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娟芳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里中學 215217)
在初中階段,物理的學習是學生們第一次系統化的接受物理知識,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學生們對于物理學習的新鮮度和好奇心,老師一定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們在初步進行物理學習的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有效的為今后的學習打造良好的基礎.經過幾輪的教學改革,初中物理的知識變得更加的扎實和實用,但是很多初中生在學習當中,仍然感覺到物理學科難以理解,無法在物理思維形成和物理方法中得到實際應用,而深化物理教學改革,重視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們找到物理概念與規律的生成過程,從而突破性地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實打實的培育.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好奇心很強的階段,學生們對于物理實驗有著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每一種器材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態,但是由于自身對于實驗探究重要性認識的不夠,會導致學生將實驗探究最終當成兒戲,在實驗中只能無聊的玩弄器材,只是停留在一些簡單的實驗操作當中,從而忽視了實驗的原理和方法,使得物理實驗探究的課程效率不斷的下降,難以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針對以上現象,老師要改變學生們對于物理實驗的態度,利用核心素養來提高學生們的科學責任感,讓學生們能夠了解到測量工具對于人們認識周圍世界的重要程度,從而進行深一步的科學實踐探究.
例如,老師在帶領學生們進行“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操作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養,首先,老師需要讓學生們提前預習實驗內容,能夠基本的了解到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運行原理,并且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的形式:用單擺測量重力加速度是根據什么物理原理進行的?請同學們結合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來分析在實驗操作中所需要測量哪些量?各用什么測量工具?從何時開始計時才能夠準確地測量單擺周期?如果測量30到50個周期,有什么好處?讓學生們根據老師一系列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并通過記錄的形式將問題一一的解開,用一種嚴謹的態度來對待物理實驗.緊接著,學生們取出約長一米的線繩,穿過帶孔的小鋼球,并打出一個比小孔大一些的結,然后拴在桌面的支架上,當擺錘從平衡位置拉開一個角度,并放開用秒表來測量單擺完成30次全振動所用到的時間,反復測量三次,算出周期數值的平均數值.最后,老師要密切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實驗操作,當發現一些學生并沒有辦法合理的完成老師的實驗要求時,通過在課堂上及時地提醒相關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們不要將單擺懸線的上端隨意卷在鐵架的桿上,并且要時刻的注意擺動時擺錘的速度不要過大.通過這一實驗操作,更多的初中生在以后的物理實驗操作當中,將會樹立起謹慎的意識,不斷地增強科學的責任感,此來提高自己的核心素養.
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更多的教師合理的完善課堂內容,使得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是課堂必備的教學工具.物理的相關知識來自于生活,就是對生活的科學反應,老師不僅僅要把教學的目光放在教材課本中,而且也要利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們開拓眼界,讓他們用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來思考自然中的一些物理現象,從而不斷的提高自我責任意識,能夠清楚的了解到物理的學習對社會的有益之處,這才是核心素養需要培養的思想精髓.
例如,老師在講解“太陽能”相關知識的時候,雖然太陽能的文字敘述較為多,還需要學生們理解的知識點也較為復雜.首先,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一段關于太陽能運用的技術原理,讓學生們可以了解到教材課本之外的知識點:赤道上的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369W/m2,地球赤道的周長為四萬千米,從而可以計算出地球獲得的能量,可以達到173000Pw,而人們正是利用這些能量來維持生存,其中便包含了太陽能等一系列的可再生能源.然后,老師再根據教材課本來對太陽能的分類,讓學生們了解到太陽能光伏和太陽熱能的區別和聯系,并且將光能的相關知識點融合在太陽能當中進行具體的講述,老師可以再一次的利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們展現巨型的向南窗戶或者是建筑材料都可以慢慢吸收以及釋放太陽熱力的運行原理,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太陽能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最后,老師從當今世界全球變暖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們展現利用太陽能的重要程度,學生們將教材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形成科學的邏輯思維.
形成一定的物理觀念,對于學生們進行全面發展具有著與時俱進的作用.但是要想形成良好的物理觀念,還需要學生能夠運用物理的視角來審視問題,通過相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來解釋實際的問題,從而對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深化解析.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們充足的學習時間,大學生們在問題反思當中不斷地提出質疑,而老師要一一的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以此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
例如,老師在講解“簡單電路”相關知識點的時候,首先,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展示一個簡單的電路實物圖,運用實物來吸引學生們的聽課興趣,引入教學情境,然后從最基本的電路出發,讓學生們了解電路是由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等部分組成,并通過形象的比喻向學生們展現:用電器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電燈和電鈴,電源就是生活中的發電機和電池.緊接著,老師通過實際操作來對電路進行斷路和通路,通過對開關進行閉合,讓學生們了解到燈泡發光的原理.最后,是通過提出問題:根據教材課本上的知識,通過哪些方法可以改變電流和電阻的大小?大學生們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通過羅列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判斷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從而明白電阻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阻和通過的電流無關,學生們進行思考之后,老師可以把滑動變阻器和變阻箱安裝在電流實物圖當中,此來證明學生們的猜想.
初中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反饋于生活.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生活中挖掘物理素材,正確指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物理,使學生學會將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需要使學生明白,不存在脫離生活的初中物理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回歸課本,回歸生活,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的魅力,讓學生愛上學習物理,從而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即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講解物體之間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知識內容時,可以利用生活中出現的場景進行講解.教師可以以吊扇作為知識切入點.教室中的吊扇在正常運轉時,懸掛點受到的拉力與吊扇未在工作時懸掛點受到的拉力相比,前者小.吊扇轉速越大,壓力就越小.這是因為吊扇在正常運轉時,空氣對吊扇有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當吊扇的轉速增加時,反作用力隨之增加.教師也可以通過其他生活場景進行講解,如直升機的飛行與火箭發射等,這些都是利用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這一物理原理工作的.教師通過利用生活場景中的物理知識進行知識講解,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初中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生活環境,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內容,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初中物理知識.學生能夠熟練的將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實現初中物理核心素養提高的教學目的.
立足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來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可以更加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們進行全面的發展,而滿足新時代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