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瀟


與很多服裝品牌的創始人不同,陳興雖然也是設計出身,但是他學習的并不是服裝設計,而是建筑設計。他從小在西安長大,之后考入了清華大學建筑系,2007年畢業后赴米蘭理工建筑學院留學。回國之后,他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這段經歷讓他接觸到了大量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建筑設計跨界到時裝設計對我來說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選擇。結束學業并工作一段時間后,我希望能尋找到更偏藝術的工作內容和方式,同時我在意大利米蘭的學習、工作、生活經歷讓我對時尚領域非常感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與嘗試我做了這個決定。”陳興回憶說。

彼伏與大多數服裝品牌的發展方式有所不同,沒有進駐線上和買手店,而是選擇直接開設品牌自己的直營實體店。這是不太常規的做法,因為這對成本要求是比較高。談到這個決定,陳興說:“創立品牌之初,品牌的定位就是創立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的奢侈品品牌。其實國內的設計師品牌大多定位在輕奢和快銷領域,但是代表中國能與國際品牌競爭的幾乎沒有,而我選擇做這樣的品牌。也因此彼伏相對應的在設計、面料、工藝、品牌運營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它也決定了我走上了一條與大多數設計師不一樣的路線。一開始就選擇用實體店體驗的方式呈現產品以及它所蘊涵的文化是非常合適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傳達品牌的調性。”
重新審視現代視角下的傳統美學,正是彼伏能夠進軍奢侈品行業的最穩固的后盾。陳興的設計理念是將中國的古典文化,與更加先進、更具未來感的元素結合起來,這樣設計出的作品才能夠實現打通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壁壘。“任何一個國家的時尚都與他的傳統息息相關。中國之所以還沒有形成能夠影響世界的品牌,是因為一直跟隨著別人的文化做設計,沒有建立自己的體系。例如英國奢侈品品牌Burberry的經典風衣系列產品的設計是與當地氣候、功能和文化息息相關的。同樣意大利、法國也有非常不同的奢侈品牌,而這些品牌的基因和審美是與本身的傳統和背景一脈相連同時又與時俱進的關系。我認為創立可以影響世界的中國品牌,還是需要從自身的文化入手,因為只有獨特的文化才會在品牌集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尊重不是一個選擇題而是大家都該做的事情,只是對解讀的角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演繹的方式。”


在彼伏設計中陳興希望體現出文化自身就具有連續性和自我迭代的功能。他認為傳統文化雖然是彼伏的出發點,但是彼伏的終點并不一定非要是傳統文化。他更希望可以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加自由地進行創作,同時注重功能和持久性。“流行并不是我的關注點,我追求經典并更具有功能性的設計,能著重體現內在力量。對我來說創作的靈感總是源源不斷,但是讓靈感落地實現卻需要非常瑣碎深入細致的工作。比如挑選面料、輔料、研究工藝、測試版型,這些需要一遍遍嘗試改進以此達到理想的效果,非常考驗人的耐性,但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在打磨和擴展技能的過程。”
建筑設計是一個綜合的設計學科,它結合了結構、技術、功能,包括傳統的造型藝術。與氣候、人文也有很緊密的關系。建筑設計背景讓陳興在設計上有些與眾不同,談到建筑與服裝設計的關系,“建筑設計的學習背景對我的設計方法論、基本的審美、還有價值觀有很深的影響。服裝設計相比變化更快一些,我感覺服裝設計中面料和人體的關系與建筑和生活的關系有相似之處。雖然在尺度、具體的材料和技術上不一樣,但是兩者的思維方法和價值觀是一致的,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服裝設計始終是服務于使用者。”


對設計的理解是沒有唯一性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設計師提供的只是自己的看法和角度,他們利用專業的技術和方法滿足與自己價值觀相匹配的部分人群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師與客戶達到了一種共鳴感,這是一種完美的互動關系。“從品牌創立之初到現在客戶的認可和喜愛是我獲得最大成就感的來源。我會堅持做自己喜歡的設計,并用這些設計去服務與我有相同需求和價值觀的人。”陳興非常珍惜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2013年創立的彼伏,已經走過八年的歷程。陳興感慨道:“我感覺這八年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一個品牌的產生到成熟再到擁有巨大影響力,需要一個非常久的時間積累,并需要具備各方面的條件,包括國家和國情的進步和改變。從國家對整個經濟環境和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的影響上看,能夠成長為代表中國的品牌,不管從文化的輸出還是經濟的支持以及國家產業鏈上下游的從業者的角度,我認為都是會有長遠價值的,所以這需要所有人的關注和支持。目前外部的挑戰和競爭非常激烈,我們需要堅持做好自己,去迎接這些挑戰。我相信彼伏的姿態決定了他前行道路上每一步都愈加堅實。大浪淘沙,沉下來的終究會被世人認可,綻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