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
摘要:以四川科技職業學院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課程教學實踐為例,探索該課程是“實操+線上”教學,還是“實操+理論+線上”兩種教學模式的差異。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中的信度分析,相互對比法和相關性分析,對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任務完成度和三次考核成績進行了量化分析。結果證明增加了理論講解和線下作用的實驗組在任務完成和考試成績方面都優于對比組。
關鍵詞:虛擬商業社會化環境;教學模式;信度分析
引言
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是面向院校經管類專業的綜合實踐教學課程。本文中的6個教學班級,在實訓平臺中設置了10個企事業單位,29類工作崗位。課程通過對不同形態組織典型特征的抽取,營造一個虛擬的商業社會環境,讓受訓者在虛擬的市場環境、商務環境、政務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中。訓練學生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
在教學實踐中,要實現企業化的實訓和高校普通教育的融合并非易事。一方面,延續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適合培養學術研究型人才。同時還要壓縮本科的課程,更不適宜職業院校的教學。另一方面,市面上的教材,滯后于職業院校的實踐課程發展。
基于以上兩點,在VBSE的課程設計上,企業方堅決將其設置為“100%”實訓的課程。在其他的課程設計上,同樣持“實訓”大于“理論”的觀點。學院老師根據教學實踐,課題的理論知識講解,同樣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為此,本文將對兩種教學方式進行對比,探索更有效,更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案。
1 ?VBSE教案方案設計
1.1 ?企業培訓與大學教學
1.2 ?“實操+線上”還是“實操+理論+線上”
VBSE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上,軟件提供方對實操和線上教學更為推崇。作者所在學院的教學計劃中,實操和線上教學占據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在教學實踐中,關于是否需要理論講解,課堂理論講解的教學時間占比,在校老師和軟件方的企業老師有過激勵的爭論。兼顧雙方的觀點,結合學校實訓室的現實條件,作者就VBSE課程對兩種教學方案進行了對比教學。
2 課程創新教學數據對比
2.1 ?實驗組與對比組說明
作者將6個班級,389名學生分為兩個組:會計1,2班,財務管理1,2班,會計8,9班(對比組);會計升本班,會計3,4班,會計7,10班(實驗組)。在VBSE平臺中,有10個企事業單位,設有29個崗位,在9月,10月和11月,分別對每個班級各個崗位的任務完成度和測試成績進行考核。
對比組的3個班級按照原有教學方案教學,實驗組的班級增加理論講解內容和課后任務。實驗組的課題輔助教學材料包括:《認識商業》(美 威廉·尼科爾斯),《公司理財》(美 斯蒂芬·羅斯),貝恩和阿里財報分析等。課堂作業為企業業務流程抄寫,職位述職報告寫作等。
2.2 ?測試成績信度分析
實驗組三個班級在前兩次測試中,成績明顯優于對比組的三個班級。在進一步分析之前,需要對三次測試題的信度進行分析。本文總共采集了2041份有效試卷。需要確認這些測試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三次測試中,會計8,9班由于全班人數最少,所以在第二次測試成績中出現了最高的標準差(13.10)。
三次測試成績基于標準標量的克朗巴哈系數為0.816,0.743和0.678。三次測試的信度系數依次減小,說明六個班的測試成績差異性在不斷縮小。尤其是在對比組開始實施“實操+理論+線上”的教學方案后,測試題無法區別出實驗組和對比組的差異。
第三次測試六個班的成績最為接近,克朗巴哈系數低于0.7說明試題設計的區分度不夠。作為實訓考查類課程,VBSE對學生學習優劣的評估基于任務是否完成,沒有更細化的考察指標,所有測試結果也可以接受,符合數據分析的要求。
2.3 ?測試成績相關性分析
接下來將對每一個班級三次測試成績進行分析,嘗試找出其中三次測試成績有顯著差異的班級。每一位同學的成績是對應29個崗位中的特定成績,也需要識別不同崗位的試題設計是否有區分度。
在一般線性模型中,將測試成績作為控制變量,測試的次數為固定因子,將崗位代碼設置為隨機因子。會計1,2班在三次測試中,成績存在顯著差異(Sig.值為0)。而實驗組中的會計3,4班三次成績沒有明顯差異。其他4個班級,也是實驗組班級無明顯差異,對照組班級差異明顯[4]。
對照組中的三個班級也有顯著不同。會計1,2班三次測試的Sig.值為0.000,財管1,2班和會計8,9班的Sig.值分別為0.003和0.006。說明在使用實驗組的教學方案后,會計1,2班的成績有了質的飛躍。相對比,另外兩個對照組的班級成績變化要小一些。
全部29個崗位,所有同學的成績都是沒有顯著差異(遠高于0.05的顯著水平)。VBSE課程設計的三次測試缺乏區分度,未能測試出學生在各個崗位工作學習成績的優劣。通俗的說法就是,同一個崗位,誰上去測試成績都大同小異。實訓太難或者太簡單都不符合教學要求。
3 ?結論
在教學對象設置方面,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沒有區別本科教學,高職教學和中職教學。一套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案應對所有的院校,顯然無法適應各個學校的教學實踐情況。
結合文中6個班級的教學實踐和學生成績分析,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在平臺自有的教學方案之外。任課老師應該適當的安排企業經營和財務知識講解;對各個業務流程進行講解,并安排學生抄寫和課后查閱資料學習。在“實訓”和“線上”教學之外,相應的理論知識也該在課題再現。幫助學生在“怎么做”之外,理解“為什么要做”,事實證明在理解之后,學生有更好的課題表現和更高的測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