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瓊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其資源的獲取途徑多樣,且內容可通過微課錄制工具進行優化處理,滿足不同類型的教學需要。不同類型的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實際中有不同的應用情況,起到不同的應用效果。如復習課微課應用于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考前復習以及高考一輪復習,新授課微課應用于再現科學史、突出重難點知識、重要概念的學習,實驗課微課應用于解決實驗教學的準備與不足。微課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發揮了一定的顯性作用,也存在著需要反思及深化的問題。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微課;輔助
微課是這些年興起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是一段微小的課程視頻,一般是5-8 min,甚至可以更短,短小而精[ 1 ]。隨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微課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微課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帶來了技術上的挑戰與教學內容的豐富。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中,微課更有助于發揮教師主導下、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作用。
1? 微課的獲取途徑與內容優化
信息技術手段的發展,給教師提供了很多獲取微課、錄制微課的途徑。網絡上找到的微課可能很難下載,也可能不是教師想要的,教師可根據需要在線截取其中一段有用的資源。比如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錄屏工具”和“微課通”,能實現錄制微課。“錄屏工具”是省資源平臺教學助手中的一個工具,“微課通”是省資源平臺的一個應用。特別是“微課通”,不僅可以實現錄制微課,隨時按下暫停鍵,而且完成后能對微課資源進行剪輯,還可以實現給無聲或者有聲的視頻配上自己的解說。通過優化后的微課能滿足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的不同需要,微課能同時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發揮直觀教學中言語直觀、模象直觀的優勢。
2? 微課的不同類型與教學應用
微課并非是一節課的簡單縮影,教師可根據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選擇將不同類型的微課:復習課、新授課、實驗課,靈活地應用于教學實際中[ 1 ]。
2.1? 復習課微課梳理考前復習的知識
復習課微課可用于輔助高中生物學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考前復習以及高考一輪復習,以微視頻的形式將精簡的知識呈現給學生。
范例1:在平時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考前復習中,教師可通過微課,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加上教師的解說對知識進行呈現以及建構。高中生物學人教版新教材必修1《分子與細胞》(以下簡稱“新教材必修1”)中有關細胞的內容,可分別錄制“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等的微課,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復習。微課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實現對知識的回顧,還能解決課時緊張的問題。微課能將知識的復習濃縮在視頻中,可讓學生在課中學習,課后重復觀看進行鞏固,實現教學資源范圍的最大化。
范例2:高考一輪復習不應該是新授課知識的簡單再現,要講透知識的細枝末節,需要教師對知識進行處理,以及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教育資源進行加工。在復習高中生物學人教版舊教材必修3《穩態與環境》中的“生態系統”,教師將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功能以及穩定性錄制在微課中,課堂上播放微課讓學生通過聽微課進行舊知識的回顧。通過微課在一輪復習中的的應用,改變以往一輪復習課重復新授課知識的模式,極大地縮短了時間,有效地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在5-8 min回顧舊知識,降低學生的疲勞感。
2.2? 新授課微課活化課堂教學的內容
新授課微課可以是一段介紹科學史、某節的重難點知識、某個重要概念的視頻[ 2-3 ]。教師根據學生的學情,進行充分地備課,設置各個教學環節,恰當地選擇微課,將微課融于教學,輔助教學。
范例1:關于新教材必修1“酶本質的探索”這段科學史,教師可播放微課,按照科學史的時間先后順序介紹從巴斯德到奧特曼這六位科學家對于酶的探索及研究發現,并且介紹幾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觀看科學史的微課如同看一場微電影,故事簡潔,要點突出。通過微課的學習,學生認識了各個科學家對酶的研究情況以及科學家鍥而不舍的精神。先通過微課學習科學史,再請學生討論交流,有效利用微課的導學作用。
范例2:學習新教材必修1中“轉運蛋白中的載體蛋白和通道蛋白”這個重難點知識時,教師播放微課介紹兩種蛋白質的區別以及它們各自如何在物質運輸過程中起作用。將通道蛋白比成玩擋板游戲的擋板,載體蛋白比成載客船只,化抽象的語言描述為形象的解說和動畫演繹,實現言語直觀教學到模象直觀教學的轉化,極大地調動學生大腦右半球的思維。
范例3:《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必修模塊1中六個重要概念。學生學習了細胞膜和細胞核的結構及其功能、各種類型細胞器及其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及運輸過程,為了更好地達成“細胞各部分結構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執行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這個重要概念,此時教師播放“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微課,建構起細胞各部分結構和功能的聯系。使學生從整體上理解細胞各項生命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歸功于細胞各部分結構的分工和合作,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結構與功能觀的生命觀念。
2.3? 實驗課微課完善實驗教學的形式
實驗課微課不僅能用于學生正式做實驗前的學習,還能彌補因各種因素導致學生無法做實驗的不足[ 1 ]。 對于實驗課微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給學生播放的微課,應是有操作步驟解說的視頻。
范例1:新教材必修1關于“生物組織中有機物檢測”的實驗,此實驗可利用顯微鏡鑒定花生子葉中的脂肪、可檢測雞蛋清中的蛋白質、可檢測梨汁中的還原糖。3個小實驗操作并不難,但需要檢測的內容多,并且每個小實驗都需要觀察顏色現象。在正式做實驗之前,學生僅憑聽教師的講授,容易造成概念混淆,且不夠形象具體。通過播放實驗課微課,學生對于實驗的操作步驟的理解、實驗現象的認識更加形象鮮明,對于顏色的感知更加具體,間接地培養了學生的操作技能。
范例2:新教材必修1關于“細胞的有絲分裂”,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實驗耗時長,步驟較繁瑣。可能因課時緊張、學校的實驗材料不足等,學生最終無法親自動手做這個實驗。教師播放實驗課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身如其境地學習具體的操作步驟,彌補學生無法動手實驗的不足。
3? 微課的顯性作用與反思深化
教師不是知識的播報機,是學生思維碰撞的引導者,教師通過處理信息,協調知識的呈現,有針對性地將知識以微課的形式明確地傳輸給學生,充分利用了微課的顯性作用。微課時間短,但內容精,精減知識輔助教學,集中學生短暫的注意力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微課能化解復習課上知識回顧的枯燥,能突出新授課上科學史的生動性、重難點知識的科學性、重要概念的系統性,能為實驗課教學做準備以及彌補不足。
學生聽微課,不是漫無目的地觀看視頻,教師應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聽課要求,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微課的使用代表了教學技術的革新,據觀察,老教師接受、學習新技術的能力普遍欠缺,年輕教師更熱衷于技術的應用與研究。科學在進步,知識處在不斷更新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固步自封,更不要覺得一份精心準備的微課資源能一勞永逸,應用于今后一屆又一屆的教學中。教師應與時俱進,創新理念,不斷學習,不斷收集科學資源,及時更新微課。教學不應只是為傳授學科知識而教知識,《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四層之一為“關鍵能力”,要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微課的學習不應只局限于復習課、新授課、實驗課,高中生物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適當為學生提供解決現實生活中生物學問題的微課,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而這將要求教師花更多的時間用于資料的收集以及微課資源的開發上,給教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當挑戰出現,教師開始思考,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能力在研究中就可得到提升[ 4 ]。
參考文獻:
[1] 王珊.基于微課的高中生物學復習課的設計和應用[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8 :17-18.
[2] 楊軍.微課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研究[J].中學生物學,2018(11):17-19.
[3] 王霧,秦偉強.基于微課的高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9):186-187.
[4] 季忠云.借微課資源建設之力,助推教師專業發展[J].中學生物教學,2019(1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