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剛
前段時間,微博名為“秦觀四海”的網友發布《無病女學生被推上手術臺,手術中途讓打電話借錢,安康這家民營醫院喪盡天良!》一文引發軒然大波。講的是陜西安康市一名未成年女學生小路(17歲)在瀏覽手機時,彈出了該市某醫院的咨詢窗口頁面。剛好小路覺得身體不適就點開咨詢,但對方沒有回答小路咨詢的問題,而是不斷要求小路到醫院咨詢。來到該醫院后,操姓醫生開了2張檢查單,檢查完后,操醫生示意護士把小路帶到手術室。在手術室,操醫生直接對小路進行麻醉并做起了手術,而小路卻一直以為是在做檢查。
手術中途操醫生停下來讓小路在3張單子上簽字,其中包括宮頸息肉手術同意書和費用單。小路感覺不對勁,要求下手術臺給家長打電話,遭到醫生的制止,并說手術血流不止很嚴重有生命危險,讓小路不管有多少錢都先交出來。小路將1 200多元錢都交了,醫生說不夠,讓她向同學借錢。因小路借款數額較大,語氣惶恐焦躁,同學覺得不對勁,懷疑小路遭到綁架遇到危險,才電話告知小路家長。家長趕到手術室后,醫生結束了手術。
事件發生后,安康市有關部門組成工作組對事件展開調查。10月7日,工作組發布通報稱,10月4日中午,路某甲在其同學陪同下到安康興安醫院就診,醫生操某某診斷為其宮頸有贅生物,路某甲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后,操某某對其實施了手術。通報稱,不存在手術中簽字、虛假手術(在其他醫院檢查的部位與安康興安醫院手術部位不是同一部位)問題。通報還稱,該院在沒有監護人陪同、簽字的情況下對未成年人進行檢查和手術,存在管理不規范、告知不到位等問題。目前,該院已停業整頓,停止主治醫生操某某執業活動,并責令院長辭職及處理業務副院長、科室主任和操某某。
從工作組的通報中,可以肯定的是該醫院在未成年人小路沒有監護人陪同、簽字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了檢查和手術。事件細節我們無從得知,不便評論。但是,我們可以假設醫生在對患者做檢查后,明知患者沒病,仍對其做手術,討論一下此種行為構不構成犯罪的問題?
依據《刑法》第335條,醫療事故罪是指醫務人員因嚴重不負責任,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年9月1日實施的國務院第351號令)第2條,“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可見,只有過失為之才能稱之為醫療事故。可以肯定的是,這起事件最起碼已經構成了醫療事故。
本案中,操醫生是過失還是故意,還得看其是否明知小路并沒有宮頸贅生物,如果是明知小路沒有宮頸贅生物的情況下仍然對其實施手術,則是故意。醫生作為專業人士,如果棄職業操守于不顧,以專業手段故意實施對他人的身體傷害行為,很難說這不是一種犯罪,這是公眾樸素的情感。但,是否真的達到了犯罪的程度,還得由法律說了算。
醫療事故罪是過失犯罪,針對的是特殊主體,也就是醫務人員。依據《刑法》第335條,構成本罪需要滿足2個條件:①嚴重不負責任;②造成就診人死亡或者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
本案中,就目前透露的信息看,醫生和院方至少有這么幾個不負責任的嫌疑:一是未經同意違法實施檢查;二是未經同意違法實施手術;三是以手術相要挾索取費用。滿足了嚴重不負責任的條件,再看是否滿足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這一條件。一般來講,“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是指造成就診人嚴重殘疾、重傷、感染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難以治愈的疾病或者其他嚴重損害就診人身體健康的后果。從司法審判的實務來看,嚴重損害健康的情形多數表現為達到二級醫療事故及以上。
院方的醫治行為與醫療事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醫療事故構成什么等級?這些問題涉及到復雜的專業領域,所以還需要借助醫學會的鑒定。
故意傷害罪在 《刑法》第234條中有規定,它要求行為人主觀上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身體健康權的行為。本案中,即便操醫生明知無中生有的手術會造成小路身體的損傷,還是很難認定操醫生是沖著傷害小路身體健康的目的去的,主觀上多半還是為了收取手術費。所以,很難構成故意傷害罪。
依據《民法典》第1 227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不得違反診療規范實施不必要的檢查。再依據《醫師法》第31條,醫師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不得對患者實施不必要的檢查、治療。可見,對患者的檢查和治療以必要為原則。這既是專業人員的職業操守,也是法律的要求。
舉輕以明重,既然法律禁止違規過度檢查,那無中生有的手術就更是為法律所禁止的了。如果操醫生在小路沒有宮頸贅生物的情況下對其實施相關手術,其危害性顯然要大于過度檢查的危害性。因此,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確認檢查單上“宮頸贅生物”并不存在,則醫生實施類似手術的行為必然違法。
由于小路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除了純獲利益(比如受贈予),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比如在小賣部買零食)的民事法律行為外,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同意檢查和手術)須經其法定代理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是法定代理人,父母在,則父母是監護人;父母不在,則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并經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的個人或者組織是監護人)事先同意或者事后追認。醫院在沒有取得小路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安排檢查、麻醉和手術,違背了有關診療規范,根據《民法典》第1 222條第1款之規定,應該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所以,就目前來看,醫院對小路最起碼是構成民事侵權。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所以過失可以被理解和接受。即便高度專業化的醫生在診療過程中也難免有誤,正是因為這樣,醫生的過失責任通常由醫院承擔。根據《民法典》第1 218條,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有過錯的,由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操醫生在沒有取得小路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為小路實施手術,存在過錯,最終造成醫療事故,給小路身體健康造成了損害,侵犯了小路的健康權,應當由醫院承擔賠償責任。
當然,醫生也不是不用負責,內部處罰還是少不了的。依據《醫師法》第55條第1款、第5款之規定,未按照規定履行告知義務或者取得知情同意;違法違規造成醫療事故或其他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責令暫停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吊銷醫師執業證書。
專業人士屬于專門領域的人才,專業人士的專業技能為他人帶來價值,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共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我們需要專業人士的才能,所以,在普通人和專業人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大家彼此包容。我們在醫院看病,會讓渡一部分個人的隱私權;在手術臺上,我們讓陌生的醫生給自己手術,讓渡了信任和必要的忍耐。同樣,我們也給專業人士帶去豐厚的回報,有物質的,有榮譽的,在法律層面的,我們盡量包容他們的過失……但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讓渡自己權利、原諒專業人士的過失的前提是專業人士有良好的職業操守。一旦專業人士拋棄職業操守,則打破了關系的平衡,喪失了信任的基礎。
最后要多說一句,醫生作為專業人員,醫術固然重要,但職業道德更為重要。醫術不好,最多是出醫療事故,屬于個案范疇,況且技術還可以提高。而醫德敗壞,則技能越高越可怕,因為專業技能被用來犯罪了你都不知道。危害性將超出個案范疇,危及整個行業,損害整個社會關系。