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倩
山東省單縣中心醫院藥劑科,山東菏澤 274300
宮頸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威脅女性的常見惡性腫瘤,具有早期隱匿性強,發病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女性身體健康。WHO調查顯示,中國2019年CC發病率為1 027/10萬人,23%為35~45歲的中晚期患者[1-2]。目前,CC治療以放化療為主,容易出現嘔吐、惡心、脫發等不良反應,患者依從性差。近幾年,綜合治療措施得到臨床廣泛認可,在放化療基礎上,輔以藥物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有學者研究得出,在放化療基礎上,輔以鉑類藥物,能有效縮小腫瘤體積,提升治療效果[3-4]。但是,臨床普遍采用的順鉑治療方法受到質疑,有學者認為其治療效果不理想,并提出聯合多西他賽的治療方案[5]。基于上述原因,便利選取該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6例CC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多西他賽聯合順鉑的治療效果,旨在尋找一種科學、合理的輔助性藥物治療方案。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擇該院收治的106例CC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計算機隨機數表方法分為觀察組(n=53)和對照組(n=53)。觀察組年齡33~45歲,平均年齡(40.23±0.23)歲;腺癌16例,鱗癌18例,磷腺癌19例;Ib期23例,IIa期30例。對照組年齡32~44歲,平均年齡(40.13±0.25)歲;腺癌15例,鱗癌17例,磷腺癌21例;Ib期22例,IIa期31例。納入標準:患者符合《婦產科學》中CC診斷標準[6-7];患者初次接受輔助性藥物治療;患者未出現遠端轉移,或并發其他癌癥。排除標準:哺乳期孕婦;并發心、肝、腎和循環系統疾病者;未按時服藥,或中途退出者。兩組患者的CC分型、分期,以及年齡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上述研究經該院倫理會同意,且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進行雙側髂內動脈滴注順鉑(國藥準字H37021356;規格:30 mg),滴注量:65 mg/m2,并以明膠海綿栓塞。治療時間為14 d,治療頻率為2次/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多西他賽(國藥準字H20093850;規格:20 mg),滴注量:75 mg/m2,治療時間、頻率與對照組一致。
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10 mL,用3 000 r/min離心機,離心10 min,撇去上清液,放置在20℃環境中待用。
①腫瘤標志物。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鱗 狀 細 胞 癌 抗 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②免疫因子。用貝克曼CytoFLEX流式細胞儀,檢測CD3+、CD4+、CD4+/CD8+水平。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的CA125、CEA、SCCA水平出現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A125、CEA和SCC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與該組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出現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的CD3+、CD4+和CD4+/CD8+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
觀察組35例緩解,15例穩定,3例進展,總有效率為94.3%(50/53),對照組30例緩解,13例穩定,10例進展,總有效率為81.1%(43/53),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00,P=0.038)。
CC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幾乎無手術治療的可能性,臨床一般采用放射治療方式[8-9]。由于中晚期腫瘤對子宮內壁浸潤程度較大,腫瘤組織對放化療的敏感性較低,使得30%~40%CC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一般[10]。
CA125屬于高分子類糖蛋白,與CC病變過程呈正相關性[11-12]。SCCA是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分子,是臨床上主要參考的腫瘤標志物,能反映鱗癌的發展進程,其水平與CC嚴重程度密切相關。CEA是光譜性的腫瘤標志物[13],與CC病理分期、預后情況相關。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的CA125、CEA、SCCA水平出現顯著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的CA125(21.32±3.04)U/mL、CEA(2.73±1.87)μg/L和SCCA(3.39±1.31)μg/L水平顯著低于 對 照 組 的 (30.27±3.23)U/mL、(4.88±1.38)μg/L、(6.53±1.28)μg/L,說明多西他賽聯合順鉑使用能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多西他賽干擾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并在微管蛋白中亞基下,維持微管蛋白輸送的穩定,降低微管解聚的發生率,增強腫瘤組織對放化療的敏感性。夏世旺[14]對40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研究,發現多西他賽治療組的CA125(20.12±1.04)U/mL、CEA(2.43±1.87)μg/L、SCCA(3.12±0.11)μg/L水平顯著低于順鉑治療對照組的(29.27±2.23)U/mL、(4.58±1.28)μg/L、(6.17±1.27)μg/L,與該研究研究結果一致。
有研究結果顯示,CC放化療治療會降低患者免疫功能,特別是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8,15]。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CD3+(71.17±4.13)%、CD4+(43.12±2.35)%、CD4+/CD8+(4.13±0.31)水平出現顯著提高,且對 照 組 治 療 后 的CD3+(63.39±3.76)%、CD4+(37.19±1.97)%和CD4+/CD8+(2.75±0.48)水平顯著低于觀察組,說明多西他賽聯合順鉑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現上述的原因,可能是多西他賽增強腫瘤細胞對放療的敏感性,縮短放療時間,或減少放療次數,間接降低放療對免疫功能的損失。順鉑通過對腫瘤組織細胞膜的特異性損失,抑制受損癌細胞的損傷性恢復,并提高正常組織細胞的通透性,促進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提高,驗證上述分析。舒方等[16]對180例宮頸癌患者進行分析,發現順鉑治療觀察組CD3+(70.27±3.13)%、CD4+(41.15±1.3)%、CD4+/CD8+(5.03±0.21)水平出現顯著提高,且優于化療治療對照組的CD3+(61.19±1.46)%、CD4+(38.29±1.17)%和CD4+/CD8+(2.35±0.41),與該研究研究結果一致。
另外,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提高,有利于CC病情的改善[16-17],延長患者的預后生存時間。該研究結果中,觀察組35例緩解,15例穩定,3例進展,總有效率為94.3%,對照組30例緩解,13例穩定,10例進展,總有效率為81.1%,且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也進一步說明多西他賽聯合順鉑治療的效果。相關學者對120例順鉑宮頸癌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用順鉑治療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4%,顯著高于化療治療對照組的82.3%,與該研究研究結果一致[18-19]。
綜上所述,多西他賽聯合順鉑方案對CC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單一順鉑方案,且能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并改善放療后的免疫功能,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