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燦
(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 合肥 230071)
觀看視頻節目是近些年人們最鐘愛的娛樂方式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4K技術的出現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視覺體驗與享受。隨著家庭機頂盒終端的解碼芯片能力的增強、數字視頻應用產業鏈的快速發展以及4K電視機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4K電視節目出現在千家萬戶。面對越來越多的收看4K電視節目的需求,4K轉播車將是今后戶外轉播技術發展的主流。本文針對從標清、高清到4K過程中轉播車設計的不同之處展開論述。
高清轉播車圍繞高清內核搭建,在輸入輸出端進行上下變換,同時兼容標清直播。4K轉播車通常采用4K HDR制作內核,即ST2110(IP)或ST2082(12G),ITU-R BT.2100。由于目前正處于高清到4K的轉換時期,很多轉播車用戶往往會選擇4K IP+12G基帶的雙架構模式,同時兼容HD SDR直播。由此而來的IP+基帶的雙架構模式使主機柜數量增加、設備增加、線纜數量增加,使得4K超高清轉播車系統的設備功率遠遠超過高清轉播車系統,所需要的總制冷功率大大增加。常見的13.75 m三軸半掛車空調總制冷功率大約在30匹左右,因此供電系統能力也需隨之提升。目前4K轉播車的核心設備機柜往往采取封閉結構,重點考慮良好的密封和空氣循環,設計足夠的制冷量,以實現隔音和獨立強制冷,同時保證良好的熱交換能力。
從標清、高清到4K,轉播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訊道數量的變化。高清轉播車通常為8~20訊道,大型4K轉播車往往設計20~24訊道,可擴展至30訊道。訊道的增加使得操作工位也相對應地增加,制作區也從通常的單制作區變成了雙制作區甚至三制作區,這就要求車內有效使用面積同時增加。因此,車體設計從高清時代的單側拉廂發展到目前的多側拉廂模式,同時側拉廂的寬度和深度也有所加大。目前比較流行的車體有2軸半掛車和3軸半掛車兩種類型,基本配置16個訊道到30個訊道。主流的3軸半掛車改裝后的長度約為13.75 m,分為單側拉、雙側拉、三側拉等結構,主流車型為雙側拉結構。例如,2019年浙江廣電的32訊道4K/IP高清轉播車就采用了雙側拉結構,一邊拉出2 m,另一邊拉出1.5 m,展開后橫向總長可達6 m左右;又如2021年愛奇藝首輛4K超高清轉播車“A-1”,整個車長13.75 m,采用最先進的內外套雙側拉設計,“變身”后面積可達80 m2,車內面積遠遠大于高清時代轉播車的車內面積。
高清時代的轉播車通常采用HD液晶監視器、獨立小屏與大屏分割相結合的方式,屏幕尺寸多種多樣,有17寸、22寸、24寸、42寸、47寸、55寸等多種屏幕尺寸可供選擇搭配[1]。而目前的4K轉播車導演制作區通常采用6塊55寸4K液晶監視器或4K電視屏幕組成監視幕墻,如圖1所示,利用畫面分割器加矩陣調度調配可監看全車所有信號,每塊屏上的信號都可以靈活調配[2]。由于采用大屏分割的方式監看,屏幕總尺寸變大,要求車內寬度和凈高增加。車內監視器墻的長度最好在7~8 m,高度應在2.1 m左右才能滿足監看條件。由于條件所限而達不到要求高度的車體也可以做成下沉工位。由于觀看距離有限,監視墻可以做成可調節式屏幕墻,上排監視器向下傾角,下排監視器向上傾角,保證工作人員監看時擁有舒適的視角[3]。

