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運明
初中階段生物學科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學習和理解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主要是因為生物學科所包含的內容,不僅有理科的邏輯性特點,也有文科的藝術性特點。教師在教育和引導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掌握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生物知識產生興趣并充分掌握了解,打造高效的課堂。本文通過對多媒體教學課件在生物課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生物課堂教學工作的未來發展方向,希望老師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效果,為學生今后的良好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學工作逐漸向全新的方向發展,教學觀念也有所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課本和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優化,摒除了以往教學中的許多弊端,教師逐漸開始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為學生學習知識起到了更好的促進作用。想要真正地保證課堂教學工作走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生物課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高效學習生物知識。老師可以選擇一些貼近社會生活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安排學生在課程開展之前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然后以微課的形式在課堂中把自己或者團隊的調查成果進行展示,這樣的生物課堂教學方法能夠始終以學生為核心,讓學生通過完成調查總結和報告,使他們真正感受到生物知識的奧妙,也能夠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和特點,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二、借助多媒體手段
初中階段生物課本中編制的知識具有合理性、整體性等特點,符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但是在形式和內容上,有的存在著固化和教條化的情況。再加上生物是一門面向生態環境、人類社會的具有開放性特點和應用性優勢的自然類學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按部就班地只以教材為核心展開教學,就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教師需要借助互聯網中的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講解“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時,植物的分類、分類的類型,相對偏于理論和結構化的知識,學生在學習上難度較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課件等,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把大量植物實例和豐富的植物類別的講解融入課堂之中,這樣就能夠深化學生對植物特征的理解程度,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發展和進步。
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
生物屬于一門自然類的學科,所涵蓋的知識比較豐富。為使學生能夠學好生物課程,掌握相關的生物知識,教師需要通過生物課堂的教學,發揮信息技術的特色和優勢,創設更加良好的生活情境,把生物的知識內容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推動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向著生活化方向所發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工作更加有效。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活動在課堂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把“靜態的文字”向“動態的畫面”轉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新的課程教育理念中,教師需要摒棄以往的以教材為核心的單一、枯燥教學方法,真正地按照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課堂教學的環節進行優化。只有這樣才能夠打造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