少,從而導致便秘的發生。研究表明增液湯可通過下調結腸黏膜AQP3及AQP4含量的表達,達到減少結腸水分吸收的作用,從而有效緩解便秘[15-17]。一氧化氮(NO)是一種很強的抑制性神經遞質,通過抑制細胞膜上L型鈣通道使平滑肌收縮功能減弱,從而引起便秘的發生。馬雪巍等[18]通過研究表明經過增液湯治療后的慢傳輸型便秘大鼠結腸NO表達顯著降低,表明增液湯治療便秘可以通過下調NO含量實現的。方中配伍苦杏仁、郁李仁、柏子仁、瓜蔞仁等油脂類藥物以潤腸通便,其中杏仁具有宣降肺氣之功,肺氣的宣發肅降功能正常,有利于大腸傳導,恢復排便功能。研究發現杏仁油是苦杏仁中具有潤滑通便作用的主要成分[19],瓜蔞仁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可高達90%,其中以瓜蔞酸、油酸、亞油酸為主,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之功[20]。津血同源,津液虧虛日久必將導致血虛,血虛腸燥必然導致便秘進一步加重,故在治療陰虛便秘時常予當歸、何首烏二藥以補血生津,潤腸通便治療。久病必瘀,長期便秘患者亦如此,臨床很多便秘專家提出活血化瘀治療頑固性便秘,且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該方中運用當歸不僅取其補血潤腸通便之功,還因當歸辛行溫通,為活血行瘀之要藥,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現代研究亦證實當歸對于人體神經、內分泌的調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夠促進腸道平滑肌的收縮功能,促進排便[21-22]。肉蓯蓉功擅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清黃元御在《玉揪藥解》贊其性從容不迫,可養血潤燥,滋木清風,善滑大腸,而下結糞,非諸潤藥可比。現代藥理研究亦證實肉蓯蓉中具有潤腸通便的有效成分是總寡糖及去半乳糖醇總寡糖,其能夠明顯改善腸肌運動功能,并能有效縮短便秘小鼠首次的排便時間[23]。且肉蓯蓉配伍當歸有取濟川煎之意,肉蓯蓉溫腎補精潤腸,當歸補血潤腸,潤燥通便,不僅溫腎陽、益精血治其本,又能潤腸通便治其標。石斛、天花粉、芍藥可滋陰清熱,生津止渴,可明顯改善陰虛腸燥型便秘患者口干口渴的癥狀。甘草調和諸藥。
綜上所述,自擬滋陰潤腸方用于治療陰虛腸燥型功能性便秘療效顯著,可明顯改變患者大便干燥的性狀,縮短便秘患者每次排便的時間,增加患者排便的頻次,使患者排便通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