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康鋒
(萊西市融媒體中心,山東 青島 266600)
多媒體技術是指于電腦程序中處理圖形、圖像和影音等的應用技術,通常需要借助電腦將文字、圖像以及動畫等媒體信息數位化,整合在一定的交互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的能力。多媒體技術是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利用計算機管理和存儲數據以及音視頻等,使得用戶能夠進行多感官交流,利用計算機網絡完成信息傳遞。多媒體技術呈現與承載的內容實際上是計算機技術的產物,將其應用到廣播電視領域,能夠促進轉型發展,通過融媒體與技術升級迭代,滿足廣播電視業務的需求。
廣播電視工程發展進程中,技術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并非單一存在,而是與各項技術的有效融合,促使技術應用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揮。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加“智能化”,能夠實現智能化動畫軟件制作以及高效的圖像處理等,保證業務流暢性,有效防范播出事故的發生。基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采編播一體化,能夠促進廣播電視業務轉型發展。例如,利用多媒體電腦,可以支持選擇性播放,并且能夠對錄制的音樂素材實現無縫拼接、音色修飾以及特效處理等。多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廣播電視工程帶來新機遇,促進了業務的轉型。利用大數據手段實現對用戶行為數據的精準分析,實現按照用戶的信息接收習慣和需求,為其推送個性化服務以及定制化服務,同時為基于多媒體技術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工作開展提供了方向和依據。
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為例,闡述多媒體技術在廣播電視中的具體應用。近年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積極推進融媒體建設,不斷進行融合創新,構建高科技水平的廣播電視業務系統。在大屏小屏聯動、線上線下融合的新形勢下,通過基礎創新以及內容突破,實現多媒體的融合,壯大融合媒體傳播力量,為受眾奉獻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服務。從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與播出分析,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的優勢,保障了節目的質量與播出的效果,起到了重要影響。現結合廣播電視業務實踐,分析多媒體技術的具體應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5G確定性網絡多媒體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通過組建多媒體工作組,按照5大應用場景,全面部署示范,例如5G+場館直播應用示范、5G+AR/VR示范以及5G+云游戲,受眾反響熱烈。同時,示范的推進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在科技公司的支持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部署了5G+4K/8K超高清制播系統,面向受眾的超高清需求,提供敏捷直播保障服務,為受眾奉獻了超級現場體驗。受眾可以享受超高清、多視角、秒開級直播服務,以及VR 180°/全景/3D直播服務等。從運行的角度分析,分布在各個地區的16路4K超高清視頻信號,利用5G網絡實時地回傳信號,傳遞到總控室,同時利用華為5G折疊手機實現4K節目投屏播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通過集成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等,豐富了平臺的功能,為廣播電視業務生產賦能,構建4K+5G+AI的戰略布局,建設新平臺,滿足了節目制作的需求。
2.3.1 廣電工程運行
多媒體的“多”指的是技術功能比較豐富,能夠滿足技術應用的基本需求,為廣電工程運行提供支持與保障,可妥善處理運行過程的各類問題。傳統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受到技術的限制,信號信息缺乏穩定性,電視常出現波動等現象,使得用戶的體驗感比較低。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創新發展,多媒體技術出現并且被應用,給人們帶來了新型數字信號傳遞方式,提高了信號的穩定性,促進了節目質量水平的提升,增加了用戶的體驗感,達到了廣電工程的運行要求。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廣電工程運行的質量水平得到顯著提高。近年來,科技手段日益豐富,人們對多媒體的應用需求不斷增加,如快速、高質量獲得信息,保證時效性的同時保證信息服務的質量。然而廣電用戶分布比較廣泛,遍布全國各地,為了能夠給用戶提供豐富的信息資訊和影音娛樂服務,需完善軟硬件水平,適應廣播電視業務的發展。這需要不斷提高節目的質量,同時也要積極拓展服務渠道。多媒體的創新應用以及融合,可為廣播電視工程的轉型和優化帶來技術支持與保障。目前,多媒體融合發展加速,通過引入更多的高性能軟硬件,實現了技術的升級和優化,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廣播電視體驗,并且實現了廣播電視服務范圍的有效拓展,創造了更多的社會效益[1]。
2.3.2 工程維護
新型廣播電視工程采用了多類技術手段,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增加了工程維護的難度。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采用服務手段與技術手段能夠為廣播電視工程運維提供支持。采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數字信號的快速壓縮與傳遞,可轉化為用戶端的視頻與音頻,達到無損轉化的效果,保障電視端數據信息的質量,達到更優的聲音和視頻同步的效果。
2.3.2 媒體融合
