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魏玲,沈冬梅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以下簡稱“國家集采”)是由國家統一組織全國各省(市、區)組成采購聯盟,在原研藥、參比制劑以及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品中遴選藥品,并匯總醫療機構藥品需求采購量進行集中采購,以量換價,旨在進一步探索完善藥品集中采購機制和藥價合理形成機制,最終目的是讓群眾以比較低廉的價格用上質量好的藥品。2018 年11 月召開的中央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方案》,標志著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1]。2019 年1 月1 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國辦發[2019]2 號)[2],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做出部署,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 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2019 年9 月30 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公布“聯盟地區藥品集中采購文件”,公布了其余25 省/自治區藥品集中采購中選結果;同時,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實施意見》[3];江西省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和駐贛軍隊醫療機構于2019 年12 月20 日零時全面執行第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中選結果[4]。本研究通過分析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以下簡稱“該院”)實施第一批國家集采政策前后的藥品使用情況,總結該院首批國家集采的實施成效及管理經驗以供參考。
資料來源于該院首批國家集采第一執行周期(2019 年12 月20 日至2020 年12 月19 日,簡稱“2019年”)與上一年度同期(2018 年12 月20 日至2019年12 月19 日,簡稱“2018 年”)的藥品使用數據。
通過醫院信息系統調取藥品使用數據,利用Excel 軟件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
1.3.1 宣傳國家集采政策 該院在國家集采政策正式實施前期,組織醫務處、藥劑科、財務處、信息處等相關部門開碰頭會,就國家集采實施工作做初步討論及分工。通過召開科室主任培訓會,在全院范圍內宣傳國家集采政策,營造積極的宣傳氛圍。
1.3.2 配備中選藥品并保障供應 該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參考試點城市醫院的管理經驗,結合醫院實際情況,按照醫療保障局下發簽訂的協議任務量,綜合考慮藥品使用的合理性、經濟性、包裝適宜性和患者依從性等方面,對醫院《基本用藥供應目錄》進行相應調整,保障國家集采中標的25 個帶量品種全部按流程納入醫院采購目錄,目錄中上年有采購量的,及時采購中選藥品上柜,并在規定時間內比照中選價格調整銷售價格。目錄中原來未采購的,可以暫不采購,臨床有需求即時采購。同時刪除國家集采品種中除原研藥以外的所有非中選藥品;原研中選的品種,另保留一非中選國產藥品;另有2 個品種由于醫院病種原因,經專科臨床科室申請,刪除國家集采非中選所有藥品包括原研藥。做好中選藥品及同品種非中選藥品采購比例控制,保障臨床用藥。
1.3.3 建立考核制度 醫院根據協議任務量,結合各科室上年度國家集采同品種藥品的使用量,制定考核制度,建立由院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以及由醫務處、醫保處、藥劑科、財務處、信息處和各臨床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小組,共同完成國家集采任務。
1.3.4 合理用藥監測評價 在首批國家集采第一個執行年度內,醫院藥師積極開展藥學服務,臨床藥師按近專業原則網格化劃分臨床科室對接合理用藥,從解讀相關政策、梳理藥品信息、臨床科室任務量監測、藥學信息反饋等方面入手,定期對接。同時,將國家集采中選藥品及非中選同種同類藥品納入合理用藥處方專項點評,確保國家集采藥品保障供應,優先合理使用,充分體現藥學人員的專業價值。
首批國家集采第一個執行周期里,該院超額完成醫療保障局下達的25 個中標藥品任務量,國家集采工作得到了臨床科室和患者的積極響應。2019年協議期該院中標藥品品種總使用量從349.99 萬片(支)增至471.80 萬片(支),增加了121.81 萬片(支),增幅為34.80%;2019 年協議期該院中標藥品品種總使用金額從2 355.27 萬元降至1 026.37 萬元,降低了1 328.90 萬元,降幅為56.42%(見表1),切實減輕了患者的用藥經濟負擔。

