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娟
摘要: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需要基于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促成交流與合作,從而在合作中促成區域經濟發展成果共享。在現如今的區域經濟發展中,職業教育合作已經成為區域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對目前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現狀與趨勢的分析,并且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探究職業教育合作的困境與挑戰,能夠更好地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推動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廣西;東盟;職業教育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19.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1003-2479(2021)03-105-07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帶動下,中國與其他沿線國家逐漸達成雙多邊合作共識。具體來說,就是在古代絲綢之路歷史符號的指引下,中國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與其他沿線國家達成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①。在此發展背景下,中國也積極謀求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教育層面的合作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通過教育合作機制的建構來實現雙方的協作性融合,更好地在合作的基礎上推進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一、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機制建設的本質和內涵
國家職業教育合作主要是基于雙方國家各自教育優勢所形成的合作,能夠將雙方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技術基礎及基礎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在教育合作與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校企結合式教育。這一教育合作機制能夠更好地創新中國的合作育人發展模式,提高中國職業教育院校的專業性,推進中國合作教育改革的發展進程。在中國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機制的建設與發展中,主要呈現出協作式融合、關聯性融合及目標性融合的發展特征。
(一)協作式融合
協作式融合是雙方的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的合作與發展來彌補自身教育基礎上的欠缺與不足,從而在雙方的協作與發展中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與發展模式的優化。例如在目前的職業教育中,中國的職業教育主要是以職業為導向開展的教育模式,其教育理念與教學內容的重點在于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但是由于缺乏學生實踐練習的平臺,高職院校需要通過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的形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實踐鍛煉的平臺,從而更好地實現雙方的學習及人才培養的發展需要。在目前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中,協作式融合是職業教育合作的主要模式,在提高企業運作生產效率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學習技能,在職業教育中具有較高的普適性①。
(二)關聯性融合
職業教育的合作不僅需要雙方在合作中實現雙向協作,還需要基于雙方的關聯屬性來達到雙方的默契與配合。在職業教育合作中,雙方的人才培養需要基于市場的動態變化來調整教學模式及教學方向,從而在教育活動中培育一批適合市場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同時,在人才合作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基于地方區域的語言教育、特色地域的文化教育等方面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另外,在如今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的職業教育也需要基于多媒體的教育資源來開展相應的教育內容層面的融合。可以說,在中國職業教育合作中,需要充分考慮周圍的外在環境及資源要素,從而在關聯性的融合中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
(三)目標性融合
職業教育需要基于一定的教育目標來培育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這就需要在教育目標融合中更好地達成雙方的職業教育合作。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整體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雙方的合作與交流中,能夠基于合作意向來達成一定的培養國際化技術人才的目標,并且通過職業教育的合作來搭建相應的教育合作平臺。特別是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帶動下,中國的職業教育需要以未來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為導向,在合作中實現教育目標的融合,通過教育資源的共享實現優勢資源的整合,用職業教育合作機制的建構來推進區域經濟發展。
二、“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帶來歷史機遇
在中國與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的背景下,中國廣西也需要通過職業教育合作模式提高自身的教育質量與水平,從而以合作教育來提高專業性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產業經濟的發展。中國廣西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雙方能夠更好地基于地域優勢來達成合作,從而在職業教育合作中實現雙方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提高雙方的教育質量與水平。
(一)貫徹國家政策方針,落實合作辦學教育理念
共建“一帶一路”,其目的是要聚焦互聯互通,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以此實現互利共贏、合作發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國職業教育需要牢牢把握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行業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①。在“一帶一路”建設不斷發展的趨勢下,中國各地方需要積極貫徹國家政策方針理念,從而在教育活動中響應國家號召,在合作辦學中提高職業教育質量,以合作辦學的教育理念來推進國家現代化發展進程。
