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
民間文學的內容取材于人民生活,是各民族各地區(qū)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面臨著巨大沖擊,民間文學也難以幸免。現(xiàn)如今,民間文學的教育缺失已成為一大問題,幼兒教育中民間文學的缺失顯得尤為嚴重,民間文學作品中樹立的一個個經典正面形象不再是幼兒心中所向往和崇拜的,民族的精神、情感也無法讓幼兒感受、體悟,其中潛藏的內涵更難以得到傳承。
本研究以童謠《唐僧騎馬咚了個咚》為切入點,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了一日活動,這首根據“三打白骨精”改編的民間童謠,歌詞朗朗上口,易學易唱,既有傳統(tǒng)童謠的特點,又兼具文學色彩。一日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相互承接,雖然各有目標,準備和實施過程也大不相同,但是每個活動之間都能找出共通性,只有完整地實施一日活動,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
家園共育 幼兒園和家庭共同承擔著教育幼兒的責任和義務,幼兒園應積極與幼兒家庭溝通和合作,幫助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向家長介紹活動的整體概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合作,請家長協(xié)助幼兒一起開展《西游記》調查,調查形式的多樣性能為幼兒的后續(xù)交流提供更多可能性。
晨間談話 幼兒分享調查結果,不僅能反饋家園共育的開展情況,也能鍛煉幼兒的語言溝通能力。為了讓幼兒在交流中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歸納,教師可以采用拋出問題、引發(fā)討論的辦法。讓個別幼兒講述《西游記》中的小故事,一方面可以鍛煉幼兒的表現(xiàn)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其他幼兒養(yǎng)成傾聽的好習慣,對《西游記》產生探究興趣。
語言活動 語言活動是一日活動中最關鍵的部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讓幼兒聽孫悟空的經典臺詞從而引出活動主題;其次,教師與幼兒討論《西游記》的人物角色特點并滲透童謠內容;接著,分段欣賞童謠,逐步了解童謠的情節(jié)和內容;再次,通過觀察圖譜發(fā)現(xiàn)連鎖調特性,運用接念、做動作、樂器伴奏等多種形式練習童謠,讓幼兒在享受趣味性的同時學習童謠;最后,結束活動時不忘引導幼兒關注《西游記》名著,將幼兒的興趣延續(xù)發(fā)展,進而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
區(qū)域活動(閱讀區(qū)、美工區(qū)) 閱讀區(qū)投放《三打白骨精》繪本,幼兒在學習完童謠之后,對童謠很感興趣,但對童謠內容的記憶也需要反復加深,繪本的選材需要符合幼兒的閱讀偏好,能夠吸引幼兒翻閱欣賞。
美工區(qū)除了基礎的美工材料,還投放了唐僧師徒四人以及老妖婆的人物造型圖紙、超輕黏土模型,這些人物的造型多樣可供幼兒模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自然而然會觀察到人物的特征從而對童謠的內容也是一種回顧。
生活活動 在午飯前的閑暇時間,播放動畫電影《三打白骨精》,動畫片的生動呈現(xiàn)能夠讓幼兒對故事情節(jié)有更加具體的深刻印象,同時也可以適時培養(yǎng)幼兒文明觀影的好習慣。
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選取的歌曲是由童謠改編的。首先朗誦童謠,復習回顧;接著嘗試欣賞音樂,雖然歌詞相較于童謠有一些改變,但幼兒能夠很容易發(fā)現(xiàn)旋律和歌詞的特征;其次運用多種方式學唱歌曲,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最后接唱歌曲,請幼兒分組、分角色進行演唱,體驗接唱的詼諧情趣。
區(qū)域活動(表演區(qū)、建構區(qū)) 為了能夠讓幼兒在表演區(qū)有充分的游戲體驗,鼓勵幼兒親手制作表演的道具、背景,讓幼兒自行協(xié)商角色的分配以及對話練習,引導幼兒根據扮演的人物特征來表演。
大班的幼兒在建構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經驗,因此并不需要教師過多的介入,只需要投放不同的建筑材料,如紙筒、紙箱、木板、木塊等,提供白板給幼兒設計建構圖,這有助于幼兒的思維邏輯以及安排規(guī)劃能力的發(fā)展。
結合本次一日活動的開展經驗以及幼兒的發(fā)展特點、現(xiàn)實需求,圍繞幼兒園教育指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五大領域目標要求,對幼兒園開展此類活動提供相關組織策略。
提高幼兒教師的民間文學素養(yǎng)和能力 受限于幼兒自身的發(fā)展水平,他們所接受的是間接性教育,很容易處于被動狀態(tài),從而影響到民間文學對幼兒的熏陶,那么如何將被動轉化為主動,使得民間文學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就需要教師的介入,因此教師的素養(yǎng)和能力對此類活動的開展極其重要。
幼兒教師首先應該意識到民間文學這一寶貴資源對幼兒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認識到民間文學是良好的后備資源庫,因此教師要對民間文學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有教師認識到民間文學對幼兒教育的益處,才會去主動開展活動。
其次,教師對民間文學作品的了解程度與實際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開展是息息相關的,因此要加強自身的民間文學素養(yǎng)。幼兒園可以成立民間文學讀書交流會,幫助教師學習民間文學知識、研究具體作品,加強對作品的理解,提高文學修養(yǎng)。幼兒園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借鑒,但也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最后,教師要提升民間文學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幼兒園開展民間文學教育活動,大多需要教師進行傳遞教授,因此教學手段和方法都需要仔細斟酌,如在語言活動中,教學重難點是讓幼兒發(fā)現(xiàn)連鎖調特點,因此在制作圖譜時,將每一句童謠里的人物形象襯以不同的背景色,念童謠的時候加重語氣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童謠前一句的句尾是下一句的句首,便可化解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民間文學作品 民間文學的體裁很多,作品更是參差不齊,一些民族、地區(qū)的民間文學作品也有其特殊性,因此如何選取符合時代要求、適應本土環(huán)境、有益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優(yōu)秀民間文學作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與時俱進。民間文學作品不僅記錄了歷史生活,也體現(xiàn)了諸多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等意識形態(tài)觀念,時代在進步發(fā)展,因此在選擇作品時要避開思想糟粕,也有一些民間文學作品由于年代差異,在表述上并不與時代相匹配,那么就可以進行改編。
