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燃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長沙 410000)
隨著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逐漸替代了傳統閘門。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可實現流量數據的自動監測、收集與計算,計量精度高,可存儲、查詢數據,實現遠程自動控制,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閘門一體化測控系統包括現地測控一體化設備、通信系統、監控中心等,各組成部分設備如表1 所示。

表1 閘門一體化測控系統組成設備
測控一體化閘門在水利工程中的運用優勢:①系統集成性高,可簡化改造施工程序,快速完成測控一體化閘門安裝工作;②智能化調節閘門,快速穩定數位異常波動,實現水利系統穩定運行;③可遠程監控閘門運行狀態,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④系統流量計量精度高,在水權分配、水費計收方面優勢明顯;⑤系統通過精確計算可及時發現泄漏、滲漏等問題,制定針對性處理方案;⑥系統可利用太陽能為動力,具有環保節能的優點。
測控一體化閘門集測、控功能于一體,可通過自身測得上下游水位、閘門開度測得流量,借助無線通信系統、配套軟件可實現控制中心與用水戶間實時動態聯系,提供穩定的供水服務。
根據結構不同,可將測控一體化閘門分為板閘和槽閘兩類(圖1)。目前,我國測控一體化閘門主要包括國外廠商和國內廠商兩大來源,其中,國外的全渠道控制系統(TCC)是最先進的灌溉控制技術之一,主要設備包括測控一體化槽閘、板閘流量計、配套軟件等;國內主要設備包括測控一體化板閘、槽閘、電磁流量計、管道流量計等。

圖1 測控一體化閘門
當前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主要的控制方式有兩種:①就地/遠程控制方式:基于此種控制方式下,管理人員通過前饋與反饋聯合控制,實現全灌溉渠系與各個閘門間信息傳遞與協調控制;②全渠道TCC 控制方式:當用戶預定用水,軟件將對預定水量進行分析,判斷輸水系統是否存在容量、調水限制;確定用水需求后,系統將信息發送至用戶預訂槽閘口,基于規定時間開啟一體化槽閘,滿足用戶流量需求。此種控制方式分為兩種應用模式,分別是基于需求和基于供給對閘門啟閉進行控制。上述兩種控制方式中,就地/遠程控制方式下,閘門處于獨立運行狀態,在自動化控制時無需考慮上、下游閘門情況;全渠道TCC 控制方式下,閘門的控制具有系統性特征,即每個閘門開度的調節均要考慮整個渠系的狀態。兩種控制方式的具體應用情況見表2。

表2 一體化測控閘門不同控制方式
1.2.1 板閘量測水原理
板閘結構可分為不帶測箱和帶測箱兩大類,前者可使用閘前閘后水位計機械年水位計量。搭載超聲波測箱的測控一體化板閘測流原理:測箱兩側設多個對向發射的超聲波探頭,采用超聲波時差法對測箱內流體流速、流量進行分層計算,得到三維流速場,并計算求得整體過閘流量(圖2)。

圖2 測控一體化板閘測水原理
1.2.2 槽閘量測水原理
槽閘屬于量水堰槽,利用閘門傳感器獲取上游水位H、下游水位ht、閘門開度等信息,并采用堰流公式計算過堰流量,測水原理如圖3 所示。流量計算公式:

圖3 測控一體化槽閘測水原理

按照雷伯克流量系數公式計算:

