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艷
(江蘇省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 222200)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是如此,基礎教育領域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并不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而記住數學中的知識點,而在于通過讓學生熟悉和掌握數學計算方法,了解數學規律和原理,而具有進行數學思考和計算的能力.而以往的數學教學工作過度偏重與理論化教學,而忽略了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以往教學工作開展上存在的嚴重不足.而怎樣才能改革以往的教學方法,以科學的教學策略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下本文就結合小學中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對這一課題展開詳細論述.
1.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使教師注重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上選擇了正確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需要一段時期的發展才能逐漸獲得提高.教師在數學教學上切不可急功近利,寄希望與在短期內讓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獲得明顯的提高,這樣的教學原則本身就是錯誤的.教師應注意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數學教學工作,不要把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僅停留在其數學成績上,而要多通過日常教學活動來觀察了解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狀況,教師只有秉持為教育負責,為學生負責的心態,努力做好日常的教學工作,秉持系統化、持續性的教學思想,持之以恒地做好教學,培養學生形成善于思維.努力思考的數學習習慣,才能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獲得有效發展和提高.
2.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因不同的學生在先天素質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因而教師不可能以一種通用的教學方法,讓所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獲得平均同步的發展,這就要求在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上,要注意以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注重根據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狀況,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對于數學思維活躍,能力表現突出的學生,避免讓其過度把時間精力耗費在單調的基礎性訓練上,而應當賦予其具有一定挑戰性和自由度較高的數學學習任務,而對于思維不夠活躍,學習表現不突出的學生,要注意避免讓其涉足高難度、過度抽象的數學問題的解析,而應當讓其先從基礎訓練入手,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究的興趣,在學生形成一定學習基礎以后,在讓其涉足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問題的思考解析,這樣通過根據不同對象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全班所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都獲得有效發展和提高.
1.結合生活現象設置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
筆者認為,造成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不注重思考,以死記硬背來學習數學的主要原因,跟教師教學工作開展上過于理論化有關,一些教師在數學教學上不注重讓知識的講解方式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習慣,采用教材宣講式的教學來讓學生記憶掌握數學知識.而數學屬于一門高度抽象性的學科,基礎數學領域很多知識內容都是符號化的、高度脫離現實生活的知識內容,教師如果在數學知識的講解上再不注重生動性,必然導致學生只懂得死記硬背,而不去思考數學知識背后的規律原理.因而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應把數學知識的講解跟學生平時經常接觸到的日常生活現象結合起來,以生活化的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認知數學知識,把握數學現象背后的規律.這樣學生才能形成努力思考的知識認知習慣,也才能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而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計算能力的提高.如在《分數的基本認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上,教師可以選擇以切蛋糕的方式向學生講解分數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切蛋糕的現象中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從而理解分數的概念定義,結合學生常見的日常生活現象,使得其把對分數原理的認知跟現實事物聯系起來,從而使得學生更好地通過現象而把握本質,理解掌握分數的數學知識.這樣能夠使得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通過聯系現象而思考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使得其數學思維能力通過積極思考而獲得發展提高.
2.利用反例教學法,激發學生思維活力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過度強調自身權威,要求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上完全服從自己,以自己提出的知識為正確知識的標準.這樣容易導致學生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死記硬背教師給出的知識就可以了,而不注重自己通過思考判斷去分析知識的正確性.這是不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努力求知的了良好習慣,教師要注意避免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性,要讓學生在接觸數學問題時,具有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而不是一味接受教師的觀點.這方面,教師可以使用反例教學法來激發學生思維活力.反例教學法是一種現代新興的教學方法,其主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刻意設置和運用一些錯誤的案例,讓學生去思考辨偽,從而打破學生的知識學習上的思維定式,激活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創新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思維
以往的數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在教學評價上主要針對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行評價,而缺乏跟學生能力相關的評價指標,這容易讓學生養成唯分數看齊的學習習慣,這是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筆者認為,要培養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應在評價系統中引入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情況進行評價的有關指標,并通過觀察了解學生在數學計算,參與數學活動時的表現情況,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做出記錄和反饋.這樣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到自己在能力發展上還存在哪些不足,從而把學習重心更多用在思考求知上,而不僅僅只關注分數,而認為只要考出高分就夠了,而不注重數學問題的思維和探究.教師可以在教學評價中引入課堂表現、數學活動參與度、數學計算能力、數學理解能力等反映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和能力的指標,并通過構建系統化的評價機制,客觀反映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狀況,這樣可以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進行記錄,鼓勵學生積極思維,提升自身的思維水平,從而使得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其未來成長為優秀的數學人才而做好學科基礎能力的鋪墊.
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化工作,教師要注意以素質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工作,避免簡單地以分數評價教學工作成績,教師只有秉持系統性、持續性的教學思想,注意做好日常的每一項教學工作,通過循序漸進的培養,才能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獲得有效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