(二)搭建教育合作平臺,促進職業教育深化發展
在目前與東盟國家合作辦學過程中,中國廣西積極探索謀求多樣化的專業性學科合作,從而在專業教育活動中用國內外雙向的融合性教育來實現相應的專業教育。另外,職業教育合作機制的建構能夠提供一定的教學合作平臺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從而為中外合作辦學提供更有效的行政監督和服務。可以說,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辦學能夠基于國際化的教育平臺,全面提高學生專業能力。
(三)以社會機制為驅動,帶動國家教育水平提高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關于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中國需要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從而為中國的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中國廣西也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指示要求,從而通過多種手段促進就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合作教育模式,積極構建具有廣西地方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另外,中國廣西以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導向,積極構建良性的社會合作與競爭的產業發展環境,從而在社會發展中以社會機制為驅動,通過多元化的激勵推動職業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現狀
如今,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全面推進教育合作機制的構建,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效。廣西高校積極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寶貴歷史機遇,引進東盟國家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技術人才,并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模式向海外推廣,彌補了雙方教育體系中的不足之處,加快了中國教育事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一)項目合作現狀
在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發展職業教育合作的過程中,雙方積極推動合作項目的開展,以此為基礎來提高雙方綜合教育質量。其中,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背景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等項目和平臺推動了中國廣西與東盟的教育合作進程,成為職業教育合作的重點項目類型②。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展暨論壇主要是通過雙方的合作洽談會、高峰論壇、校長企業家論壇、職業教育發展巡禮圖片展和學生技能作品展等形式來實現項目合作。該論壇以“發展職業教育,繁榮區域經濟” 為主題, 對中國與東盟國家職業院校合作的研發、設計、生產等實踐教學環節都進行了全面的展示,在促成學生技能作品向企業生產及商品轉化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以說,在項目合作方面,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主要通過項目合作論壇的形式強化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更好地推進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
(二)文化交流現狀
在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過程中,雙方的文化交流是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基礎性要素。首先,雙方通過簽署多項文化交流文件來強化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從2005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政府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到后來的《中國—東盟文化產業互助計劃》等都有效地推動了雙方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其次,雙方通過文化研究的手段探究了目前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文化本質與內涵,并在合作交流中對中國廣西和越南、老撾等東盟國家的民族文化內涵進行了深層次的解讀,從而在《東盟十國文化叢書》《中老友誼的歷史見證》等著作的出版中促成了雙方的文化交流①。另外,雙方還建設了專門化的東盟研究機構來促進雙方的學術與思想文化的傳播,例如廣西大學成立了中國—東盟研究院,在雙方交流與合作的研討平臺中促進雙方的交流與互動。可以說,在與東盟國家開展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中國廣西已經通過多樣化的渠道搭建起文化交流的平臺,也逐漸通過文化交流來深化職業教育合作。
(三)平臺建設現狀
在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主要通過建設多樣化的文化交流合作平臺與基地來構建新型資源共享平臺,從而基于平臺的文化理念傳播來推動雙方職業教育合作進程。中國廣西為了促進雙方的交流與合作,主要搭建了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和中國—東盟智庫戰略對話論壇等平臺來促成雙方的交流與合作,這些平臺的建設能夠通過雙方的政治安全合作、經濟合作、社會人文合作來開展專業性的深度合作,以此來推進合作發展的進程。另外,中國廣西逐步通過地域特色資源的整合來實現雙方的交流與合作,開展相應的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同時構建了以南寧市為核心的中國—東盟文化中心,借助核心產業園區的設計來對交流基地的總體布局進行全面規劃。在未來中國廣西與東盟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也將在目前基地及交流平臺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以此來推動日后職業教育合作機制的完善與發展。
(四)政府推動現狀
