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娟



摘? 要:目的? 研究對比胃潰瘍患者采用奧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門診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由計算機軟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患者采用早晚餐后服用奧美拉唑的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早晚餐后口服西咪替丁的治療方法。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生活質量水平以及一年后隨訪胃潰瘍復發率。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水平高于對照組,在一年后隨訪中胃潰瘍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奧美拉唑和西咪替丁兩種藥物都對治療胃潰瘍有一定的作用,但奧美拉唑的治療效果更佳,且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治療后的復發率較低,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奧美拉唑;西咪替丁;胃潰瘍
中圖分類號:R573.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8-0177-03
胃潰瘍作為消化性潰瘍的一種,主要潰瘍部位發生在胃的內壁。正常情況下,解剖學胃的內壁表層有專門保護胃黏膜的生物層,當這層黏膜由于不同原因遭到破壞時,受損的部位會容易發生潰瘍,從而發展成胃潰瘍[1]。發生在胃小彎附近的潰瘍最為常見[2]。另外是發生在賁門附近或是胃的上三分之一處,該部位的潰瘍需要引起重視,容易造成胃出血和穿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3]。胃潰瘍的治療時間長且容易復發,正確用藥能夠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疾病復發。胃潰瘍臨床上治療藥物較多,主要以H2受體和質子泵阻滯劑為主,本研究主要對比胃潰瘍患者采用奧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門診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由計算機軟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33~70歲,平均年齡(56.32±2.77)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3.41±1.65)個月。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女29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57.12±2.26)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4.12±2.01)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消化性潰瘍病診斷指標》[4]中的相關標準;②通過電子胃鏡檢查胃黏膜存在圓形或類圓形缺損,周圍存在充血;③有腹痛、反酸、燒心等臨床癥狀。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臟器嚴重疾病者或合并嚴重并發癥者,如十二指腸胃潰瘍、消化系統疾病等;②精神狀況差,無法配合實驗者;③病史模糊不詳者;④對試驗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服用阿莫西林等抗菌藥物和胃黏膜保護劑。
對照組患者行西咪替丁片(生產企業:上海信誼天平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484)治療,早晚餐前30 min口服1次/d,0.2 g/次,連續服用1個月。
試驗組患者行奧美拉唑腸溶片(生產企業:山東魯抗辰欣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831)治療,早晚餐前30 min口服1次/d,10 mg/次,切記不可咀嚼,連續服用1個月。
1.4? 觀察指標
臨床治療效果用治療有效率表示。治療有效率包括①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無惡心、嘔吐、便血等,通過電子胃鏡檢查潰瘍病灶消失或處于瘢痕期;②有效: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有所減輕,電子胃鏡檢查潰瘍面積減少超過50%;③無效:與治療前相比臨床癥狀變化不明顯甚至更嚴重,電子胃鏡檢查潰瘍面積未減少甚至增加。治療總有效率=(顯著+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惡心、頭昏、腹痛,總發生率=(惡心+頭昏+腹痛)例數/總例數×100%。
生活質量水平采用生活質量指標調查表(DLQI)做問卷調查,滿分為40分,共10項,每項0~4分,0分為無癥狀,1分為輕度,2分為中度,3分為重度,4分為極重度,分數越低表示生活質量水平越高。對比兩組患者一年后的復發率。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一年后復發率對比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一年后的復發率,試驗組患者潰瘍復發5例,復發率為10%;對照組復發13例,復發率為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336,P<0.05)。
3? 討論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中的一種,主要是胃內壁黏膜或是更深層發生潰瘍,繼而發展成胃潰瘍[5]。臨床表現為胃部的不適感、食欲不振等。胃潰瘍最常見誘發的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不僅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害,還會促進胃酸的分泌,進一步加重潰瘍情況。另外,大量的吸煙、酗酒、辛辣食物的攝入也會加重潰瘍。治療胃潰瘍的關鍵是對胃酸分泌功能的抑制,西咪替丁是一種由胃壁細胞H2受體作用起到抑制胃酸效果的藥物,奧美拉唑則是通過抑制H+K+-AKP酶的活性而抑制胃酸的分泌。
兩組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等抗菌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在聯合使用胃黏膜保護劑下還可以提高消化性潰瘍的愈合效果,在此基礎上試驗組患者口服奧美拉唑治療方法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奧美拉唑屬于第一代質子泵抑制劑,能夠通過提高胃內的pH值對胃酸起到抑制作用,促進潰瘍部位的愈合,平衡胃內環境的酸堿度,提高治療效率。對照組患者服用西咪替丁片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試驗組(P<0.05),西咪替丁片主要作用于胃壁細胞上H2受體,起競爭性抑制組胺作用,抑制基礎胃酸分泌,由于在體內分布較為廣泛,且藥理的作用復雜,導致不良反應增多。因此,奧美拉唑的安全性更高,在治療有效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能夠堅持自主服藥,達到治療效果的最大化。兩組患者在徹底治愈停藥后,對比一年后胃潰瘍的復發情況,試驗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奧美拉唑對胃內酸堿度平衡具有調節作用,可以保護胃黏膜不受胃酸的刺激,促進潰瘍傷口的愈合,減少后期疾病復發的可能。臨床癥狀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研究[6]中的報道數據相近。
綜上所述,胃潰瘍患者采用奧美拉唑的治療方法在臨床效果上更為明顯,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且治愈后疾病復發率不高,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使更多深受胃潰瘍折磨的患者受益其中,盡早治愈疾病,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朱秀芬.使用奧美拉唑鈉與西咪替丁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效果對比[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5):20-21.
[2]劉宏艷.奧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療效比較[J].海峽藥學,2017,29(9):103-104.
[3]郭宓嫣,招杰.應激性胃潰瘍采用奧美拉唑與西咪替丁治療的臨床效果[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12):62-64.
[4]袁耀宗.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范[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4(3):243-246.
[5]周富初.奧美拉唑和西咪替丁治療應激性胃潰瘍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3):20-22.
[6]趙保軍.胃潰瘍出血應用奧美拉唑與西咪替丁治療的療效對照評定[J].海峽藥學,2017,29(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