第二,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取的民間文學作品也是不同的。例如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理解能力較差,可以選擇形式內容較為簡單的作品,如一些簡單童謠,這一階段主要是引導幼兒對民間文學作品進行初步感知,萌發(fā)幼兒對民間文學的喜愛;中班幼兒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作品的選擇以民間故事之類為主,讓幼兒能夠感受更豐富的民間文學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對作品的內容也能有所了解,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大班幼兒有意注意發(fā)展迅速且有一定自控能力,無論是表達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有明顯增強,因此這一階段可以選擇一些篇幅較長、內容較為復雜、形式多樣的作品。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歸根到底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與幼兒發(fā)展相適應的民間文學作品。
第三,本土特色。民間文學大多具有明顯的地域和民族特征,體現(xiàn)了當?shù)氐臍v史文化,與當?shù)氐娜宋沫h(huán)境都是適宜匹配的,這類作品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故鄉(xiāng)的本土文化,在幼兒的心中扎下對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
第四,教育性。社會環(huán)境影響幼兒的性格、行為和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是非常必要的,民間文學作品中不乏具有正義、善良、堅毅等美好品格的人物形象可供幼兒學習,一些懲惡揚善的故事也有益于幼兒性格、情感方面的培養(yǎng),用這些作品熏陶幼兒,能夠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積極的三觀。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民間文學教育 民間文學作品可以為幼兒提供語言表達的良好環(huán)境以及同伴交流情感的機會與條件,這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一日活動之中,除了集體教學之外的活動也可以滲透民間文學資源。
幼兒天性愛玩,游戲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幼兒園里隨處可見幼兒游戲的身影,因此將民間文學教育和游戲活動相結合,將民間文學滲透到游戲活動中,發(fā)揮它的教育功能,可以讓幼兒在享受游戲的同時學習到民間文學。
區(qū)域活動是幼兒自由支配、探索的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幼兒能盡情享受愉悅的同時滿足各方面的發(fā)展需要,因此在區(qū)域中構建融入具有民間文學特色的元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喜愛表演,表演欲望和能力都很強,幼兒可以通過肢體動作、人物對話更好地感受一個故事。因此用來表演的故事要情節(jié)生動,角色特點鮮明,適合幼兒去把握角色的特點,更要有利于幼兒發(fā)揮創(chuàng)造。在美工區(qū)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能夠將自己熟悉、喜愛的作品內容和形象畫下來、捏出來,甚至可以讓幼兒自制圖畫冊,投放到閱讀區(qū),還可以讓其他幼兒閱讀,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學習。
三方合作,拓展教育資源 幼兒園民間文學教育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資源,必須重視影響幼兒教育的各個因素,家庭和社區(qū)也是幼兒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因此為了讓這些資源更好地融入幼兒園教育,三方必須通力合作。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長的教育觀念和行為都會影響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如向家長分發(fā)關于幼兒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園開展民間文學教育活動的相關理念、目標,讓他們了解幼兒園民間文學教育不僅能讓幼兒潛移默化地感受中華文化,還可以讓幼兒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情感態(tài)度,從而促進幼兒的全方位發(fā)展。獲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后就可以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民間文學教育的活動中來,甚至可以邀請家長來園聽課,讓家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一起組織活動。同時家長和社區(qū)的資源相較于幼兒園也會更加多樣化,因此要充分利用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利用這些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學教育活動,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間文學的興趣。
總之,民間文學資源融入幼兒園課程是一個曲折且未有定期的過程,必須結合多方的力量,做好充分準備才能積極應對挫折和挑戰(zhàn)。
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融入新時代青少年生活研究”(20JYB003)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