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靜文


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報刊編輯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新聞事件展開采訪、寫作以及報道,這其中包含的每一項工作都對行業的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同時也關乎著人民群眾接收信息的質量高低。在目前互聯網信息技術提升的基礎上,很多新型的媒體不斷涌出,它們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有著很大的沖擊,但是卻給人們的視覺和聽覺上帶來了多元化體驗。在這一背景下,報刊新聞寫作記者的工作也有所變化,除了要具備敏感的嗅覺,可以及時地發現那些新聞,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與人民群眾之間拉近距離,這樣才能為媒體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本文先闡述了報刊類新聞寫作的現狀分析和有媒體對于報刊類新聞記者寫作的影響這兩個方面,然后又對在融媒體環境下報刊寫作的策略展開討論,并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首先,無論是什么時代背景下,媒體發展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同時這也是媒體單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傳統的新聞媒體報刊寫作在目前的大數據信息傳播背景下難以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多樣化需求,報刊類新聞寫作必須要抓住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也要迎合新時期年輕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加強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但從現階段我國報刊類新聞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所呈現出來的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劣勢表現為新聞寫作的內容和傳播方式較為單一,在面對社會上發生的實時事件時無法及時傳遞給人民群眾,尤其是對于那些年輕受眾來說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但也有優勢,可以通過多元化的內容和傳播途徑結合大數據技術讓讀者更加快速且興致盎然地完成信息閱覽,這也是融媒體環境下報刊類新聞記者寫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報刊類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要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報刊寫作素養目前存在著很大問題。新聞報刊工作隊伍在新時期背景下日益壯大,很多團隊都有能力完成新聞報刊的編寫和發表等工作。但具體分析發現很多媒體人才的培養模式并不合理,包括他們在招聘或者日常的培訓中都有很多漏洞存在,這就導致那些記者在報刊新聞采訪和寫作的時候使用的方式相對落后,不積極地更新新聞報道模式,也很難自行作出改善。另外,在融媒體發展迅速的大環境中有很多新聞工作都沒有及時更新,像現在報刊新聞記者寫作的思維模式就存在落后現象,主要是因為新聞記者自己的寫作水平和寫作素養較低所導致。那么融媒體時代中新聞報刊類記者就應當能積極接受新鮮事物,掌握多種采編的技巧,提高自身寫作水平,這樣才能不斷發展完善自我并為報刊類新聞寫作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最后,融媒體深度融合的趨勢下怎樣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新聞稿件這是新聞記者個人專業水平與綜合素養的體現,但需要建立在新聞真實性和有效性的角度上來體現,因為調查中發現目前有很多報刊類新聞作者在選擇報刊新聞素材的時候沒有慎重考慮,雖然也是社會上發生了一些真實事件,但新聞主題卻不夠鮮明,記者后期的寫作邏輯也條理不清,那么受眾在閱讀的時候就無法對前因后果進行全面了解,所以報刊新聞記者無論是在新聞信息收集還是寫作的過程中,他們都要對內容和方式有全面、正確認識。但目前的問題是許多記者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雖然基于熱點話題收集新聞素材但對后期的寫作缺乏合理規劃,而且受到傳統思維影響報刊新聞內容較為單一,影響受眾的閱讀體驗,其中的內容很難得到有效傳播,這是傳統報刊媒體面臨的突出問題,選擇的報刊新聞材料和寫作方式都可能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從可以獲取新聞方式變多的基礎上分析,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發展,社會上很多媒體也在此過程中不斷發生變化,融媒體所擁有的特點就是傳播速度快且信息真實可靠。