多媒體的融合應用是發展趨勢,各級廣播電視臺都在積極推進媒體融合,推進廣播電視事業的轉型發展。基于科技創新的多媒體應用,為融媒體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基礎技術支持,促使廣電行業轉型改革,通過融入多媒體,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技術突破。多媒體的應用不僅包括網絡媒體和廣電媒體等,也涉及到很多層次的資源。傳統的廣播電視工程主要提供標清視頻信號,而基于多媒體的廣播電視工程能夠實現高清,甚至可以實現超高清和4K以及8K。
2.3.3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
廣播節目制作具有工作量大和要求高的特點。網絡媒體的出現和應用,帶動著后期制作技術的發展,涌現出很多適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軟件,例如Adobe等,通過數字化音視頻處理,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隨著制作軟件的優化與升級,其擁有了更多的功能,視頻處理功能更加強大,支持直接制作高清膠片,且節目制作效果相對容易控制。面向多渠道分發的需求,利用二維碼技術和AE軟件等,進行節目素材的編輯處理與制作,可以制作適合不同渠道發布的節目,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2.3.4 信息的發布
利用移動多媒體廣播系統,借助廣播電視塔的力量,可以直接發射電視和廣播頻道等相應的多媒體信號,受眾借助終端內置的信號接收裝置可以直接收看。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技術的功能日益豐富,能夠有效配合“融媒體”的發展,完善多渠道發布體系,形成多矩陣,利用客戶端和視頻、抖音等平臺,推出可聽、可看、可讀、可感覺的新廣播,積極靠向市場,增強復合影響力,持續輸出云聽系列IP。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實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采編播一體化升級,制作高品質電視節目,可以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在信息發布渠道多樣化的背景下,積極探索優化節目素材與制作方式的思路,適應更高效、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需求,可以全面提升廣播電視業務的水平,創造更多的效益[2]。
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與應用,促使廣播電視行業迎來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廣播電視臺適應新發展,需積極推進媒體融合,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重要推動力,促進融合平臺的構建;基于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轉型升級,搭建具有移動化、碎片化以及互動化特點的融合平臺,為受眾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廣播電視探索推進媒體融合,可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結合平臺的特點,有效整合資源。媒體融合平臺的構建,除了關注渠道外,還要注重內容建設,思考如何將多媒體技術有效融合到平臺上,達到聚合的效果[3]。目前,各級廣播電視臺都在積極推進媒體融合工作,整合廣播、客戶端、微信以及微博等媒體資源,通過新技術和新應用的引領,搭建一體化運作模式。根據媒體融合建設的經驗,在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需要做好智慧化建設,搭建智慧化平臺。未來,5G技術、VR技術以及AI技術等的廣泛應用,能夠帶給廣播電視行業更多的發展機遇。通過媒體的有效融合,促使新聞報道的可視化水平得到提高,使得傳統的文本報道轉變為虛擬現實報道和動態新聞報道,可以增強報道的融合度。構建智慧化融媒體平臺,如5G+4K+AI等,可以更好地豐富用戶體驗,促使廣播電視行業持續化發展。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集成計算機技術、規模化集成電路以及信息存儲技術等,助力智慧化廣播電視的轉型與發展。利用計算機技術手段,促使媒體服務的質量得到提高,能夠助力廣播電視媒體創新與轉型發展。基于集成電路技術,為媒體融合發展與應用提供技術支持保障,可以深度挖掘應用價值。采用信息存儲技術手段,如數據庫等,可以實現對信息的長效儲存,保證信息的完整性,促進廣播電視業務的高質量推進和落實。根據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需求,結合廣播電視業務的特點,進行技術的融合和創新,開發更多的功能與應用,才能促進業務高質量開展與落實[4]。
多媒體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中的應用,貫穿節目制作全過程,通過提供制作平臺與發布渠道等方式,實現對技術的集成化應用,促使業務轉型與優化。從具體推進的角度分析,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能夠為素材采集和節目制作等業務開展提供技術支持與保障,若想在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還需要做好內容的建設。融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在編輯與處理等方面都有了新方法,能夠提升畫面的質量與制作的效率,并且能夠節約制作成本。作為節目的編輯制作者,需要能夠適應廣播電視業務的新發展和新特點,積極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高質量推進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發揮技術的優勢,全面提升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品質,獲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廣播電視持續化發展[5]。
多媒體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中的應用,集成了大量新技術與新手段,搭建功能強大的業務系統,為廣播電視業務的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未來,多媒體技術的集成化與融合度水平不斷提高,能夠為業務的創新和優化提供更多支持,促使廣播電視行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