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玲 涂浩飛
[摘 要]文章以廣西地域文化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地域文化的特征理解,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必要性,提出地域文化在展示空間課程中的建構方向,總結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步驟和方法,從地域文化元素的分類和收集、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解構和重構等方面提煉出的文化精髓,在展示空間中應用和呈現綻放。結合課程的效果評價,構建出一套適應于培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展示空間設計創新人才體系,為展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關鍵詞]廣西地域文化;文化元素;展示空間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1)05-0078-04
一、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必要性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環境、特定時期的歷史背景、獨有的人文內涵和地域文化精神等條件下形成的具有意識形態、社會風俗、生活方式、文化遺存的一種亞文化,這種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傳統性和獨特性,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同于其他地域所特有的一種文化[1]。
廣西地域文化是廣西各個民族長期與自然、社會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在歷史的發展和變遷中,其文化積淀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和時代意識。廣西地域文化所具有的獨特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涵,是多元文化因素的交融和結晶,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展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應重視地域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充分發掘其社會、文化、藝術等因素的地域內涵,培養學生了解地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傳承地域文化的精神,這是高校藝術與科技專業教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地域人文創意人才的責任與義務。
展示空間設計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從而產生的設計領域的新內容。展示空間設計既包含平面和空間的設計表達,也包含觀眾的參與和感受。展示空間設計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運用藝術設計語言,傳遞展示主題的文化和內涵,從而達到信息傳遞的設計過程。
展示空間設計是藝術與科技相關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目的在于為學生建立起空間意識和概念,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造型能力和空間限定設計能力,為今后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空間形態基礎。課程授課對象為大學二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一定構成知識并掌握初步的平面和三維的造型和組織能力,但對空間的概念認識還需要加強。課程將通過展示空間概念、原理、構成等三大塊知識和相關練習,讓學生建立起空間意識,并從構成的角度掌握好空間造型方法和空間限定基本方式。在以往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該課程偏重于教學大綱里的展示空間的基本概念、基本分類、功能區及動線劃分與設計、展示空間主體性設計等常規知識點,結合特定的區域文化元素作為項目設計教學的內容有所涉及,但還未形成系統教學,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教學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在課程實踐過程中,設計的地域特色、設計創意不足[2]。但長期的社會實踐表明,展示空間設計教學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將廣西特色文化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相結合,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更深層次了解廣西地域文化所形成的歷史發展脈絡,熟悉廣西非物質文化資源,掌握廣西地域文化元素的構成和應用設計發展方向[3]。因此,高校藝術與科技專業商業展示空間設計方向的展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應重視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廣西地域文化多元性、多樣性和多層次的資源特色,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地域文化意識和藝術修養,加深對廣西地域文化的感悟,在地域文化中汲取養分、提煉素材,從而提高展示空間創新能力和展示設計的原創性,培養良好的地域特色設計品味和風格,增強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展示空間設計行業培養出適合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發展需求的專業設計人才。
