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
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習任務群”已不再專屬于高中語文教育。“學習任務群”作為一種課程組織方式,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有諸多相似之處,需要在初中語文教育中不斷探索與研究。
語文課程實踐性很強,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升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師應努力的方向,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是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習資源非常豐富,除了教材以外,生活中的大量資源都可開發成為語文學習資源。努力開發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動態,對于學生涵養人文情懷、提高語文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一節初中語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課為例進行探索。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強調實用性,文本材料一般來自當代社會生活,社會交往類材料、新聞傳媒類材料和知識性讀物都屬于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范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呈現出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的特點,文本類型多樣,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學生通過參與實用類文本的讀寫活動,既能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又能參與社會生活,提升思維品質。
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是相對于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而言的,既與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有相似之處,又有體現初中學生特點的特質。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仍然強調任務導向,強調自主學習,同時要考慮到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學習評價等因素。
進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學習實踐,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一是有實用性,二是有學習的價值,三是經典性和時代性兼顧,四是符合學生實際。
筆者選擇“寫廣告詞”作為教學內容,有這樣幾點原因:一是與筆者所研究課題內容一致;二是這一內容是七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版塊的內容;三是廣告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很多廣告都帶有文化內涵,是孩子們學習的好材料;四是學情調查顯示,學生對廣告詞的關注和寫作非常不夠;五是本課教學設計是筆者所設計的大單元教學“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第一課時;六是這一內容有很強的實踐性,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
在實用性閱讀教學實踐中,筆者以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中的綜合性學習內容為依托,擇取相應教學資源來進行教學。基于初一學生特點,選擇了以下幾類教學資源:第一,孩子們自己搜集的廣告詞;第二,從2020年最優秀的80條文案中精選4條有代表性的廣告文案;第三,中央電視臺文化類節目的廣告詞,輔以視頻,從聽覺的角度感受廣告詞的沖擊力;第四,經典的古詩詞;第五,2020年五四青年節的優秀文案《后浪》及視頻。選定材料的原則是:有實用性,有文化價值,符合初一學生特點,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模式方面,本課依托學習任務群進行教學。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在自己任教的兩個班進行了學情調查。調查顯示,孩子們對廣告詞關注的形式大于內容,不能深入關注廣告詞的文化內涵,不會寫廣告詞,語言能力匱乏,因此筆者設計了這節課。
本節課設計中,筆者將“閱讀優秀廣告詞,了解寫廣告詞的基本要求;學習寫廣告詞的寫法,根據情境要求,擬寫廣告詞;體悟優秀廣告詞的人文內涵”作為教學目標。其中“根據情境要求,擬寫廣告詞”是教學重點,“體悟優秀廣告詞的人文內涵”是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方面設計了三個任務,分別是:交流自己搜集的廣告詞,分享精彩之處;閱讀各類優秀廣告文案,學習精彩之法;根據情境撰寫廣告詞,傳達精彩之言。
教學中,以孩子真實的學習情境為切入點,孩子們寒假時制作的個人文集,上學期讀的《孔子的故事》,自己喜歡的書或物品,這些都是孩子們真實的生活。孩子們有親身體驗,自然心有所感、筆有所寫。
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的思維是有變化的。一些平時不勤于寫作的同學,也表現得很活躍,作品質量比較高。這節課只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第一課時,在完成廣告詞教學內容后,學生會以讀書節活動為契機,寫推薦語,為第一、二單元鄧稼先、聞一多等杰出人物寫頒獎辭,拍攝《鄧稼先》紀錄片,之后筆者會請孩子為自己熟悉的人寫小傳,這一學期的大單元教學就告一段落。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評價方式不應是單一的,應該是多元的、動態的。既有結果性評價,又要有過程性評價。個人自評、小組交流、小組互評等都可以納入評價體系。
實用性閱讀與綜合性學習結合,以統編教材為基礎,擇取、整合相應的學習資源,依托真實的學習情境,設置體現學生能力層級的學習任務,給以恰當的學習策略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有益嘗試,可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