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敏,林梅芳
深圳市兒童醫院門診辦公室,廣東深圳 518038
小兒高熱驚厥作為臨床兒科常見病一種,其屬于患兒機體感染前驅癥狀,患兒通常會呈現出發熱現象,體溫在38℃以上。當前未明確此種疾病發病機制,分析因為遺傳因素等導致[1-3]。因為高熱,使驚厥癥狀出現。對于高熱而言,通常因為機體感染造成,因為不明確因素以及多種明確因素相互作用,會導致患兒呈現出高熱驚厥現象[4]。臨床表現體現為局部、全身肌肉組織陣發性或者強直性收縮,并且會合并表現出短暫意識障礙現象[5]。如此類患兒未獲得及時處理,會呈現出嚴重后遺癥,對患兒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對于小兒高熱驚厥患者而言,通常呈現出病情反復發作特點,并且因為患兒腦部受損,會呈現出智力障礙現象[6-9]。在該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小兒高熱驚厥患兒中隨機選取50例進行護理研究,旨在探討對小兒高熱驚厥患兒給予針對性急救護理干預后對其急診護理滿意度產生的影響,為達到促進小兒高熱驚厥患兒預后水平提升目標,現報道如下。
于該院收治的小兒高熱驚厥患兒中隨機選取50例進行護理研究,隨機分為常規組(常規護理方式干預)和研究組(常規護理措施+針對性急救護理方式干預),各25例。納入標準:①小兒高熱驚厥通過臨床診斷,獲得確診;②患兒表現出不同程度發熱癥狀,體溫>38.5℃;③患兒合并表現出抽搐、呼吸不穩以及神志障礙癥狀;④家屬知曉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患兒表現出較差護理依從性;②患兒患有對研究造成影響疾病;③資料收集不完整。常規組男18例,女7例;年齡7個月~5歲,平均(3.09±0.28)歲。研究組男19例,女6例;年齡7個月~6歲,平均(3.23±0.29)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組 采用常規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就患兒具體表現,合理完成常規護理操作,對其家屬給予必要安撫,顯著提高其配合性。
1.2.2 研究組 采用常規護理措施+針對性急救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常規護理措施同常規組保持相同。此外添加針對性急救護理干預:①協助靜推或肌注咪達唑侖解痙患兒采取去枕平臥位,解開衣扣,保持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中分泌物。此外觀察各種導管以及急救管道,隨時保證通暢。通過對患兒具體情況加以了解,利用冰袋、溫水、酒精實施降溫處理。如高熱不退,給予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劑進行口服治療。觀察患兒體溫降低后,需要定時測量體溫,密切關注患兒體溫。②認真觀察生命體征,護理人員需要及時關注就患兒血壓、體溫以及心率等系列生命體征,如出現異常現象,需要做到及時處理。③合理展開皮膚護理干預,如患兒出現高熱驚厥現象,并且表現出較快新陳代謝,則需要幫助患兒清潔衣服,保證被褥整潔以及干凈。尤其患兒在大小便失禁以及出汗較多后,則需要做到及時處理,保證患兒皮膚免受損害。④在患兒出現高熱驚厥癥狀后,家屬會呈現出焦慮感,對此醫護人員需要積極做好心理干預以及健康教育工作,詳細交待布洛芬和地西泮預防高熱驚厥的使用方法,緩解其焦慮情緒,確保其可以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
①比較兩組患兒生活質量,利用生活質量量表展開評定[10],百分制,維度包括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家庭功能以及運動功能評分,越高分值,對應越高生活質量;②比較兩組患兒驚厥消失時間、退熱時間;③比較兩組護理質量,通過醫院擬定護理質量量表進行評估[11],百分制,維度包括服務體系、診區管理、環境干預、心理干預評分,越高分值,對應越高護理質量。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家庭功能以及運動功能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比較[(±s),分]
?
研究組驚厥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均短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驚厥消失時間、退熱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驚厥消失時間、退熱時間比較(±s)
?
研究組服務體系、診區管理、環境干預、心理干預評分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
高熱驚厥作為兒科一種常見病,主要因為幼兒呼吸道感染等相關感染導致。在高熱狀態下,會導致患兒呈現出系列異常癥狀,例如意識障礙、呼吸不規律以及抽搐等,此外表現出程度不同發熱癥狀[12-16]。在表現出小兒高熱驚厥后,會導致大腦在短時間受到損害,對此采取有效方法給予護理干預,緩解患兒高熱驚厥癥狀,促進病情康復,意義顯著[17-19]。
有效運用針對性急救護理方式,可將患兒作為護理中心,依據其實際情況,合理展開針對性心理護理、體溫護理以及環境護理等,有效降低患兒體溫水平,充分緩解患兒驚厥高熱癥狀,減少病癥針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影響。該次研究中,研究組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家庭功能評分以及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驚厥消失時間(4.57±0.21)h、退熱時間(26.59±1.41)min均短于常規組驚厥消失時間(7.12±0.79)h、退熱時間(38.79±2.91)min(P<0.05),這與曾美英[20]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給予患兒針對性護理措施后,患兒驚厥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分別為(3.77±0.64)h、(22.13±2.21)min,明顯短于常規護理干預,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同時,研究組服務體系、診區管理、環境干預、心理干預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可充分驗證上述結論,說明采用針對性急救護理干預方式對小兒高熱驚厥患者進行護理可行性。
綜上所述,臨床針對小兒高熱驚厥患者給予針對性急救護理干預后,可顯著提高患兒家屬急診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以及護理質量,促進小兒高熱驚厥患兒病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