表1 2018年與2019年該院中標藥品品種總使用情況比較
國家集采藥品納入醫院采購目錄后,在部分藥品存在“一品多規”的情況,該院通過對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進行政策宣講和藥學知識普及,采用醫患溝通聯動的機制,使國家集采以“質量保證,價格合理”為出發點的理念得到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普遍認可[5],從而在藥物治療中優先選擇國家集采品種。與2018 年同期相比,實施國家集采后該院2019 年協議期內藥品費用(不含中藥飲片)由37 300.70 萬元降至34 767.28 萬元,降低了2 533.42 萬元,降幅為6.79%;2019 年協議期該院療效近似的其他通用名藥品[6]金額從1 902.69 萬元降至951.95 萬元,降低了950.74 萬元,降幅為49.97%(見表2)。實施國家集采后,該院同通用名非中選藥品使用占比和療效近似的其他通用名藥品使用占比均顯著降低,中標品種使用占比明顯升高,切實響應了國家政策。

表2 2018年與2019年該院藥品使用金額增長情況
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擴大區域范圍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深化醫藥衛生領域體制改革、擴大改革成果的重要舉措。經過一個采購周期,該院25 個中選藥品完成約定采購量的采購,藥品費用本采購周期歷史同期對比下降了6.79%,中標藥品品種總使用金額較上年度同期下降了56.42%,且療效近似的其他通用名藥品金額較上年度同期下降了49.97%,中選藥品使用量較歷史同期有明顯上升。說明該院較好貫徹落實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相關文件要求,取得了積極的進展與成效。
3.2.1 加強相關宣傳和培訓 該院在國家集采政策落地執行初期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了國家集采政策培訓,同時進行全面工作部署。為便于醫生工作站辨別國家集采中選藥品,在HIS 系統中做好中選藥品專有標識,通過制作發放宣傳手冊,向患者普及國家集采政策,提高中選藥品的合理使用水平。
3.2.2 建立并落實院內考核制度 該院制定了《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方案》,建立由院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以及由醫務處、醫保處、藥劑科、財務處、信息處和各臨床科室負責人組成的工作小組,依照“按月監測、按月考核”的方式,監測全院、科室及主診組指標完成情況,對未完成任務的科室及品種及時公示、警告,落實績效扣罰,對應的品種及科室納入專項處方點評,指標管控實行院科兩級管控。有效促進了首批國家集采試點工作在該院的順利實施。
3.2.3 積極探索藥學服務新內涵 該院按照近專業原則將臨床藥師網格化劃分對接全院臨床科室合理用藥,宣導最新的藥事管理政策和制度,結合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及院長年薪制考核要求,將國家集采中選藥品及非中選同種同類藥品納入合理用藥處方點評。每周整理國家基本藥物及國家集采藥品使用相關數據對接臨床科室參考分析存在問題的客觀原因,對臨床提出的藥事相關問題及時解答解決,確保流程暢通。利用藥學專業平臺,通過臨床藥師病區查房、微信公眾號、藥物咨詢窗口等平臺對醫師、患者進行國家集采相關工作進行答疑解惑,使其加強對國家政策的理解,消除對國家集采“低價藥”的質量和療效顧慮。藥品采購部門全力保障國家集采藥品的供應,加強國家集采中選藥品的質量合格驗收、合理儲存與發放。藥品調劑部門強化風險意識,按照缺陷管理流程,避免“一品雙規”、看似、聽似、易混淆藥品的調劑差錯,做好對患者的用藥交待。由于首批國家集采和擴圍工作進展平穩,群眾藥費負擔明顯降低,用藥質量顯著提高,為進一步惠及更多患者,規范藥品流通秩序,國務院辦公廳要求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7]。江西省分別于2020 年4 月11 日零時、2020年11 月20 日零時、2021 年5 月1 日零時落地執行了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國家集采工作[8-10],并于2020 年12 月25 日零時執行了第一批江西省采工作[11-12]。隨著國家集采的推進,規范化、常態化的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模式正逐步建立,藥師在落實國家藥事政策工作中大有可為[13-14],總結首批國家集采執行工作期間的藥學實踐經驗,有利于加快藥學服務轉型,進一步豐富藥事管理的多元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