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淑君
孩子的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而非只是一方單獨的責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要想教育好孩子,教師和家長就要多溝通,學校和家庭就要同協作。為促進溝通,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中心小學高度重視家校共育工作,多措并舉,對家校共育進行了深入探索與研究。
家校合作有效建立需要雙方互相了解,我們努力構建多種渠道,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增進對學生的了解。教師通過入戶訪、電話訪、微信互動、約見面談等形式加強溝通,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在家表現、興趣愛好、學習需求及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也主動和家長溝通學生在校表現及存在問題,雙方建立起溝通網絡,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此外,家長開放日及家長會也是很好的溝通渠道。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和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活動拉近了雙方的距離,促進了溝通,形成了教育合力。
隨著地區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家長對優質教育質量的需求不斷提升。面對家長的高期待,我們的教育不能閉門造車,要開放辦學,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攜手共育良才。學校努力動員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和建設,為學生成長、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組建家委會,共同管理學校及班級事務 我校家委會建設一直穩步推進,班級、年級、校級家委會分別在不同層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校努力完善家委會工作,制定家委會章程、制度,明確家委會職責,引導家委會參與學校各項管理。班級家委會承包了班級的日常事務,各項工作主動分擔,為班級建設出謀劃策,各項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年級、校級家委會做好家校溝通,提出寶貴建議,并對學校各項工作的實施予以監督。
推進家長課堂,拓展學生學習空間 我校地處城鄉接合部,屬于經濟較發達地區,生源多元,家長層次各有不同。我校教師充分挖掘家長資源,請家長走進校園,開展家長課堂活動。故事媽媽進校園、爸爸講壇等活動不但使學生增長了知識,也促進了親子溝通,孩子們越來越崇拜自己的父母。
組建家長志愿者隊伍,參與班級建設 我校班班成立了家長志愿者隊伍,他們在班級建設與孩子教育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大課堂活動他們沖鋒陷陣,幫助教師組織學生;外出實踐或各項演出,他們不僅是講師還是導演助理和化妝師;班級凈化美化、班級讀書活動的開展他們默默奉獻。每到周末,我們便會看到家長志愿者帶領孩子打掃教室的身影,都說身教勝于言傳,家長們用他們的行動教育孩子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習,關愛班級這個大家庭中的老師和同學。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補,各有職責,各有擔當。我校高度關注家庭建設,加強對家庭教育指導,指導家長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掌握科學育子方法。除利用好市、區級各項家長培訓資源外,我校堅持開辦家長學校。我們請專家走進學校開展專題講座,普及家教知識,更新教育理念;主管領導、骨干教師經過培訓,成為家庭教育指導講師,結合學生存在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指導;為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我校注重典型引路,每學年開展“育子好家長”評選活動,宣傳家長育子經驗,指導父母科學育子。
一位專家在育子策略講座中提到 “做給孩子看,帶著孩子干”,值得我們借鑒。其觀點一是強調家長要注重榜樣示范,另一便是要在體驗中育人。我校努力創設親子互動的機會,促進親子溝通,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親子教育。如七一黨的生日,我校舉辦慶祝文藝匯演活動—童心向黨愛祖國,從排練、預備會、彩排到正式演出,我們歡迎家長參與其中,并分配具體任務。臺前幕后,他們忙碌著、快樂著,當孩子登臺展示時,家長充滿驕傲,孩子也在過程中感受著家長的關愛與支持,為家長的默默付出而感動著。我校為足球特色校,日常訓練,球場上也能看到家長的積極參與,或在場邊助威,或一同上場拼殺,一群大孩子帶著小孩子追逐著足球之夢。六一大型展示活動中,家長與孩子一起登上舞臺表演足球特技,贏得陣陣掌聲。同時我們還召開親子運動會,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我校的傳統節日校本課程的實踐體驗活動,學生、家長共同收獲著成長。
家校共育活動的推進促進了家校溝通,為孩子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僅促進了孩子成長,也推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此項工作的推進改變了我們的管理思維,我們學會打破學校、教室的壁壘開放辦學,學會挖掘借助資源開展教育活動,參與中,師生、家長、學校實現了共贏。在家校共育工作上,我們雖取得了一些進展與成績,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深化。今后我校將加強制度與管理機制的建設,使家校共育工作走上科學化、常態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