二、地域文化在展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建構
隨著社會對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的廣度與深度的提高,很多地方高校對藝術與科技專業的相關課程的拓展設計內涵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有的研究還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改變課程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需要從內容、體系、視角和方法上將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深度挖掘廣西地域文化的內涵,對展示空間設計課程進行深化和建構。
在內容上,突破傳統藝術與科技專業實踐課程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注重現代展示形式、忽視地域文化表達的現象,將課程創新點落實于廣西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應用,力求與當代社會需求相結合,對區域形象建設的具體實施進行新的探索。
在體系上,改變廣西地域文化以傳統的歷史概況敘述為體系架構的方法,力求結合實際內容進行比較研究,進行不同學科之間的地域文化應用和創新,并借鑒同類地域文化在藝術設計領域的傳承途徑。
在視角上,突破以往廣西地域文化應用研究的單一性視角,力求跨學科、跨專業、跨地域多維度視角,挖掘更加具體并具地域特色的人文精神,同時開展國內外優秀地域文化空間設計的調研和學習。
在方法上,突破傳統藝術與科技專業實踐課程特色和創意不足的情況,發揮實踐教學課程的優勢,縱向深入挖掘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解讀和應用地域文化內涵,提升藝術與科技專業學生的地域人文素養,課程教學上結合新的技術應用,探索和重建地域文化活態發展路徑,打造廣西地域特色的展示空間設計課程名片。
三、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步驟和方法
廣西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環境、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留存著許多有代表性的形態、圖形、色彩等特征符號,這些符號是廣西民眾在長期的社會活動中經過群聚的團體共識構建出來的。具有廣西地域特征的歷史符號在人們的觀念中已約定俗成,具有了象征性功能,表達了地域悠久的歷史,同時體現了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步驟和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地域文化元素分類與收集方法
廣西地域文化元素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按地理區域分類。二是按民族文化劃分收集。三是物質文化元素,如民族服飾、銅鼓、繡球等。四是非物質文化元素,如各民族節慶文化等。五是地域特征形態景觀元素,如桂林山水、樂業天坑、龍脊梯田、風雨橋、鼓樓、騎樓、干欄建筑等。以上各種地域文化元素形式不同、載體不同,展示方式均有差異。學生在收集素材時,要根據不同的設計主題,有針對性地使用所對應的收集類別。其次,針對廣西地域文化元素收集的方法可采用“手繪描繪+攝影”或數字化重建、圖案紋樣描摹等方法進行收集。特別是非物質文化元素時,例如干欄式建筑技藝、侗族大歌等,應采用“圖形+圖像+文字”等方式混合記錄,力求真實、詳實的描述性記錄,必要時對該元素的來源、生成過程、演變過程等進行初步研究,為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煉、解構與重構奠定基礎。對于專業人員而言這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某些使用范圍不是很廣的元素類型,其現存的圖像、文字、典籍等資料比較少,有的資料存在斷代、材料碎片化、傳承人表述不清等問題,因此要求元素收集的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性,能夠熟悉并運用多種信息收集和總結歸納方法,必要時還需對搜集的元素特征進行藝術性的轉譯[4]。
(二)地域文化素材的解構和重構
地域文化元素解構與重構,即元素的分解與重組,正確收集地域文化元素,只是設計開始的第一步,學生對收集回來的素材進行分類整理,再選出適合的設計原型。只有在充分收集、挖掘、分析廣西地域文化元素后,結合相關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把元素提煉后進行同質化或差異化的拆分解構或重新組合,進而得到更豐富、更新穎的元素表現形式,最后將廣西地域文化元素精華融入展示空間中。例如,對學生選定的設計原型進行分類、分組,以2~3個備選原型為宜,對應每個設計原型進行思維發散,對原型素材進行解構和重構,創作出更多相關的設計圖形,以喀斯特地貌特征代表的廣西桂林山水形象設計為例,通過圖像提取、簡化、重復等設計學圖像處理手法進行藝術化加工,進而得到簡潔、純化、重構出地域特征的山水圖形[5]。在此基礎上,授課教師組織學生將創作出來的新圖形進行設計講解和展示,供同學們相互學習、進行思維碰撞的點評,幫助學生設計思維得到進一步發散、擴展,激發創作的靈感,同時學生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對自身的方案手稿進行擇優調整和取舍,最后設計出可應用于廣西文化形象展廳、旅游推介展示現場等諸多特定主題的展示空間的設計方案。
(三)廣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展示空間設計項目的導入和應用
地域文化是展示空間設計的靈魂,是展示空間最為重要的特色表現形式。展示空間由空間、展品、展具、展墻、照明等內容共同構成,空間的文化、造型、色彩等元素對空間的視覺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廣西地域文化元素在展示空間設計項目的導入,能很好地營造和渲染地域特色的氣氛,使展示空間設計各個元素相互協調,相互作用,具體導入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域文化元素在會展展覽空間的運用
