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紅
福建省南平市婦幼保健院兒科,福建南平 353000
兒童矮小癥的發生被認為與患兒內分泌、神經功能、生理發育、營養狀況等多個方面的情況有關,其中部分患兒會受到遺傳因素影響而發病[1]。考慮到矮小癥的發生不僅會導致患兒軀體發育受限,在身材矮小這一外在表現的影響下部分患兒還會產生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緒。臨床一直致力于如何快速、有效地對矮小癥患兒進行診治,而明確矮小癥發病因素同樣是重要課題之一。在不同診斷方式的干預下,醫者所探查到的身體部位、相關指征均有一定差異;為有效提高兒童矮小癥的診斷效率,該研究采取多種診斷手段對2020年1月—2021年5月該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382例矮小癥患兒發病階段的具體表現進行全面評估,并以此為依據對患兒發病原因進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提出預防干預兒童矮小癥方面的建議,現報道如下。
對該院門診及住院部收治的382例矮小癥患兒臨床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382例患兒中,男204例,女178例;年齡3~16歲,平均(9.46±4.25)歲,其中93例≤6歲,201例為7~12歲,88例≥13歲;身高83~137 cm,平均(118.03±13.95)cm;體質量11~36 kg,平均(27.92±5.01)kg。該研究在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后開展,382例患兒家屬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現代兒科內分泌學》中兒童矮小癥相關診斷標準[2];382例患兒的身高低于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以上或低于正常兒童生長曲線第3百分位,年身高增長<5 cm,骨齡較正常兒童落后2年,智力水平與同齡且發育正常的兒童無異。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嚴重肝腎綜合征、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者。
對患兒采用以下幾種診斷方式以綜合分析病因:①病史調查:會診時對患兒個人資料及既往病史、患兒母親妊娠史進行調查,包括患兒出生時體質情況及營養狀況、母親所采用的分娩方式,確認患兒母親有無不良妊娠結局,新生兒是否窒息。同時詢問家族成員中有無青春期發育遲緩史、心理障礙發病史或其他相關疾病史。②體格檢查:對患兒身高、體質量、坐高、指距等發育指標進行測量,觀察患兒身體各部分發育是否勻稱,判斷患兒有無染色體異常所致畸形體征。對于進入青春期的患兒,應檢查其第二性征及性器官發育情況。③實驗室檢查:完善血尿常規、電解質、肝腎功能、甲狀腺、染色體等檢查;必要時可進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生長激素、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刺激試驗,以明確IGF-1分泌異常、生長激素神經分泌功能異常、特發性早熟致病可能性。④影像學檢查:行X線檢查以測定患兒骨齡,對部分X線檢查結果出現異常者行MRI或CT檢查以進一步明確患兒有無骨骼發育不良或骨密度降低。
對382例患兒矮小癥發病原因進行統計和分析,同時根據患兒年齡將其劃分為≤6歲、7~12歲、≥13歲的年齡段來總結各年齡段患兒矮小癥發病原因。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調查,382例患兒發生矮小癥的原因共13種,其中以生長激素神經分泌功能障礙(growth hormone neurosecretory dysfunction,GHND)(20.16%)、特發性矮小(18.59%)、體質性青春期發育遲緩(6.28%)、宮內發育遲緩(12.04%)、營養缺乏所致發育遲緩(6.02%)、特發性早熟(8.64%)、Turner綜合征(turner syndrome,TS)(7.07%)、小兒唐氏綜合征(9.16%)、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6.54%)及軟骨發育不良(4.71%)最為常見。其他如視中隔發育異常、下丘腦錯構瘤、努南綜合征(noonan syndrome,NS)等發病原因在382例患兒中所占比例均為0.26%。各類病因中,GHND、特發性矮小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6歲、7~12歲、≥13歲患兒矮小癥發病原因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患兒發病原因分析[n(%)]
兒童矮小癥以一系列生長發育遲緩癥狀為主要表現,該病患兒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代謝、成熟異常,合并激素水平失衡的患兒或增加自身第二性征異常發育風險[3]。兒童矮小癥的發病機制較復雜,相應的治療也根據患兒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調節激素分泌、營養補充等為主要治療手段,部分因心理因素而加重病情的患兒還需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療[4-5]。由此可見,全面、精準地了解矮小癥患兒的發病原因,是促進矮小癥臨床治療效率提升的必要措施。