在中國廣西與東盟的職業教育合作中,政府的推動是合作的關鍵性推動力量。首先,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特別是近年來,中國與多個東盟國家聯合簽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協議及學歷互認協議,從而為雙方職業教育的合作提供制度層面的保障。其次, 雙方的政府為參與職業教育學習活動的學生設立了專門的獎學金, 并且形成了國家、省級(自治區)及高校的三級獎學金保障制度,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在專業學習層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隨著雙方交流程度的不斷加深,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的互派留學生數量也不斷增長,這就使得中國廣西在國際職業教育交流方面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 在政府的聯合推動下,中國廣西的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華僑學校等職業院校與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開展教育合作,主要通過互派師生、短期走訪和夏令營等交流活動來開展職業教育合作,從而在國際化交流與合作中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合作質量。
四、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的困境和挑戰
目前,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已經通過項目合作、文化交流、基地建設及政府聯動等手段來開展職業教育合作,也已經初步形成合作發展規劃。但是,在目前雙方的合作中,仍舊存在著教育合作宣傳不足、對教育體制認識不夠、教育環境專業性有待提高、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等困境,中國廣西需要積極應對挑戰,不斷提高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的質量。
(一)中國廣西對東盟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宣傳不足
在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機制的建構中,中國廣西主要是通過政治、 經濟、 文化交流的形式來推動職業教育合作的發展。在目前雙方搭建的交流與合作平臺中,職業教育合作主要是基于上一階段合作成果的共享來進行的,但是這樣的平臺缺乏對職業教育成果的展示,使得中國廣西對其與東盟各國職業教育合作的宣傳力度不足。特別是如今廣西職業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地方性的高校也需要將合作辦學等教育活動的優勢進行全面推廣,從而在交流與合作中促成更多廣西高職院校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但是由于對職業教育的宣傳不夠,目前與東盟國家的職業教育合作并未全面覆蓋廣西所有的高職院校①。在當今新媒體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由于廣西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范圍內來說仍然比較低,因此有許多先進的新媒體傳播技術也難以在廣西全面普及。加拿大原創媒介理論家、思想家馬歇爾·麥克盧漢指出,一個時代的傳播媒介的變革能夠對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由于新媒體傳播技術在中國廣西的應用程度有限,因而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合作的宣傳水平也有待提高。
(二)中國廣西對東盟國家職業教育體制認識不足
雙方職業教育體制上的差異是影響中國廣西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的重要因素,這使得廣西對東盟國家職業教育體制的認識與把握存在欠缺。從歷史影響的角度來看,東盟國家在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長期影響,并且其高等教育體系也較多地被統治階級壟斷,這就使得當時的高等教育主要是與神學、文理學及醫學等方面有關的教育。近年來,東盟國家高度關注工業現代化的發展,這就使得東盟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主要是通過移植與借鑒發達國家的教育模式而來。例如,新加坡在借鑒了英國多科性技術學院的辦學模式之后開辦了本國的工藝教育學院;菲律賓主要參照美國的自由與競爭協同發展的教學理念,從而在本國教育體系中形成了具有晉升精神理念的發展模式。可以說,東盟國家職業教育的發展受到多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與中國的職業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差異性。廣西高校對東盟國家職業教育體制也存在認識層面的差異,這有可能使雙方合作的目標難以實現,教育合作進程受到影響。
(三)雙方職業教育生態環境的專業性有待
提高
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需要基于共同的利益及目標來謀求交流與合作,但是由于雙方職業教育生態環境上的差異,使得目前職業教育的專業性有待提高。例如,在中國與東盟國家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各所高校主要通過特色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模式來吸納社會生源,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諸多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及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較低,特別是在廣西偏遠地區所開辦的職業技術院校,其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亟待提高,而且在職業院校的教育活動中,不少高校由于缺乏校企結合教育活動安排,職業教育活動難以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影響專業教育的協同性發展。可以說,在這種發展模式下,中國職業教育生態環境中的專業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會影響后期中國廣西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的深度和可持續性,影響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以創新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改革動力不足
在當前中國廣西與東盟職業教育合作與發展的進程中,中國的職業教育合作需要不斷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從而在改革的過程中以創新為主導,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但是在中國廣西與東盟的職業教育合作中,由于廣西區域經濟創新成果與全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廣西的職業教育模式主要是基于傳統的教育方式與教學理念來開展相應的職業教育活動,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缺乏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即使廣西的高職院校能夠通過中外合作教學的形式實現教學模式合作,但這樣的教學只是基于教學形式上的融合,無法實現教學內容層面的創新與改革,這就使得中國廣西與東盟高職教育合作的發展面臨著后期動力不足的問題。