會展空間是由空間的大小、形狀被其圍合物及其自身的功能形式所決定,設計的根本目的在于創造一個能傳達信息和展示空間的內容,展示空間的構成離不開空間圍合物作為信息傳播媒介的作用。有形的圍合物賦予了“無形”空間,以實際的意義。因此,在展示空間中將空間圍合物賦予廣西地域性文化特色的營造和渲染,能迅速地完成展示信息的傳遞,使之成為有利于廣西地域文化傳播和交流的空間,提升品牌形象。
2.地域文化元素在展示道具設計的應用
展示道具是展示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示空間的構成、展品的擺放、照明等功能都離不開它。道具的作用主要是對展品保護、吊掛、烘托、布置、張貼、陳列、圍合、照明等,實現展品的展示價值,完成展場空間的展示信息傳播。展示空間中常見的展示道具有展臺、展柜、展架、造型主體展架以及烘托環境氛圍的附屬品等。展示空間的整體展示風格可以通過展示道具的造型色彩、展示材料、展示工藝、肌理及結構方式等因素進行調整和塑造。因此,在特定的展示主題的展示道具中融入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能很好地烘托展示空間氛圍,凸顯展示空間的主題。
3.地域文化元素在展示場景設計的應用
場景展示是展示空間主題表達和氛圍塑造常用的一種方法,展示空間中常見的場景展示有博物館、紀念館、櫥窗等陳列空間的塑造和復原式場景展示,這種展示效果能給關注制造一種身臨其境的環境氛圍,通過塑造一個令觀眾難忘而又驚喜場景,在展示空間中具有地域文化元素的場景造型的應用、表現真實性的地域展示道具,能更真實地展示設計主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使得展示空間“真實有效”利于信息傳播[6]。
4.地域文化元素在展示空間色彩基調設計的應用
色彩對凸顯展示空間的氛圍和效果具有積極的作用。一方面,色彩可以協調統一展示空間,主體色調的應用可以保持展示空間的完整統一性,輔助色和裝飾色可以增加會展空間的層次關系,豐富空間的色彩視覺形象。同一個色彩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期所表現的人文意象有差異性,利用色彩的特性來塑造展示空間中文化與地域性特色時,應根據不同的展示空間設計主題,選用符合主體需求的地域文化色彩,表達地域的歷史文化、民俗特色、人文精神,增強觀眾對廣西不同地域的視覺識別,為觀眾進一步了解廣西地域文化起到視覺指引的作用,更深層次地豐富展示空間主題,突出地域文化展示的意義。
四、廣西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的效果評價
展示空間設計課程一般有80課時,第一周以理論學習為主,第二周進入課程項目設計元素和收集階段,第三周為地域文化元素的應用設手繪樣稿,第四周為展示空間設計方案效果的實踐和深化設計階段。地域文化元素貫穿整個展示空間設計過程,課程的最后環節是課程效果評價。展示空間設計課程結束的考評要求,把學生的作品在多媒體藝術展廳進行教學成果展,課程考核主要為技能考核。通過本專業3名以上的教師和邀請行業專家、文化名人、企業負責人等代表共同參與對學生及教師的評價,檢驗將地域文化元素導入實訓項目的教學效果和成效。考核標準:(1)學生能否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或技能占比50%;(2)學生能否按質、按量、按時完成教師布置作業占比15%;(3)學生能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在作業的完成過程中有所體驗、理解和探索占比20%;(4)學生綜合表現、平時考勤、學習態度占比15%。展示空間設計課程中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入教學,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運用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社會實踐應用中。因此,課程的最后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效果評價。評價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學,更好地發展學科特色。
五、總結
展示空間設計是設計學科的一門典型的應用型課程,利用廣西地域文化多元性、多樣性和多層次的特點,提高學生地域文化意識和藝術修養,讓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根基中汲取養分、提煉素材,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和設計的原創性,塑造學生具有廣西地域特色的設計風格。最終使本專業學生能夠在今后的設計中觸類旁通,進一步傳承廣西地域文化。
[參考文獻]
[1]李琳.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以湘西北三所地方高校為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5):75-78.
[2]李梅紅.地域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拓展探析[J].山西建筑,2019(4):224-225.
[3]張奕琦.包裝設計教學改革的地域特色化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9(5):237+239.
[4]趙德.“地域文化信息收集與轉譯”的設計教學路徑探究[J].藝術工作,2019(4):110-112.
[5]李繼來.地域性設計在博物館展示空間中的應用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0.
[6]樊旭.會展設計的文化與地域性特色研究[D].濟南:山東輕工業學院,2011.
[作者簡介]溫玲,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會展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涂浩飛,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
[責任編輯 劉 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