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偉康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前的社會環境與信息技術不斷發生改變,追求攝影的人越來越多,對拍照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方面都盡量做到盡善盡美。除此之外,數碼產品層出不窮,相機、手機等產品,還有各種軟件類的制圖平臺,讓全民過足攝影師的癮。與此同時,在全民攝影新時期下,傳統媒體的新聞記者陷入了困境,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對攝影記者而言是一次艱巨的考驗。
數字時代席卷而來,在信息技術多元發展的今天,整個媒體行業都在面臨嚴峻的挑戰。電視新聞攝影記者自始至終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全民攝影時代,每個人都擁有攝影上傳的權利,“人人攝影、人人上傳”成為當前流行的一大趨勢,挑戰各種新技能,這對攝影記者來說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如果不能將攝影工作進一步優化,無法為受眾帶來專業化的攝影服務,那么會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所拋棄,朝著邊緣化趨勢發展。因此,身為電視新聞攝影記者,應當抱有不畏懼、不放棄的精神,迎難而上,為受眾提供專業的服務,不辭辛苦付出自己的汗水,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廣大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核心是時效性,這通常情況下取決于新聞攝影記者,他們接到新聞消息時需要第一時間趕到新聞發生的現場,獲取現場的相關信息,及時拍攝相關內容。在信息技術還未盛行的時期,需要新聞攝影記者全面掌握新聞的主要資源,由于電子設備的缺失,受眾腦海里尚未生成自主拍照的概念,同時也不具備拍攝的條件,需要攝影記者全面把握新聞事件的時效性,這樣一來,電視新聞媒體的報道內容會呈現最新的新聞信息,時刻讓受眾保持著新鮮感。然而,當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高度時,電子設備紛繁多樣,手機、iPad、筆記本電腦等都具備拍照的功能,甚至有很多專業的攝影設備抓拍效果速度快、精準度高。當在日常生活中發生一些突發性事件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進行拍攝或錄制,并編輯好文字后上傳到網絡。所以,當前形勢下,有很多新聞信息的來源并不是各大官方網站、微博、電視臺等專業渠道,而是來自于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受眾的多次轉發,由此可見,新聞攝影記者的時效性優勢正在逐步弱化。
當下正處于全媒體時代的熱潮中,新聞信息的接收方式多種多樣,人們對新聞的發布更加自由隨意,更追求快節奏、碎片化的傳播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群都是非專業人士、非科班出身,借助智能手機拍攝身邊的大事小情,發布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以“圖片+文字”“視頻+文字”的形式進行分享,甚至進行裝飾加工。這已成為人們生活中消遣娛樂的方式之一。另外,在網絡普及的今天,信息技術在不斷創新,人手一部手機,隨時隨地都能瀏覽自己喜歡的信息,時間的寶貴使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難得有機會能夠靜下心來去瀏覽長篇大論。反而更追求簡短、精干的語言文字,享受視覺、聽覺的體驗感,人們對新聞記者的專業性要求逐漸降低,其專業性的優勢在當下已不再是評價新聞攝像記者作品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了。

社交媒體確實是一個影響力較大的平臺,能使用戶獲得最真實的體驗感,在平臺上分享一篇優秀的博文或者富有趣味性的圖片、視頻時,很多好友都會圍觀,然后展開評論與互動,使得瀏覽量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據了解,現如今有很多攝影記者經常會為找不到新聞線索而愁眉苦臉,但在新聞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平臺的便利給新聞攝影記者帶來了收集新聞素材的機會,能夠以不同的視角來挖掘新聞線索,創造出吸引眼球的新聞亮點。作為一名專業的新聞攝像記者,對新聞事件的掌控要有高度敏感靈活的思維。每一個新聞事件涉及到的都是真人真事,攝影記者需要親臨現場,了解實際情況,挖出事件發生的原委,并拍出精彩感人的瞬間。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仍然有不少人覺得只要用攝像機去拍攝就能保證完成任務,這種思想是很不負責的。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記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辨識能力和洞察力,在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智慧,攝像機不只是一個工具,要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和專業技術,拍攝出非同一般的畫面感,帶給廣大觀眾視覺和聽覺的饕餮盛宴。
例如,現在的新聞內容講究精簡、干練、直入主題,對畫面感的要求比較高,最主要的是能夠成為眾多新聞中的亮點,有創意、有特色。現在有很多偏遠地區,由于交通不便利、信息不發達,村子里種植的很多新鮮瓜果蔬菜難以得到宣傳,當地的特色瓜果蔬菜停滯銷售,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經濟發展。這就需要新聞攝影記者深入當地,親自考察當地實情,將當地的風貌、特色等用攝像機記錄下來,親自品嘗當地的水果,將水果的質地、口感等描述出來,并與瓜果相關的內容聯系起來,進行系統性的整理并發布于電視臺或者各大網絡平臺。這種具有商業價值的新聞一經發出,會吸引很多經銷商的眼球,并親自深入農村了解實情,權威的發布更具有公信力和影響力,不僅體現新聞的真正價值,還能幫助農民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這說明新聞記者的角色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通過網絡資源收集素材,能夠直觀感受事件發生的利害關系,體會更加深刻,而且傳播速度以及準確程度都非常高,實現新聞的最新、最快、最全的獨特優勢,同時也要提高媒體工作者的自身能力和攝影攝像能力,培養媒體工作者的工作素養。所以新聞攝影記者應在媒體發展基礎上積極了解觀眾需求,有針對性地去搜尋熱點新聞,制作出更多觀眾感興趣的新聞報道,秉持著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提升新聞的感染力,激起觀眾的閱讀與觀看興趣。在新聞宣傳過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為本,運用傳統媒體的權威性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的新聞報道,體現與提高新聞價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傳統媒體利用網絡資源的轉變提供助力。