五、“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廣西與東盟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路徑選擇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廣西與東盟國家需要通過多方面的教育改革與發展來謀求雙方在職業教育上的深度合作。這就需要中國廣西在與東盟國家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基礎設施、統籌專業教育、建設組織機構及促進媒體傳播等途徑來推動職業教育合作,從而在發展中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的有效性與可靠性。
(一)強化教育頂層設計,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在當前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發展的趨勢中,廣西首先需要強化教育的頂層設計,從而基于教育制度層面推進自身職業教育的合作與發展。首先,廣西需要通過出臺相應的政策與法規來鼓勵職業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也就是將職業教育合作納入制度化的法規規范中,從而為開展與東盟的職業教育合作提供一定的教育基礎設施保障。其次,需要在制度及整體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相應的職業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并且設立相應的質量評估指標,從而對目前職業教育合作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效果實行全面考評,通過教育指標的設立激勵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另外,還需要在目前中外職業教育合作的進程中,通過形成教學質量評比來構建良性的教學競爭環境氛圍,從而在競爭機制的影響下全面推進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職業教育合作交流平臺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合作的有效性,需要在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重視基礎設施的完善,從而在基礎設施的保障中全面實現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一方面,廣西需要在開展職業教育合作的過程中,首先通過與國內優質職業院校的合作與交流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與水平,并且不斷完善高職院校的校企結合實訓平臺、專業教師培訓平臺等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廣西需要建設相應的職業教育合作交流平臺來促進對外文化交流,使得中國廣西和東盟國家能夠將本國職業教育共享性的信息資源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傳播,學生與教師也能夠通過網絡上的職業教育合作交流平臺實現專業性內容的交流。特別是在如今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環境中,廣西需要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及意見進行收集與整理,從而基于大眾的需求來完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在職業教育合作交流平臺建設中,廣西要能夠基于數據分析來進行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預測,從而為日后的職業教育發展指明方向。
(三)專業教育統籌規劃,設計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課程
職業教育合作不僅僅需要實現不同國家教學理念及教學形式的融合,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職業教育合作的形式提高教學活動的專業性,以此來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與水平。這就需要中國廣西在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對專業性的職業教育進行統籌規劃與設計,在對其他國家(包括周邊合作國家)的政治體制及教育模式進行全面的調查與了解之后,對其他國家的職業教育體制能夠有一個大體一致的看法,這樣就能夠在職業教育合作中全面把握其他國家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找準雙方教育合作的利益共同點,從而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更好地推進雙方的交流與合作①。另外,中國廣西也需要對職業教育合作的專業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其課程理念不僅需要體現本國的教育思想與文化,還需要融合其他國家的教育理念,從而在專業教師的交流與培訓中提高職業教育課程的專業性。
(四)完善組織機構建設,提高職業教育合作運作效率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廣西的職業教育也需要完善教育活動的運作流程與模式,通過組織機構的建設與完善來提高職業教育合作教學活動的運作效率。一方面,需要優化職業教育教師的選聘流程,提高專業教師的準入門檻,鼓勵教師在上崗之前參加培訓,在培訓中提高教師的專業屬性;另一方面,需要優化職業教育的內部運作流程與管理,這就需要規范教學活動的審批、合作教學項目的申請及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內部運作流程,同時強化建設外部監督體系,從而在對外開展職業教育合作中能夠更多地關注合作雙方的利益訴求,提高教學活動的運作效率,進而更好地增強合作的有效性。因此,通過完善職業教育合作組織機構的運作流程與機構建設,中國廣西能夠通過提高內部組織機構的運作效率來實現職業教育質量的提高與發展。
(五)以媒體傳播為手段,提高中國廣西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
在當前國際化傳播的趨勢和潮流中,中國廣西要在區域經濟發展背景下開展職業教育合作,需要通過文化傳播的形式擴大教育合作的宣傳力度,從而在宣傳活動中推動職業教育合作的開展。一方面,要充分掌握新媒體傳播技術,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官方網站等多樣化的傳播平臺與媒介來進行職業教育的合作與推廣,通過媒介融合產品的推廣來全面提高職業教育合作在全社會的認知度與普及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善用影視文化傳播技術,通過多樣化的影視傳播作品與傳播形態來推廣職業教育合作的宣傳片和紀錄片等,更好地提高職業教育合作宣傳的實效性,從而在職業教育合作中增強政治互信,用教育合作來推進中國現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總的來說,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中,媒介傳播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形式,能夠在文化傳播活動中通過職業教育的宣傳來提高國家傳播的影響力,從而更好地通過合作來促成雙贏。
(責任編輯: 顏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