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霞 田紅 孫世清
為發揮油菜的菜用功效[1],豐富廣大市民菜籃子,開辟新的產業鏈[2],助力鄉村振興,2020-2021年開展了菜用油菜大地95生長和產量影響的對比試驗,對適宜江漢平原的最佳播種密度、播期、產量、效益、口感及栽培技術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對菜用油菜大地95的生長、油菜薹產量及效益有極顯著影響。江漢平原菜用油菜大地95于9月下旬(9月20~25日)播種,播量0.35 kg/667 m2可獲得最大油菜薹產量及經濟效益。從周邊各地廣大食客反饋信息來看,大地95油菜薹口碑良好,既可清炒,也可涼拌,還可制咸菜,口感脆甜、爽滑、適口。表明其品質優良,經濟效益顯著,推廣前景廣闊。為此,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探索總結了菜用油菜大地95相應配套的高效栽培技術[3,4],供廣大菜農參考。
為了保證菜薹產量和品質,宜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通風向陽,交通方便,無農藥、重金屬、廢水等污染的田塊。為避免重茬,盡量不選往年種過油菜及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塊。適宜種植地肥力水平應在中等以上,pH值6.9~7.1,土壤有機質含量2.0%左右,土質為砂壤或壤土,連片田塊在整地施肥前進行土壤取樣,測定土壤N、P、K、B、Zn、有機質養分含量及pH值,可為配方施肥提供依據。
2020-2021年,選擇早熟菜用油菜大地95開展了播期和密度試驗,試驗共設4個播期,即9月20~25日,9月30日至10月5日、10月10~15日、10月20~25日。其中每個播期設置2個播量和2次重復,每667 m2分別 按0.25、0.35 kg,0.30、0.40 kg,0.35、0.45 kg,0.40、0.50 kg的種子量播種,然后對8個處理油菜薹產量進行統計分析。
不同處理油菜薹產量和收益差異較大(表1),處理2(播期9月25日,播量0.35 kg/667 m2)產量最高,為48.92 kg/20 m2;處理1產量次之(46.67 kg/20 m2),處理7產量最低(29.50 kg/20 m2),處理4、7產量相當。相同播量下,處理2、5(播量0.35 kg/667 m2),處 理4、7(播量0.4 kg/667 m2)產量均為前期大于后期。8個處理產量順序為處理2>處理1>處理6>處理5>處理8>處理3>處理4>處理7。收益結果與產量類似。

表1 不同處理對大地95油菜薹小區產量及收益的影響
從試驗可確定本地最佳播期為9月20~25日,最佳播量為0.35 kg/667 m2。
2020-2021年試驗中,大地95共采薹10次。為防止早衰,需重施底肥,每667 m2施入54%高含量史丹利緩釋復合肥(N、P、K各為18%)40 kg、硼砂1 kg,硫酸鋅1 kg、優質有機肥500~1 000 kg;追肥以少量多次為原則,每采收1次油菜薹,追施尿素5 kg/667 m2,全生育期每667 m2產量1 600 kg時化肥施用量約為:純氮32.5 kg、純磷7.2 kg、純鉀7.5 kg。
底肥施入后進行機耕機整,耕深20~25 cm,廂寬2.2~2.4 m(以農機具的犁寬為準),整細耙平,開好廂溝、圍溝、腰溝。
種子播前用高巧(吡蟲啉)+多菌靈拌種,晾干待播,盡量減少苗后施藥。
整地結束后即可人工撒播或條播,也可種肥一體化機播。總的要求是播種均勻,人工撒播的要借助樹枝等工具在廂面均勻掃動,使土壤將種子覆蓋。然后每667 m2用90%乙草胺乳油100 mL對水30 kg均勻噴霧,進行苗前土壤封閉,做到不漏噴,不重噴,以免引起藥害。適播期如遇旱情,可鋪設管網于廂面噴霧或溝灌增墑,確保一播齊苗。
齊苗后,根據苗情追施提苗肥,每667 m2撒施尿素5 kg。在5~6葉期對出苗不均勻的地方進行人工移苗補栽,有雜草的地方進行人工鋤草。
根據2020-2021年試驗結果,大地95采薹始期為2020年12月1日,結束期為2021年3月9日,共采摘10次。當菜薹高于30 cm時及時采摘上市。
堅持綠色防控,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采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低用量農藥,對癥下藥,精準施藥,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農藥防治結合葉面噴肥進行。
①農業防治 油菜生長期間雨水較多,要開通“三溝”,防漬防澇,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間濕度,可大大減少霜霉病、白粉病發生。及時清理田埂上雜草,減少蚜蟲寄主,降低蟲害基數。
②生物防治 底肥可配施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乙基多殺菌素等生物菌劑,既可防病治蟲,又可保護天敵,創造有利于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也可釋放捕食螨等天敵。
③化學防治 667 m2用70%吡蟲啉5 g(20%烯啶蟲胺或10%茚蟲威15 mL)+5%甲維鹽25 mL(20%呋蟲胺10 g或高效氯氟氰菊酯40 mL)+3%氨基寡糖素15 g(1%香菇多糖30 g或艾綠士15 mL)對水15 kg噴霧,交替用藥防治蚜蟲及菜青蟲。

2021年3月25日,組織人力最后1次采薹
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灰銳克(1+1)(20 g+20 g)+99%磷酸二鉀葉面肥+0.1%蕓薹素內酯+60%吡蚜酮可溶性粉劑對水15 kg噴霧,防治根腐病、霜霉病、白粉病及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