該研究中,382例患兒經過體格檢查、激素水平檢測、影像學診斷等手段干預后,其發病原因得以明確,且各類病因的構成比例、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發病原因均有一定差異;該結果提示兒童矮小癥的發病因素呈現出復雜多樣的特征,臨床診斷時應對患兒體格、骨骼發育、性激素分泌等多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
此外,觀察該研究結果可見,GHND在各類兒童矮小癥發病原因中所占比例較大,說明該激素失衡癥狀與兒童矮小癥的發生關聯密切。有關研究指出,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在兒童生長發育關鍵期內發揮了重要的介導、促細胞釋放作用[6];IGF-1是在生長激素介導下釋放生成的促生長因子,而生長激素主要通過調控肝細胞代謝或骨骼自分泌過程來加速IGF-1增殖。除GHND以外,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功能障礙所致矮小癥的致病機制還包括多種垂體激素缺乏[7]。作為生長激素分泌的主要場所,垂體前葉具有調節多種激素水平的能力,能促進甲狀腺激素、黃體生成素等激素分泌;由于以上激素活性缺失顯現時間基本不處于同一時段,早期以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活性缺失為主,而后期其他激素受到調控作用會逐漸呈現缺陷。此外,根據IGF-1缺乏的原因可將該發病機制分為特發性以及原發性,其中原發性IGF-1缺乏與胎兒循環中IGF-1成分有效性不足有關;攜帶雜合IGF-1突變基因的患兒IGF-1分子與受體親和力會持續減退,繼而形成基因特異性IGF-1雜合突變[8-10]。
由以上發病原因分析可見,開展兒童矮小癥臨床診斷期間應注重豐富診斷方式,避免單一性檢查忽視了患兒病癥演變為垂體激素分泌障礙的可能性。為有效診斷以上病變,除開展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外,應詢問家族成員有無相關基因突變史以為診斷提供有效依據。
該研究中,20.16%的矮小癥患兒因GHND而產生相關癥狀,其生長激素自主分泌出現嚴重異常、生長激素分子及相關受體結構異常,繼而導致生長激素難以在垂體前葉完成合成、分泌活動,進而難以調節IGF-1活性。在生長激素分泌障礙影響下,IGF-1無法利用自身促細胞有絲分裂作用加快細胞轉化進程。有學者研究指出,成骨細胞合成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堿性磷酸酶及糖胺聚酶均是在IGF-1刺激下產生活性,進而促進軟骨基質合成、加速各類軟骨細胞及成骨細胞增殖,增加骨質穩定性[11]。若患兒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協同作用機制出現異常,患兒骨質穩定性減退,則會給患兒自身生長發育帶來較大阻礙。針對該病因,應考慮糾正患兒生長激素分泌異常情況以維持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正常運轉,從而恢復患兒正常骨骼生長速度。臨床研究指出,重組人生長激素能達到與IGF-1相當的介導作用,通過刺激機體釋放IGF-1、IGFBP-3來升高血中游離IGF-1濃度,促進骨骼肌細胞增生,同時提高患兒免疫力以減輕血中雜質對成骨細胞合成的影響[12-13]。將此藥應用于矮小癥治療當中可為患兒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功能障礙的解除提供有效支持。
除了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軸功能障礙所致矮小癥以外,患兒營養狀況同樣是影響其骨密度、機體所需維生素合成的重要因素,甲狀腺功能減退、GHND、營養缺乏等病因在兒童矮小癥致病因素中均被歸入內分泌性致病因素[14]。兒童體格發育過程中需攝入的鈣、鋅、鐵等電解質雖在血液中具有較低的含量,但其在組織生理性作用、新陳代謝過程中均發揮物質轉運、維持功能運轉、合成蛋白質等關鍵作用。以上電解質在促機體代謝、細胞合成過程中均發揮協同作用,其中鋅主要在核酸與蛋白質合成期間發揮輔助作用,若患兒鋅含量不足則可能導致IGF-1合成分泌受限,進而影響成骨細胞代謝分化;鈣主要作用于機體骨骼、肌肉、神經系統中,發揮調節肌肉應激、健全骨骼神經通路等作用;鎂能維持骨代謝功能正常運轉,同時促進骨骼礦物質化、加速有機骨形成[15]。測定以上電解質水平,可進一步明確患兒每日新陳代謝所消耗的微量元素總量,從而對患兒體格、神經系統發育情況進行評估;以上電解質水平的波動,能間接反映垂體前葉、下丘腦激素分泌系統中各類激素合成、分泌情況,并可作為軟骨細胞及成骨肝細胞合成、軟骨擴增、骨骼線性增長等過程進行情況的輔助性評估依據[16]。
此外,維生素D是經肝臟代謝而發揮促機體吸收電解質作用的關鍵物質,其作用于胃腸黏膜內可促進電解質吸收并有效提高骨骼中鈣鹽含量,維持骨骼中磷代謝平衡[17]。若兒童維生素D含量不足以維持以上功能運行,則會影響骨骼中磷代謝平衡,從而抑制骨骼形成,誘發矮小癥。從電解質及相關維生素含量缺失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來看,平日注重對患兒營養狀況進行合理干預,注意合理補充各類機體所需維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分泌平衡,能促進其骨骼結構形成,同時加速成骨細胞合成,提升骨骼穩定性,預防生長發育障礙的形成。
除IGF-1合成分泌受限、維生素D含量不足等因素以外,甲狀腺功能減退、性激素紊亂同樣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其中甲狀腺功能減退會影響兒童智力水平;對矮小癥患兒予以綜合性診斷,可明確各類致病因素對其生長發育的影響程度,從而針對病因開展相應的治療以維持激素平衡[18-20]。
綜上所述,兒童矮小癥的原因具有多樣化、復雜性等顯著特征,及時預防該疾病發展的關鍵在于對其施以全面地診斷,并依據其功能紊亂癥狀差異予以不同的針對性治療,促進其體格發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