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軍,鐘志堂,王成文,吳小偉,李 想,蔣婷婷
(1.江蘇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江蘇南京 210017;2.徐州三石工控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庫卡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豐縣 221700;3.江蘇省農機化服務站,江蘇南京 210017)
我國是世界上大蒜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我國大部分種植區生產中人工作業仍占較大比重,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尤其是收獲環節,人工收獲嚴重影響了對大蒜的適時收獲,從而導致大蒜品質不高同時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大蒜聯合收獲機在發達國家的研制已形成體系。歐美地區國家主要采用大型側置牽引式聯合收獲機,不僅作業效率高,而且節省大量勞動力,適合大面積的種植模式。我國現在的大蒜聯合收獲機針對中國大蒜種植農藝,也已經逐步走向實用階段。但是存在以下問題:①國外國內大蒜聯合收獲機價格昂貴,售后維修成本高,超出了農民的購買力;②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③由于我國大蒜主產區大蒜種植多以小地塊為主,對大型收獲機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004年國家施行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大蒜收獲機械有了初步發展。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機構調整的深入,要求農業科技創新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技術支撐,大蒜收獲機械出現新一輪發展。但是由于大蒜的不規則形狀,以及挖掘、清土、切秧、切根、清選、裝袋等復雜工序,使得大蒜收獲機械的發展一直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本設計旨在設計能適應不同土壤條件,適應行距在20 cm左右的履帶自走式大蒜聯合收獲機,它能一次完成挖掘、去土、夾持輸送、切秧及蒜頭收集等作業。該機能夠切除蒜秧,挖掘阻力小,履帶式行走機構不易纏繞薄膜。該機獲得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六行履帶式大蒜聯合收獲機,專利號ZL201822264578.4。
該六行履帶式大蒜聯合收獲機主要包括行走機構:1.工作主架,2.可調限位機構,3.蒜頭輸送機構,4.蒜頭提升機構,5.振動掘取刀機構,6.夾持機構,7.排秧機構,8.對齊切秧機構,9.蒜倉,10.和操作臺,11.行走機構。1采用履帶式行走機構,行走機構1的上部設置工作主架,操作臺11安裝于工作主架2的前上方,操作臺1上設置各種控制手柄,控制整個收獲機工作;可調限位機構3和振動掘取刀機構6設置于工作主架2的前部,對齊切秧機構9位于工作主架2的中部,夾持機構7從前向后傾斜設置,位于振動掘取刀機構6和對齊切秧機構9的上方,將振動掘取刀機構6掘取的蒜秧輸送到對齊切秧機構9;對齊切秧機構9的下方設置蒜頭輸送機構4,蒜頭輸送機構4運行的末端設置有尾端位于蒜倉10口的蒜頭提升機構5;對齊切秧機構9的后方設置排秧機構8;可調限位機構3的前端設有扶禾器12,夾持機構7的前端安裝有分禾器13;工作主架2的后部設置柴油機15、油箱16、蓄電池17和液壓泵18,柴油機15為收獲機行走以及液壓系統提供動力。

圖1 大蒜聯合收獲機結構圖
作業時最前方的分禾器將大蒜莖葉扶正,同時位于土層下方的掘取刀通過前后和上下振動將大蒜根須切斷,并將土蒜分離,大蒜在夾持機構的夾持下通過切秧裝置,將蒜秧與蒜頭切割分離,蒜秧在夾持機構的夾持下順勢向后方拋出至地面,蒜頭在重力作用下掉入在切秧裝置下方的蒜頭收集箱。
外形尺寸:長×寬×高=450 cm×160 cm×180 cm,配套動力:65馬力多缸柴油機,掛接形式:履帶自走式,作業幅寬:120 cm,作業行數:6行,作業行距:20 cm,株距:6~8株/m。
目前我國大部分收獲機的操控臺都在主機變速箱周圍,而無法遠距離操控變速箱擋位,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產品設計也是迫不得已,因為遠離主機變速箱,就很難操控工作主機。為了實現遠距離變速箱擋位操控,還有相當一部分產品廠家只好自己設計獨立的變速箱。有的采用液壓系統遠距離操控變速箱,但成本高、系統復雜,液壓相比較機械式具有巨大的成本優勢和結構優勢。在此背景下本項目設計了一種遠距離變速箱擋位操控裝置,使用該裝置,方便變速箱的布置,不局限于操控臺與變速箱之間的距離,從而為整機各機構的布局帶來方便。
如圖2所示,一種遠距離變速箱擋位操控裝置,包括:變速箱體2、擋位放大器3、前后換擋軟軸4、立柱5、左右換擋軟軸6、高低速手柄7、擋位器8、高低速換擋軟軸9、擋桿10、高低速擋桿11、軟軸固定組件12,變速箱體2安裝在主機底盤1上,變速箱體2上設有高低速擋桿11和擋桿10,主機底盤1上還設有立柱5;高低速擋桿11通過高低速換擋軟軸9與高低速手柄7聯接;擋桿10通過前后換擋軟軸4與擋位器8連接;擋位器8還通過左右換擋軟軸6連接有擋位放大器4,擋位放大器4與立柱5轉動連接,并與擋桿10間隙配合,操作換擋器8,能夠控制擋位放大器4轉動,從而帶動擋桿10左右移動。該裝置設計獲得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遠距離變速箱檔位操控裝置,專利號ZL201821836724.X。

圖2 遠距離變速箱擋位操控裝置結構圖
試驗地點在邳州市宿羊山鎮,大蒜品種為華農白蒜,大蒜地表面為地膜覆蓋。試驗地塊面積為220 m×250 m,倒伏比例為4%,大蒜種植行距為20 cm,株距為15 cm,蒜頭平均直徑為6.0 cm,蒜頭高度為4.4 cm。土壤類型為沙壤土,含水率為25.4%。土壤硬度24.6 kPa。試驗條件適合機械收獲作業要求。
試驗內容主要考察機具的性能指標,尤其是與作業質量密切相關的5個指標:損失率、傷蒜率、含雜率、切頭成功率、挖掘深度。
經過多次試驗,對獲得的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并分析,結果及分析如下:
1)機具操作方便簡單,作業時運轉正常,傳動順暢,轉彎和調頭平穩,沒有發生陷車、傾翻等情況,蒜秧、蒜頭沒有發生堵塞裝置的情形,刀具無變形折斷現象,沒發生壅土、卡滯等現象,通過性能可靠。
2)遠距離變速箱擋位操控裝置運行可靠、平穩,換擋順暢、靈敏,達到了設計目標。
3)機具性能:損失率為2.5%,傷蒜率為1.3%,含雜率為3.8%,切頭成功率為98%,挖掘深度在0~12 cm可調。
從試驗結果看,作業性能良好,主要性能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和國家有關標準要求。
本文結合我國大蒜種植模式的實際需求,設計了六行履帶式大蒜聯合收獲機,該機結構緊湊,采用履帶式底盤通過性好,動力利用率高,作業效率高。試驗結果表明,履帶式自走底盤結合大蒜聯合收獲作業技術是可行的,機具性能滿足設計要求和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其有應用推廣的價值。根據近年在江蘇、山東、河南等地的推廣使用情況來看,深受農戶的喜愛,企業獲得了良好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