式中:Q 是過堰流量;b 是堰寬;H 是堰上水頭;m 是堰流流量系數;P是上游堰高。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不同型式測控一體化閘門適用場景有所差異,需根據渠道型式、閘門位置以及場景美觀性要求等進行閘門選型,此外還需考慮周邊交通、建筑物狀況等。
(1)干渠中小型節制閘:閘門寬度、高度不超過2 m,宜選用測控一體化槽閘或板閘。其中,無水量測量要求的水閘,可選用板閘不帶測箱的型式;不允許修建胸墻的河道干渠,或因美觀要求不得將閘門抬升太高的情況下,可選用測控一體化槽閘。若是閘門尺寸超過2 m,可根據閘孔情況選用不銹鋼、鑄鐵閘門等。
(2)涵洞式支、斗渠口或干渠直開口:宜選用測控一體化板閘,要求測箱前伸距離不得對上一級渠道水流流態產生影響。
(3)開敞式支、斗渠口或干渠直開口:宜選用測控一體化板閘或槽閘,板閘可不帶測量。
該項目為中型灌區,設計灌溉總面積23.9 萬畝,目前實際可保證灌溉面積共計19.58 萬畝。灌區內輸水干渠長26.5 km,干渠上支渠73 座、小揚水站41 座,近3 年平均灌溉用水量7190.3萬立方米。目前干渠采取分段管理方法,設有4 個管護段,開展相關安全巡護、運行操作、維護保養以及節水灌溉宣傳等工作。灌區供水主要采用無喉道量水槽進行人工觀測計量,干渠供水商品率多年均值86%。為實現高效節水灌溉,對灌區進行節水配套改造,建設內容如下:干渠砌護9.07 km,配套建筑物59 座,項目采用測控一體化閘門,其中配套支渠閘門50 套、干渠閘門9 套,同時配套渠道狀況視頻監視點6 處,并建設1 座信號傳輸中轉塔。
采用測控一體化閘門,改造施工內容涉及干渠節制閘改造、支渠口建設及改造、通信網絡、調度中心建設。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架構如圖4 所示。

圖4 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架構
2.3.1 干渠節制閘
干渠節制閘選用澳大利亞測控一體化槽閘系統,依據水力學原理設計的頂面溢流式閘門,共計9 扇閘門,組成部分包括通信系統、太陽能板、控制器、電機及驅動裝置、開度傳感器、水位傳感器、門框、止水材料以及閘門。系統采用太陽能作為動力,通過無線通信系統實現與調度中心的數據傳輸,可實現節制閘的遠程、實時控制。
2.3.2 支渠口閘門
支渠口安裝測控一體化板閘,測量精度≥95%,共計51 扇閘門,干渠形成封閉自動化控制系統,干渠各分水口的水量可實現精確計量,按方收取實際水費。測控一體化板閘底部過流,以太陽能驅動,主要組成部分包括閘門門框、水位傳感器、開度傳感器、閘門、驅動裝置、控制器、太陽能板以及通信模塊等,閘門運行可遠程、實時監控,同時也具有節能環保的特點。
2.3.3 通信系統
通信系統采用無線通信+光纖通信的組網方式。為保證閘門穩定可靠運行,項目于二泵站建設1 座通信基站,閘門內部無線通信模塊的與通信基站建立無線通信鏈路;調度中心與二泵站光纖通信。
2.3.4 調度中心
灌區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調度中心設置在電灌站及二泵站,灌溉管理軟件基于GIS 系統平臺與全渠道控制理念開發,采用的是基于需求的控制模式,即:將每個渠道視作蓄水池,一旦下游的取水渠道出現水位降低的情況,閘門將自動調節開度,實現水量補充,將下游取水渠道的水位維持在設定值。以此類推,灌區渠道中設置的每個閘門自動調節開度、維持渠道水位,基于計算機與通信網絡實現整個灌區內輸配水的自動化。灌區管理中,管理人員通過終端訪問灌溉管理軟件,完成日常業務,實現自動調度控制、信息監測。
該項目完成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建設投入運行后,大幅提高支渠供水穩定性,減輕渠道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灌區管理水平。60 扇測控一體閘門基本實現定流量、定水位、定開度自動控制,提供遠程監控、流量自動測量等功能。閘門實際運行情況顯示止水嚴密、流量測量精度高、監控圖像清晰,為遠程管理提供可靠依據。
運行效益:①促進了灌區信息化建設,提高了灌區運行管理水平,為農業水價改革、水權轉換奠定基礎;②測控一體化閘門系統運行后,有效減小了干渠輸水中水量損失,改善灌溉面積23.3 萬畝,常年灌溉面積11.1 萬畝,與改造前相比,年節水486.22 萬立方米;③項目區節水改造后,有效緩解上下游用水緊張局面,減少農業用水糾紛,為區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