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燕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剛入職的新教師、需要給新教師提供哪些支持以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都是幼兒園首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也是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在全國砥礪奮進推動學前教育跨越式發展、推進科學保教取得重大進展的背景下,幼兒教育的規模日益擴大,其需求的教師數量也日漸增多。以筆者所在幼兒園為例,新教師的加入有效緩解了我園師資緊缺的現狀,同時也為我園的新教師培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了解新教師的工作現狀以便針對性地幫他們找準方向、找對教學切入口、激發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動機,是我園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了了解新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園采取了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新教師的想法及專業發展現狀。調查內容包括目標要求、進取心理狀態、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性教育和課堂方法等。
(一)無形的壓力
對于這些剛踏入教育工作崗位的新教師來說,他們不了解幼兒園的具體工作。新教師在體驗到初為人師的喜悅與驕傲之余,也會因為各類信息資料的準備、形形色色的評比活動、哭鬧打架的孩子、日趨復雜的人際交往等工作壓力而出現焦慮、厭倦等心理情緒。部分新教師覺得自己不能勝任工作,產生了矛盾、彷徨、無所適從的情緒,認為幼兒教師這份工作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
(二)經驗的缺乏
不管是教育教學,還是班級管理,新教師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比如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進行班級主題環境的創設、開展各類校園活動、處理幼兒之間的矛盾、與家長的溝通等。另外,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工作中,新教師會因為教學經驗不足而很難跟上課程改革的變化、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
(三)成長較緩慢
新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有一個明確的職業規劃,有一個清晰的前進目標,這樣才能讓自己快速地成長。但據筆者了解,在面對全新的崗位、全新的園所、全新的團隊時,新教師對自己專業能力的認知不夠,不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對未來感覺很迷茫,對自身的角色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部分新教師原地踏步,自主學習意識不強。部分新教師喜歡等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訴他們該怎么做,在工作中比較被動,主觀能動性較弱,成長比較緩慢,沒有較明顯的成長軌跡。
《幼兒園新入職教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指南》突出強調了“師德”“兒童研究”和“支持兒童”這幾點。筆者認為,這意味著國家要求幼兒園教師要能讀懂兒童、理解兒童,要有兒童視角。根據這份《實施指南》的引領,我園采取了一些具體舉措,以推進新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激活潛在動力,搭建成長階梯
新教師如果想要成長為一名稱職的幼兒教師,就需要內在的改變和外在的支持。新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成長過程。我園在推進新教師專業發展時,注重激活其潛在動力,為他們搭建適度的成長階梯,助推新教師的能力提升。
1.讀書學習活動。閱讀是促進新教師自身成長發展的階梯之一。我園會定期組織新教師開展各種讀書學習活動。在每個學期初,我園會為新教師選擇恰當的書目,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一些專業圖書。例如,能指導新入職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能鍛煉新教師觀察兒童、解讀兒童的能力的《觀察兒童》《觀察的藝術》,能拓寬新教師教學思路的《向兒童學習》《早期教育中的生成課程》等。
同時,我園建立了新教師閱讀打卡群。教研室會將一些需要重點研讀的書籍提前發到群里,鼓勵新教師針對各個章節進行深入研讀,做好摘記,將書中理論及時梳理成思維導圖。教研室會定時組織新教師在群內進行集體閱讀、感悟交流等活動。另外,在每周例會前,我園會選出兩名新教師將自己最近看到的好書推薦給大家。在更新教育觀念的同時,讀書學習活動還打開了新教師的教育思路,在潛移默化中豐富了他們的教育知識。
2.各類技能比賽。為了提升新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我園努力創造條件,積極為他們搭建各種學習平臺。例如,在每學年中,我園會定期開展新教師展示活動、半日觀摩活動等。我園通過環境創設、教案設計、微課、評優課、基本功大賽等比賽活動為新教師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得到充分鍛煉,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們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總結經驗,提升個人的專業化水平。
3.營造和諧氛圍。我園重視培養新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歸屬感,這對一個新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平時,我園會及時關注新教師的生活狀態,與他們建立情感鏈接,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尊重和耐心,充分挖掘他們的優勢和特長。我園還會組織各種豐富且有情趣的文化活動,如社團活動(唱歌、舞蹈、瑜伽、健身、烹飪、美妝、手工、閱讀)、團建活動、志愿者活動等,為新教師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引導新教師主動融入團隊,讓新教師由內而外地對幼兒園產生認同感、歸屬感。
4.個人成長檔案。我園為每位新入職的教師都設計了一份個人成長檔案袋,收集和記錄了新教師在園內接受的培訓內容、指導時間及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能力的轉換與成長等細節,例如新教師設計的案例材料、新教師獲得的榮譽證書等。個人成長檔案讓新教師直觀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長,激勵著新教師的進取之心,強化了新教師的自我發展意識,幫助新教師樹立了專業發展的信心。
(二)增強外在支持,實現健康成長
除了用多種方式激活新教師的潛在動力、滿足其發展需求之外,我園還不斷完善教師培養制度,優化教師激勵機制。
1.培養制度。我園建立了較完善的教師培養制度,針對不同階段的教師制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愿景。例如,在新教師人才培養中,我園開展了“青藍工程”(即師徒結對)、“童真”特色課程、名師專家引領、青年教師讀書等多項活動。如此,新教師能更高效地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實現自己的快速成長。
2.培訓計劃。我園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注重培養和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素質。在明確培養方向和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我園采用了各種培訓方式,不斷提高全體教師的綜合專業素養及其專業技術水平。例如,在新教師的三年培養規劃中,我園通過問卷調查、征求意見、教代會等方式了解新教師的具體情況,根據不同教師的不同特點,為他們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具體細致的工作計劃,引導新教師更加積極、主動地成長和發展。
3.互動對話。在每個學期,我園都會向新教師征求問題,開展“互動對話”活動,邀請一些骨干教師為新教師答疑解惑,幫助他們梳理和分析問題。骨干教師會結合自己的帶班實例向新教師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通過親切對話的方式,實時幫助新教師解決各類教學問題。例如,在關于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的對話中,新教師表示對家長心存畏懼,不知道要和家長說些什么。針對這樣的困惑,骨干教師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記錄下他們的閃光時刻;二是要真誠、主動地與家長交流,直面問題,靜心傾聽,換位思考;三是不能脫離家長,要有與家長共同成長的決心。每一次的對話,都讓新教師學習到了新知識,促使他們的專業水平逐步提升。
4.園本教研。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是新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教研活動中,我園關注新教師的問題與需求,以“聚焦問題,有效互動”的態度,將教育科學理論與實際教學問題緊密結合,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鼓勵新教師主動積極地參與園本教研,支持新教師開展科目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同時,我園充分利用名師團隊、教研小組、課程設計小組、學科小組等力量,加強新教師的科目教學素養,提高新教師的觀察能力、課程設計能力、班級管理能力等,幫助新教師養成勤學、勤思的良好品質。
5.考核獎勵。我園有效落實了市教育局考核文件中的相關要求,從工作學習情況匯報、演講比賽、課堂教學過關、家長滿意率和教研活動參與情況等方面對新教師進行考核評優,力求真實、公平、公正,讓新教師體驗到收獲的喜悅,調動新教師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培養新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新教師的教學水平,這是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是促進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園積極地為新教師搭建專業成長的平臺,幫助他們盡快適應自己的職業角色,鼓勵新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不斷摸索、不斷進步,重視每位新教師的專業成長和進步,引導新教師及時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從而一步步提高新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新教師的專業成長,使幼兒園的教學質量邁上新的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