在傳統媒體當中很多報刊都無法滿足人民群眾在接收信息上的個性化需求,現如今很多軟件和平臺都在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遞信息,它能夠將信息量擴展,以最為精巧的形式展現出來,自然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基于互聯網技術,人民群眾已經不再局限于某一個媒體獲得信息,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愛去選擇媒體,如果說受眾沒有在某一個平臺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他們很快就會轉移到另外一個媒體平臺上繼續探索,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為止。傳統報刊媒體當中,報刊類新聞寫作記者雖然也能及時地發現新聞素材然后上傳并發表,但這其中所要經過的流程非常繁瑣,相比互聯網下的融媒體而言,后者可以更加快速且高效地將信息整編出來傳遞到社會當中,這也是為什么人們更喜歡融媒體的主要原因。從融媒體時代對于報刊類新聞寫作記者的要求分析,讀者接收新聞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多,他們對于傳統媒體的關注越來越少,所以對新聞寫作記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體發展起來之前,我國大部分新聞信息資源都是由報刊類的新聞媒體所掌握,雖然說其中有很多是人們并不太關注的信息,但也習慣于被動接收信息。傳統媒體在進行采編工作的時候有著明確的分工,比方說攝影人員、調查人員、鏡前記者等,某一專業要求相對較高。但是在融媒體環境中,對新聞寫作記者的能力要求更具綜合性,也就是說他們需要把信息收集、整理、采訪以及剪輯等能力都掌握,這也是融媒體記者的必然要求。
報刊新聞記者合理利用相關設備進行采訪,傳統報刊新聞記者的采訪基本上都是借助一支筆和筆記本完成,把采訪的素材記錄,后期再整理稿件。但目前互聯網環境下新聞采訪過程中對于素材收集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因為融媒體的背景下報刊新聞記者需要借助一些設備工具將新聞素材的收集以文字圖片還有視頻等通過多元化方式整理到一起。外出采訪的時候記者帶著智能手機、電腦以及其他的錄像設備,方便把那些有價值的信息收集下來,以便于為接下來的寫作和發表工作做好充分準備。以往記者在采訪工作完成以后他們就會直接把材料整理完成進行報刊寫作,但現在記者需要保證材料的整體性,因為有很多新聞信息通過文字無法發表,往往會以圖片的方式向外展示,所以對報刊新聞記者的寫作要求更高,他們除了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以外還要具備新聞圖片的制作能力,將兩者結合到一起所形成的新聞素材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另外,以前有很多新聞采訪都是面對面完成,這就會受到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報刊新聞記者只有采訪完成以后才能進行內容寫作,但沒有考慮很多對話中的信息有可能被遺忘,所以這種模式已經無法跟上新聞行業發展潮流。融媒體環境下報刊新聞記者應當積極跟緊時代步伐,對自己的采訪模式加以創新,可有效結合一些新的設施設備,比如結合攝像機采訪,運用計算機技術以后采訪的視頻會保存下來,將計算機中的一些文字圖片處理功能和軟件連接在一起,記者在采訪過后可以直接從視頻中選擇材料進行寫作,也能直接利用計算機將視頻中采訪的對話轉化成文字,這就是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報刊寫作的有效方式。
報刊新聞寫作中記者所要掌握的各方面專業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形成的,需要在長期的培養過程中通過實踐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其實原有的工作中很多記者都已經積累了屬于自己的報刊新聞采編模式,如果想讓他們盡快采用融媒體當中的新聞采編工作方式顯然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說就應當結合傳統媒體本身就帶有的優勢,跟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報刊新聞寫作記者要做的就是從自己以前的工作中搜集新聞內容寫作經驗,明確自己的主業,確保新聞的內容有絕對權威性,同時在新時代背景下能夠積極地展開創新,然后科學地完成傳統媒體的轉型與過渡。具體來說傳統媒體比較依賴的是那些新聞內容產品的展示,這些內容就算在新時代下的融媒體當中也不能全部拋棄,應當堅持主業發展。