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麗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院產科 南陽 473000)
引產是通過人工方法誘發子宮收縮,幫助胎兒脫離不良宮內環境,減少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1]。宮頸成熟度是影響引產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臨床上常用促宮頸成熟方法有前列腺素E2、縮宮素、水囊等,各有利弊,其中水囊引產法近年來應用較為廣泛,并取得了一定效果[2]。基于此,本研究將三種不同容量的水囊引產用于足月妊娠產婦的促宮頸成熟治療中,探究其應用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8審(008)號],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擇2018 年5 月~2020 年2 月于我院就診的足月妊娠產婦7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C 組。A 組25 例,年齡22~35 歲,平均(27.31±4.12)歲;孕周37~42周,平均(39.18±1.22)周。B 組26 例,年齡23~36歲,平均(27.36±4.23)歲;孕周37~42 周,平均(39.09±1.15)周。C 組25 例,年齡21~35 歲,平均(27.40±4.16)歲;孕周37~42 周,平均(39.13±1.17)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對比性?;颊咦栽负炇鹬橥鈺?/p>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宮頸條件不成熟,宮頸成熟度(Bishop)[3]評分低于6 分;均為初產婦;符合水囊引產指征。(2)排除標準: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影響正常妊娠的疾病的產婦;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的產婦;合并胎心窘迫、需要立即停止妊娠的產婦。
1.3 治療方法 三組均采用水囊法促宮頸成熟,具體操作為:孕婦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常規消毒外陰、宮頸,將16G 導尿管置于產婦宮頸管內口上方,經導管注入0.9%氯化鈉溶液,A 組、B 組及C 組分別采用30 ml、80 ml、150 ml 的水囊,注水結束后封閉導尿管,牽拉水囊使其壓迫子宮頸口。術后孕婦平臥,密切觀察孕婦生命體征變化,監測胎心,如孕婦出現腹痛、陰道流血等情況及時處理。留置水囊30 min 后孕婦可自由活動,定期檢查孕婦情況及胎心,如12 h 后仍無規律性宮縮,取出水囊,采用其他引產方式或剖宮取胎。
1.4 評價指標 (1)治療效果:依據《妊娠晚期促宮頸成熟與引產指南(草案)》[4]評價治療效果,顯效為治療后12 h 內出現持續30 s 以上的規律性宮縮,Bishop 評分增加超過3 分;有效為治療后孕婦未出現規律性宮縮,但取出水囊一段時間后出現規律性宮縮,Bishop 評分增加1~3 分;無效為治療后未出現規律性宮縮,Bishop 評分無變化或降低??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分娩情況:記錄三組引產至臨產時間、第一產程時間。(3)并發癥:記錄三組臍帶脫垂、宮縮過強、宮頸裂傷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表示計量資料,三組間方差比較用單因素方差檢驗,組間兩兩比較,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治療效果對比 B 組、C 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C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治療效果對比[例(%)]
2.2 三組分娩情況對比 B 組、C 組引產至臨產時間均短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A 組第一產程均短于C 組,且B 組最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分娩情況對比(h,)

表2 三組分娩情況對比(h,)
注:與A 組比較,*P<0.05;與B 組比較,#P<0.05。
2.3 三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三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宮頸成熟多發生于妊娠晚期。為確保新生兒順利娩出,宮頸逐漸軟化、縮短,如該階段宮頸未成熟,會導致孕周延長,增加風險[5]。臨床上多采用引產措施促進宮頸成熟,幫助孕婦及時終止妊娠?,F階段,引產以縮宮素、前列腺素E2等藥物治療為主,其中縮宮素可刺激子宮收縮,但不能有效促進產婦宮頸成熟,效果不佳[6],因此,還需尋找其他安全有效的引產方案。
水囊引產法是通過水囊的機械作用反復刺激宮頸管,增強前列腺素類物質活躍程度,促進產婦宮縮,并使宮頸管變短、變軟,加速產婦宮頸成熟[7]。本研究結果顯示,B 組、C 組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A組,C 組與B 組差異不顯著,表明容量為80 ml、150 ml 的水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引產中效果較好。分析其原因在于:30 ml 組水囊體積較小,對產婦宮頸管刺激較弱,產婦宮頸成熟度較低,引產效果較差[8];而150 ml 組水囊對產婦子宮頸管刺激較強,產婦宮頸成熟較快,但與80 ml 組相比提升程度不大,且因水囊較大容易給產婦帶來更大的痛苦,不利于后續分娩的進行,故推薦應用80 ml 容量的水囊引產[9]。B 組、C 組引產至臨產時間均短于A 組,B組、A 組第一產程均短于C 組,且B 組最短,表明容量為80 ml 的水囊用于足月妊娠產婦促宮頸成熟引產中可有效縮短第一產程時間,80 ml、150 ml 容量水囊促產時間均較短。分析其原因在于:水囊對于產婦宮頸的機械性刺激可反作用于垂體,誘導催產素分泌,加速患者宮縮,大容量水囊對于產婦宮頸的刺激程度較高,故作用也更強,能更快地促宮頸成熟,縮短引產時間;但150 ml 水囊體積較大,對產婦造成的機械損傷較大,容易造成宮頸裂傷等并發癥,使處于第一產程的產婦疼痛加劇,導致產婦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影響產婦規律性宮縮,導致第一產程延長[10];而80 ml 水囊引產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引產,縮短第一產程時間,綜合而言,效果最好。本研究三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不顯著,但150 ml 組并發癥發生率最高,原因可能為150 ml 容量的水囊體積較大,且在宮內位置較高,產婦運動時水囊位置可能會發生移動,導致其對宮頸壓迫增強,容易造成宮頸裂傷、臍帶脫垂等并發癥[11]。30 ml 組及80 ml 組并發癥發病率均較低,考慮到80 ml 組促宮頸成熟的作用更強,故推薦采用80 ml 容量的水囊引產。
綜上所述,80 ml 的水囊引產在足月妊娠促宮頸成熟中效果較好,可加快產程,縮短第一產程時間,且安全性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