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榮,許志平,明鵬,宋彬
福建省寧德市醫院腫瘤外科,福建寧德 352100
乳腺良性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多見,以青年女性頻發,患病初期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若不加以重視,將會使病情繼續發展,導致腫物增大,甚至引發癌變。有關研究指出,乳腺良性腫瘤引發患者抑郁癥比率相比健康女性明顯升高,這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巨大[1-2]。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切除治療,但是手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及破壞乳房美學,如何保持患者乳房較美觀的外形、減少手術創傷等十分重要。近來微波消融手術受到了醫學研究者的高度關注,但是關于其對于乳腺良性腫瘤疾病治療的報道并不多見,麥默通微創旋切術也是近些年來臨床上較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為了對上述手術的治療效果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該文選取2021年1—6月該院就診的112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現報道如下。
擇取該院就診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112例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入院前均進行穿刺活檢,疾病獲得了明確的診斷,對手術治療知情同意;該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手術治療前給予彩超檢查后得知乳腺內存在腫塊,且為低回聲,伴有定位定點記錄者;30 mm≥腫瘤直徑≥10 mm,為單發或者多發腫塊者;結節部位與皮膚、后間隙、乳暈區域之間的距離在5 mm以上者;可進行定期疾病隨訪、復查者;認知行為與精神狀態正常者。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的凝血功能不全患者;伴有乳腺等急性感染疾病患者;伴有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患者;消融之前進行病理檢查得知為惡性病變患者;處于哺乳期與妊娠期的女性;給予彩超檢查后無法清晰顯示出結節的患者。
依照奇偶數的次序進行分組,對照組56例,年齡22~45歲,平均(33.21±2.56)歲;平均腫塊直徑為(2.23±0.48)cm;18例乳腺纖維腺瘤,16例乳腺囊腫,15例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7例漿液性乳腺炎。研究組56例,年齡22~45歲,平均(33.21±2.56)歲;平均腫塊直徑為(2.23±0.48)cm;20例乳腺纖維腺瘤,15例乳腺囊腫,15例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6例漿液性乳腺炎。對比兩組乳腺良性腫瘤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麥默通微創旋切手術治療,旋切刀為一次性使用,手術治療前對腫物的具體部位、大小等用彩超定位標記,采取仰臥體位,患肢外展90°;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等處理,距離腫物2~3 cm做一5 mm切口,在超聲的引導下將刀槽置于腫塊下方,此時醫生可采取旋切刀手柄進行操作,將刀槽打開,依照負壓作用將腫塊吸入刀槽內部,便于分次將腫塊取出。若腫塊較多,可將刀頭的方向適當更改,同一或不同切口清除其他位置的腫塊,等到腫塊切除完成后,應反復抽吸腫塊部位的積血,以防術后血腫形成,將腫塊完整切除直至超聲下低回聲區消失,術后超聲探查是否存在手術殘留,之后彈力繃帶加壓包扎。
研究組:給予微波消融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前,需采取彩超檢查,對患者的腫瘤病變情況給予詳細的檢查與記錄,彩超可明顯觀察到腫瘤的具體形態,包括大小、形狀、位置等,對腫瘤分布情況進行確定后,給予詳細的皮膚標記,以免術中遺漏。采取仰臥體位,患肢外展90°;消毒鋪巾,局部麻醉等處理,距離腫物2~3 cm做一1 mm穿刺口,選擇ECO-100A1微波治療儀進行操作,功率設定范圍為25~40 W,消融溫度約為60℃。水冷式循環模式下用17G乳腺專用電極針經穿刺口進針,進針路徑盡量與瘤體最大直徑平行,超聲引導下微波電極針經穿刺口進入瘤體,根據瘤體大小、軟硬度選擇功率及消融時間,采用定點消融及移動消融的方式消融,若腫瘤組織被強回聲覆蓋,無相關的血流信號,則代表消融完成。
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
對比兩組患者的乳房美觀優良率。嚴格依照Harris標準[3-4]進行評定,優表示兩側乳房處于對稱狀態,無明顯的手術瘢痕;良表示兩側乳房存在一定的外觀差異性,無明顯的手術瘢痕;中表示兩側乳房存在明顯的外觀差異性,不對稱,存在明顯的手術瘢痕;差表示兩側乳房明顯不同,存在明顯的手術瘢痕,觸摸乳房較硬等。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皮膚紅腫、皮膚疼痛、色素沉著、乳房疼痛、惡心嘔吐等。
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病情隨訪,超聲對比兩組術區血腫吸收情況。
采用SPSS 19.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耗時、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s)
?