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提升與發展,電子設備的推陳出新使電視新聞攝影工作越來越優化,攝像機的更新換代,專業技術的不斷提高,拍攝出來的畫面質量更高,對技術方面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作為新聞攝影記者,要有超前的思想理念,深厚專業的技術功底,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這樣才能拍攝出優質的新聞。在電視新聞行業,責任感權衡著一個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養,新聞攝影記者要具備敏銳的思維,在工作中有很多突發狀況需要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智慧來控制現場。新聞攝影記者身為前線人員,在一些重大新聞事件中需要沖鋒陷陣,第一時間抓拍到事件現場的真實畫面,給廣大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體驗感,這種工作屬于高危職業,在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風險。打個比方,在一些突發事件中會有爆炸場面,為了能夠拍攝出精彩的瞬間,新聞攝影記者在這種危險環境下要逆流而上,冒著煙火、頂著風險,將個人的人身安全置之度外,這就是一名新聞攝影記者的責任感和高尚的職業道德。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不定期舉辦一些關于新聞攝影的培訓和精英交流,創造更多學習的平臺,加強新聞攝影人員對新聞攝影的認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以及思維能力,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還要有較高的政治精神和思想覺悟,有效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為受眾提供真實、客觀、有效的新聞報道,成為一個綜合型人才,為新聞媒介帶來更多的價值。
我國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包括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有了全新的轉變,不再熱衷于純文字式的閱讀方式,而是更加追求快速閱讀,也就是利用零散的時間,見縫插針快速閱讀新聞信息,直奔主題內容直觀了解信息內容中的關鍵字、句,配上圖片、視頻進行瀏覽。當前處于快節奏的社會環境,生活和工作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大部分人沒有太多的耐心和時間去閱讀長篇大論的新聞內容,對于傳統閱讀方式已產生審美疲勞,不再有強烈的興趣。而當前人手一部手機,通過手機能夠快速閱覽到自己想看的內容,并且有圖文并茂的搭配,有趣的圖片或視頻,配上幾行關鍵字,讓人看上去一目了然、直奔主題,這樣的全新閱讀方式極大程度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隨著我國新聞傳播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新聞攝影記者的工作也有了新的挑戰,以往攝影記者基本上都是占主動方,拍什么觀眾看什么,而現在轉為被動方,觀眾需要什么就拍什么。因此,結合廣大受眾的需求和當前的潮流,網絡上各種直播、短視頻蜂擁而上,各種不同的拍攝方式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對于攝影記者而言,要想在新時代的媒體環境中站穩腳跟,務必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迎合時代發展的腳步,保留舊傳統、舊技術的精華,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創新,接收新知識、新技能,努力適應全民攝影時代帶來的挑戰。新時期的攝影記者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開啟新思路、新模式,力求發展,借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的支持,在智能設備的幫助下,實現華麗的升級與轉型。
除了在思想觀念上的創新之外,還要注重攝影技術的細節性,注重細節方能提升效果,同時要提高攝影記者的敏銳度和發現細節的能力,以細節體現新聞本質,以細節取勝。要想在攝影技術上強化細節,需要攝影記者不斷提升自己對新聞的敏感度,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夠深入受眾,抓住他們的內心需求,了解受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顧全大局,手中有典型、眼中有細節。攝影記者在進行新聞跟蹤時,要對新聞事件、新聞人物做出準確的判斷,深入了解相關的新聞信息,并能夠及時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與思考,突出新聞形象,充分展現出新聞主題。作為新聞攝影記者,除了要具備專業的職業技能之外,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提高自身觀察細節的能力,以細節來強化新聞傳播的效果,抓住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用自身獨特的理解方式進行細化。有句話說的非常好:“細微之處顯精神”,在整改新聞事件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細節,從細節出發,洞察新聞人物的內心世界,用專業人士的角度去索取新聞的關鍵點,從而強化新聞傳播的效果。
全民攝影的時代,人人都是新聞記者,處處都是新聞內容,利用手機抓住一個時間點,就能夠形成一個新聞事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新聞隨處可見,但是從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新聞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有很多受眾發現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傳播出一些虛假信息,有時候甚至是刻意表演、擺拍,給觀眾造成不好的影響,失去觀眾的信任感。因此,作為新聞攝影記者,一定要保持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為廣大受眾傳播出真實可靠的新聞信息。攝影記者一定要具備專業能力,借助互聯網之力,拍攝出具有高水準、有內涵的照片,創新思路、力求發展,可以采取直播的方式為受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角效果。
在全民攝影的新時期,作為專業新聞攝影記者,要積極面對競爭激烈的大環境,充分發揮自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順應時代的發展步伐,利用網絡資源來搜集新聞素材,發散新聞思維,創造出具有新意、吸引眼球的獨家新聞,拍攝出專業的攝像作品,從而提升攝影技術和作品質量,打響自身的知名度,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新聞。新聞攝影記者可以在拍攝內容中加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采用恰當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拍攝、選角度、處理等手法,從而可以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秀作品和真實有效、說服力強的新聞內容,有助于新聞攝影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