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琦
“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學習目標實施的重要實踐方式之一便是項目式學習,本文以“網絡流行語”研究為例,從項目式學習的選擇、項目式學習的規劃、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項目式學習的評價四個環節展開研究,以期能夠獲得在“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中的一些體驗,從而能夠更好地開展其他任務群的學習。
筆者設計的主項目活動為“網絡流行語‘C’位出道”,選題依據是近些年隨著互聯網的全方位覆蓋、多媒體的迅速發展,網絡文化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每年的網絡流行語成為我們表達生活的重要載體。但是學生真的了解這些網絡流行語的內涵嗎?相比傳統意義的詞語,網絡流行語有什么樣的特殊之處呢?網絡流行語又如何恰切地使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流行語在今天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語言交往。這其中,也包括網絡語言的漢字漢語的規范問題,所以讓學生去援引事實材料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整理,針對在自己身邊出現的一些語言問題,能夠去分享探討自己的看法,對現象背后的成因進行分析,從而最終得出結論,并校正自己在生活中的語言運用,為祖國語言文字的正確運用和健康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項目式學習中,進行規劃是為了讓學生完成任務,從而能夠解決學生在“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的學習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這里,規劃主要通過方案的制定來實現,制定方案可以讓項目式學習順利開展和實踐,以“網絡流行語‘C’位出道”項目學習為例,規劃如下:
項目式學習主題:“網絡流行語‘C’位出道”。
項目式學習情境:流行語的產生和在生活中的運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用辯證的視野去看待流行語在生活中的運用,汲取好的語言,注意不好的語言,從而保持語言的規范和語言背后的心態的理性健康。
核心素養目標有五個:一是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研究、分析論證的形式進行項目式學習探究,培養學生的理性嚴謹精神。二是梳理網絡流行語的變化并剖析原因。三是從語言現象剖析背后的社會心理,讓學生加強社會意識和文化自信。四是探索多種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五是任務驅動:網絡流行語包含5個任務,分別是千篩萬選,就是通過問卷調查收集詞語,小組內部進行梳理;追根溯源,研究流行語的演變;語出有因,研究流行語流行的原因和心理;各抒己見,研究有關流行語的爭鳴;讀寫測評,為詞典寫序言,編纂手冊。
項目式學習的實施,以任務為驅動,學生分小組按照規劃方案分工實施,具體如下:
總任務:走近網絡流行語。
項目實施任務一:收集整理流行語,感知體會流行語的特點;閱讀相關文章,加強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敏銳,并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項目實施任務二:通過調查分析,通過對流行語追根溯源,發現流行語流行的契機,探究流行語背后的社會心理與文化內涵,在理解語義的過程中,形成對流行語的理性認知。寫出“網絡流行語的流行與發展的現狀調查”。
項目實施任務三:通過調查,發現問題,觀照流行語的未來與發展,辯證看待流行語現象,感受流行語對祖國語言的貢獻與不足之處;在討論交流、思考辨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對流行語的看法,完成相應的實踐和寫作任務。
三個任務在總任務的統攝下,由淺入深,環環緊扣,從而實現了真正的“當代文化參與”,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同時,任務的設計也凸顯了課標中所要求的情境性。
項目實施任務四:查閱相關資料,結合“網絡流行語‘C’位出道”這一專題,探究流行語流行的原因,寫一篇小論文。
立足于語言建構與運用來設計任務群,凸顯學科特點設計任務群時,不一定非要教教材里的內容,因為根據任務群總體要求,教師可以靈活實施。所以我設計了以上項目活動,可以說,這個項目式學習是立足在語言的建構與運用上的。
多讓學生去剖析梳理和表達 在“網絡流行語”項目式學習的研究過程中,要讓學生去梳理網絡流行語背后的心態,流行語的表層特征和內在含義,讓學生充分實踐,并將小組討論落在實處,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有師生的對話和交流,讓學生積極地表達和探討,豐富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經歷,也讓學生了解如何在網絡中或者真實的言行中使用這些網絡流行語。
要體現“參與”的重要,讓研究真實有趣味 在“當代文化參與”任務群中,一定要在“參與”上多琢磨下功夫,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帶領學生一起去探討每一個網絡詞語背后的規律,以及所隱含的社會心態,從而讓學生真正地去梳理社會現象,在思考認識中形成自己的認知,讓學生來表達他的喜怒哀樂,這也是立德樹人的一個重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