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彬
摘 要:為加強青少年的黨史教育,黨史走進校園,與校園文化有機融合是培育青少年紅色精神,學習紅色文化的有效舉措。筆者在探討黨史走進校園的重要性和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黨史走進校園的實踐活動:開展黨史演講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開展黨史系列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開展黨史讀書活動,營造黨史學習氛圍;開展校外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活動,激發青少年時代使命感。
關鍵詞:青少年;黨史教育;走進校園;實踐活動
黨史進校園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運動大員會上的重要號召,即“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因而,學校開展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全面豐富和完善全校師生的黨史知識、理論,提高全體師生的黨史理論、黨建意識,傳承黨員精神和紅色精神,培植愛國情感,促使青少年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和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
一、黨史進校園的重要性
(一)黨史進校園是培植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舉措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上,回望歷史,過往是奮斗路,前方是奮進路。百年來,有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走出一條又一條通往繁榮祖國的奮進之路,他們從先輩們的奮斗之路中汲取前進的力量,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這也是當代青少年不容推卻的時代使命。
黨史進校園對加強青少年感悟建黨精神,厚植愛國情感有重要的實踐意義。一方面,黨史進校園能夠豐富學校的德育活動。站在中國共產黨奮斗百年的節點上,開展黨史進校園活動是對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的重大舉措。另一方面,黨史文化厚重且豐富,能夠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學內容,推動開展黨史走進校園活動,有助于促進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建設。
(二)黨史進校園是改革學校思政課的創新舉措
黨史貫穿在思政教學中,黨史教育是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內容。如果離開黨史,思政課堂則失去了內核,只能空喊口號,無法進行精神的指引。例如,在《我的祖國》教學中,如果只是照著課本給學生念“祖國是什么”,而不聯系實際,學生不能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探索奮斗的過程,難以體會祖國繁榮強大背后的中國精神,更無法產生建設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史教育能夠完善和創新思政課堂,提高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親和力。黨史資源蘊含著中華民族傳承的優秀品質、良好作風和寶貴經驗,讓學生在革命烈士震撼人心的故事背后的抗爭精神、勇于犧牲精神、民族自信精神,使學生自覺發展自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堅定理想,奮發向上。
(三)黨史進校園是推動青少年成人成才的必然要求
黨史進校園有利于奠定學生對黨的認同的基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黨史中學習革命先輩對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對逆境的頑強不屈、百折不撓,引導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勇擔時代使命。對于青少年而言,黨史學習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無論是學習還是未來成人成才后的發展,高度的政治意識是共建和諧社會、為國家繁榮復興做貢獻的首要前提。
二、黨史進校園的實踐活動
(一)開展黨史演講活動,提高教師的思想意識
為了在學校更好地營造黨史教育氛圍,掀起黨建教育的浪潮,學校首先應該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立德樹人系于教師,師德為先。”黨史演講互動目的在于讓全體教師尤其是黨員明確作為新時代的合格教師,要擔當起新一代的教育職責,要堅定信仰,做一名有信仰的新時代教師;要愛崗敬業,做一名有作為、肯奉獻的好教師;要守初心,做三尺講臺上的引路人;要勇擔當,為黨、為國家培育新時代的人才。
(二)開展黨史系列主題班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進道德修養、社會擔當、家國情懷,班主任可定期開展以“黨史”為主題的系列主題班會。班會可以以教育演講、觀看視頻等方式進行,如,為了讓學生參與進來,班主任可以從播放建黨有關的獻禮片為前情導入,選取精華片段播放,待學生醞釀好情緒,再順勢進行教育引導。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英雄人物,增強了學生對黨、對國家的熱愛,讓學生在影片中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激勵學生牢記擔當和使命,做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努力學習、發憤圖強的重要性。
(三)開展黨史讀書活動,營造黨史學習氛圍
重讀紅色故事,以史為根,從書中汲取紅色精神,在書中重溫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銘記那段在黑暗中上下求索的艱辛歲月,不忘革命烈士們的恩情,接力前行,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奮讀書。因而,開展讀黨史的讀書活動,既能打開學生的視野,又能起到很好的黨史教育效果。
要挑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專門給青少年寫了一本以兒童為主角的紅色兒童文學《火印》,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齊心抗擊侵略者的故事,很適合當代小學生閱讀。其他的紅色作品,如以繪本形式講述經典紅色故事的《中國紅色經典繪本套裝》(全9冊),里面收錄了《閃閃的紅星》《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小交通員》《雞毛信》等9個故事,非常適宜作為青少年及兒童的入門書籍。讓他們了解在過往的崢嶸歲月中,這些小英雄們的智慧和勇氣。
(四)開展校外紅色教育基地參觀活動,激發青少年時代使命感
開展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重走革命足跡的活動,能夠讓學生緬懷革命先烈,銘記革命歷史,感念英雄恩德,激發學生從小學習和發揚中華民族光榮傳統,培養積極進取,知恩圖報、團結奮進的精神。
廣州是一座有著豐富紅色基地文化的城市,它曾見證了諸多革命戰士為中華民族浴血奮斗,現今也依然保存著那段光輝歷史。廣州可以作為青少年紅色教育提供豐富的現實資源。如著名的黃花崗烈士陵園,這里安葬著72位在革命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辛亥革命紀念館,這里記錄了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革命史;廣州起義紀念館,也叫作廣州公社舊址,張太雷在此領導發動廣州起義;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見證了近代史上三元里人民英勇的抗英斗爭。
對于在廣州市外不便參觀的紅色基地,教師則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如VR技術,引導學生進行紅色基地參觀云體驗。
三、結語
黨史教育是一項持之以恒的教育工作,具有時代傳承意義。開展黨史進校園的教育活動,不但能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提高師生參與度,還能讓黨史學習活躍在校園,并成為熱門話題,從而使得黨史教育氛圍越來越濃郁。黨史進校園除了加強教師、學生的黨建意識,挖掘本地紅色教育資源,更離不開黨史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劉建軍,王慧敏.新時代的基本特征及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02).
[2]金碧來.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的困境與應對策略[J].黨建研究,2019(06).
[3]宋儉,廖玉潔.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07).
[4]高大帥.強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黨史教育探討[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