圖1 由6塊55寸4K液晶監視器組成的有傾角監視幕墻
相較于高清、標清顯示技術,4K轉播車所使用的高動態范圍(High Dynamic Range,HDR)顯示技術擁有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加卓越的色彩表現力,這就意味著HDR顯示設備的亮度遠高于高清、標清顯示器。為了避免HDR顯示設備亮度太大而使人眼產生不適,4K轉播車工作區的照明條件必須得到相應提升。通常,4K轉播車照明系統分為主照明、工作照明、氛圍照明、檢修照明、場地照明及應急照明等,其中主照明的各個區域有獨立開關控制以應對不同的制作環境,照度最高可達350 lux[4];同時車內會有和內飾設計相搭配的氛圍照明燈,營造出不同的氛圍;車內應急照明及場地照明通常采用雙供電模式,具備市電斷電后的應急照明能力。
高清轉播車通常采用5.1環繞立體聲或者雙聲道立體聲音頻監聽模式,而4K轉播車的設計均采用5.1.4全景聲音頻。采用5.1.4全景聲音頻意味著音頻制作區的監聽布局需滿足5.1.4監聽要求,4個頂部音響要求理想的天花板高度在7.5到12英尺,這就需要更高的廂內實用高度。結合4K大屏的需要,通常4K轉播車的車廂體非側拉區域內部高度不小于2 m,側拉廂區域內部實用高度不小于1.9 m。同時,5.1.4全景聲音頻監聽環境需要更高的降噪處理,采用多層吸音板進行降噪,因此相較于高清轉播車的音頻間,4K轉播車需要獨立的音頻間且房間會更大更高,密閉性和隔音效果要求更好。廂體及側拉廂各隔聲門采用輕型多層結構聲學處理,隔音量≥40 dB。同時選用低噪聲空調,因為空調外掛機與音頻區往往都集中在偏向車頭的區域,空調內外機座與車體連接處應具備減震降噪措施,音頻區、導演制作區的空調管道中宜采用相應的消聲措施。
高清時代的轉播車的內外飾往往選材簡單,強調舒適耐用及色調搭配。而4K轉播車內外飾往往要求相互呼應,選材復雜、造型奇特,突顯出各種不同的風格,如圖2所示。2020年9月交付的重慶廣播電視臺4K轉播車,車體的設計融合了重慶特有的地域特色,以獨特的鳥瞰縱觀之境施展于環境中,內飾墻壁提煉了巴蜀獨特的萬家房檐寫意造型,賦予了整車獨特的精神美感。

圖2 風格不同各具特點的內飾
高標清時代的轉播車的線纜盤往往集成在車尾,并采用電動線纜盤的方式收放線纜。在現今的4K轉播車設計中,由于設備變多且空間有限,往往不再有專門的電動線纜盤的位置,而是通常配置一輛工具車專門放置線纜、攝像器材等設備,這樣大大節約了車內空間。
在工位方面,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工作區的增加。相較于高標清時代轉播車單調的工作區,現主流的雙側拉4K轉播車一般都會配置制作區、第二制作區、新媒體制作區、技術區、音頻區、錄放像區、在線包裝區、慢動作制作區以及機柜區等,各個工作區可采用隔聲門隔斷的布局[5]。如圖3所示,主要工位工作時,可以做到互不干擾。4K轉播車多工位的靈活設計可滿足新媒體和多媒體模塊的快速加載,實現體育和游戲直播的多通道錄制及慢動作制作等,使4K轉播車能夠滿足不同形態節目要求的多格式制作,提升平臺的錄制與直播潛力。

圖3 常見的3軸半掛車工作區分布圖
廣播電視技術日新月異,作為室外錄制節目的重要手段,轉播車也在更新換代,為人們提供更多精彩的節目。從高清到4K,分辨率和數據量的增加使得訊道和設備變得更多,從而需要更大的車內空間;55寸監視器組成的監看墻以及5.1.4監聽環境意味著需要足夠的長度和高度,因此車體在設計上整體變得更長、更寬、更高,可以提供更多的不同的工作區和設備區。供電和制冷系統也需要更詳盡的規劃,以適應設備總功率和發熱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