然而在信息技術進一步推動新聞行業的發展之下,融媒體的出現可以有效地解決新聞內容出現過剩情況,另外也能讓這些新聞的內容更加豐富地展現到人民群眾面前,并且在門檻上也變得較低。報刊新聞寫作人員要想找到自己最理想的發展目標,就不能脫離廣大受眾,要另辟蹊徑展開創新,如此可以提高新聞信息的質量和傳播效果,從而打造精品新聞。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新聞當中存在著文化差異,這并不是憑空捏造而出,需要找到最為合理的切入口,要和自身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相融合。比方說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其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當中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其中包含著很多報刊類新聞寫作水平很高的專家,一直都堅持在自己的領域不斷探索和創新。為什么其內容能夠讓讀者一直歡迎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些專家們能夠從讀者的角度展開新聞寫作,然后把新聞的內容和展示的方式不斷創新,這樣一來才能讓報刊類新聞在融媒體時代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融媒體時代人們的交流溝通方式和新聞傳播語言都在發生變化,所以報刊新聞的記者在對稿件寫作的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要從語言方面展開創新,讓稿件更加具有吸引力。就像現在很多網絡用語的興起使人們比較感興趣,報刊新聞記者寫作的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網絡語言,如此才能使內容更貼合群眾生活。另外,融媒體時代下報刊記者寫作后要對文字合理排版,插入相應的圖片來產生視覺沖擊,注意使用多元的方式展開新聞編寫,然后科學排版。比方說在對某個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寫作過程中,記者結合當前網絡上的一些熱門語言融入文章中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接著是插入某些相似且有趣的圖片,如此才能引起受眾注意力,提高其觀看興趣并為新聞行業的發展帶來推動力,將核心競爭力上升到全新層次。
現如今有很多報刊類新聞記者在展開寫作的時候已經融入了現代化思想,同時也包含著傳統寫作理念。就比方說完善新型設備設施,建立融媒體網站或者是APP,也注冊了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這些都是迎合新媒體發展的,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傳播的時效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融媒體雖然說對于新聞推廣有著很大推動力,但是對于那些報刊類新聞寫作記者的寫作要求也有所提高。新聞報刊工作人員應及時轉變自身寫作理念,適應新時期下融媒體發展要求。
對于報刊寫作工作而言應用文的內容編寫極為重要,這不僅關乎受眾群體的接受效果,也關乎新聞行業的發展。以往的報刊新聞都是以紙質版的形式發表出去,是人民群眾接收各種社會和國家政策等信息的主流渠道,這個階段新聞行業的發展很穩定。記者在工作上應當基于整體視角對自身新聞采編和寫作的能力展開深入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他們對于熱點信息的接收方式也在變化,傳統報刊新聞內容與人們關注的話題有一定距離,多數群眾關注的是自己生活周邊的事,那么報刊新聞記者就應當以這些條件為基礎在寫作的時候多考慮讀者的閱讀需求。
報刊新聞寫作與新媒體平臺融合后,新聞內容的影響力有所擴大,但是也要堅持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讓人民群眾在觀看新聞的時候增加良好閱讀感受,為了能夠達到這一要求,報刊新聞寫作記者需要在傳統工作的基礎上展開調研,致力于開發那些個性化服務。首先基于調查,寫作內容和方式從大數據基礎上有效整合,同時結合各方面資源,把寫作的內容劃分成不同部分,然后再推送給感興趣的讀者,這樣就能吸引一大批忠實受眾。就比方說有些日報注重有關軍事方面的報刊內容,根據點擊量來確定哪些是感興趣的人群,一旦有新的信息就會推送。其次,可以通過開設評論區讓人民群眾發表個人的見解和需求,這樣也有利于報刊新聞記者寫作有更明確的工作方向。最后,可以結合各地區特色文化來制定特色報刊內容,采編記者要注重當地的本土文化,加強與讀者之間合理的溝通與交流,以此來獲得更多的信息。
綜上所述,融媒體環境下我國報刊新聞的寫作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身為報刊寫作記者,應當抓住機遇從寫作的內容、方式上展開創新與改革,緊貼人民群眾需求,以此來提高新聞內容的質量,并滿足受眾需求,也可以促進融媒體新聞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