研究組優良率為94.6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乳房美觀情況對比[n(%)]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7%,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分析對比[n(%)]
術后進行超聲復查,兩組術后1個月術區血腫吸收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個月術區血腫吸收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血腫吸收情況對比[n(%)]
乳腺良性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多見,且近些年來的發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存在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對于心理壓力較大的患者通常采取手術干預,幫助患者及時切除病灶,提高生存質量[5-6]。其中麥默通微創旋切手術屬于一類微創技術,包括旋切刀、真空抽吸泵等,可對乳腺病灶進行重復切割處理,且不易對患者造成較大的手術瘢痕,手術切口較為隱蔽,不易對患者乳房外觀造成較大的影響,使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但是該類手術治療方案具有腫塊殘留、術中出血量相對較大等特征[7-8]。許多學者研究指出,在超聲的引導下進行微波、激光、射頻等治療,有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其原理是依據高溫原理使腫塊變性、壞死,從而達到滅活腫瘤的目的;相比傳統根治術,可進一步提高定位的準確性,減少手術創傷,無需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具有較佳的臨床療效[9-10]。其中以微波消融術作為代表,療效十分顯著,明顯縮短了手術的時間,減少了圍術期并發癥;將患者的身心痛苦將至最低。此外,該類治療方案還可促進患者血液與淋巴循環反應,提高組織的代謝能力與免疫反應能力[11]。
該研究共收治了112例乳腺良性腫瘤患者,其中對照組給予麥默通微創旋切手術,研究組給予微波消融手術,結果得知,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所需時間均具有較大的優勢,研究組乳房美觀優良率為94.64%,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7%,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保證了較高的手術安全性。有關學者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采取微波消融手術進行治療,結果得知,治療后,乳房美觀優良率達到92.00%[12],與該研究的結果相似。由此可知,微波消融手術便于保持患者較佳的乳房美觀度,減少不良反應與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利于提高手術療效與術后生存質量。對乳腺腫瘤進行臨床治療的過程中,以往主要給予開放式切除手術,手術切口范圍較大,有的切除深度甚至達乳房后間隙,進一步加大了對患者造成的手術創傷,術后遺留的手術瘢痕較大,不利于患者身體的早日康復,影響乳房的美觀度,導致患者心理壓力較大,且傳統開放性手術耗時較長[13-15]。另外,該研究結果總結得知,微波消融手術具有較大的優勢性,其安全性與精準度均較高,通過超聲探測能夠保證較佳的穿刺精準度,以防對周圍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創傷;依照探查的結節情況對消融針進針位置等準確把握,提高手術效率;手術完成后可較快恢復,不易對乳房美觀度造成較大的影響,手術瘢痕較少,優勢顯著[16-18]。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與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體檢人群體檢出的乳腺結節病變逐漸增多,且多數乳房結節為良性腫瘤病變,雖然腫瘤惡變率較低,但是由于患者的心理負擔較大,積極要求進行手術干預者越來越多。對于年輕女性而言,較難接受術后遺留的手術瘢痕,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開放、微創旋切等手術進行治療,而微創旋切技術需要對傷口用繃帶進行加壓包扎止血,導致胸部壓迫感遞增,患者較難接受,松開繃帶后局部存在血腫、瘀斑等現象,導致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19-21]。隨著近些年來消融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但是臨床上關于該類報道尚不多,其治療原理是針對腫塊直徑在30 mm以內的患者,給予高頻電磁波,由于組織自身吸收大量的微波能,導致組織內迅速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引起蛋白發生凝固壞死現象,及時滅活腫瘤。其早期由于組織炎癥反應,將會逐漸遞增腫塊的面積,隨著時間的延長,壞死組織與炎癥水腫狀態慢慢緩解,使腫塊變小變軟,最后直接消失或者纖維化[22-24]。實際治療時所需的消融功率較小,可依照醫師的個人習慣調整消融功率,腫瘤越大、質地越硬消融時間就越長,功率就較大,反之則功率較小;術中盡量從小到大調整消融功率,以防腫瘤發生碳化現象[25-28]。
綜上所述,對乳腺良性腫瘤患者采取微波消融手術治療的效果顯著,利于縮短手術時間,保證良好的乳房美觀度,減少手術瘢痕,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